首頁>健康>

我在臨床遇到不少胃病患者追問我:“胃病患者能不能喝牛奶?”還有不少消瘦的患者想通過喝牛奶來補充營養、強壯身體,又怕不適合。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牛奶這個話題。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是人們喜歡的食用營養品,因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價廉、食用方便,人稱“白色血液”。日本人還提出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口號。民間還有牛奶養胃護胃的說法,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中國人也越來越愛喝牛奶,但是有的人喝了覺得很舒服,有的人喝了卻覺得胃腸道不適,這是為什麼呢?

01

牛奶養胃護胃?

從現代西醫來講,牛奶是否養胃護胃,至今有兩派意見!一部分學者認為牛奶的蛋白質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讓人感到舒適,所以能起到養胃護胃的作用。

但也有研究顯示,胃潰瘍、糜爛性胃炎患者喝牛奶後由於鈣離子濃度高,反而會增加胃酸分泌,從而加重胃酸對胃黏膜的損害,所以牛奶並不養胃護胃。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牛奶適合脾胃陰虛者!牛奶性微寒,味甘,歸心、肺、胃經,能補虛損、益肺胃、養血、生津潤燥的作用,對於飢不欲食、脣乾少飲、大便偏幹、手足煩熱、舌質嫩偏潤、苔少的脾胃陰虛人群來講,牛奶是養胃護胃的佳品。

正如《本草經疏》:“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氣微寒無毒。甘寒能養血脈,滋潤五臟,故主補虛贏,止渴。”

02

哪些人不適合喝牛奶?

我認為,牛奶是否適合自己喝,關鍵還是要看體質!

乳糖不耐受是指一些人因體內缺乏一種叫做乳糖酶的物質,而牛奶富含乳糖,若缺乏乳糖酶就無法分解而吸收,就會導致胃腸道滲透壓升高,出現腹脹、腹瀉、腸鳴(即肚子咕嚕咕嚕亂響)、排氣等現象。乳糖不耐受症狀個體差異很大,嚴重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在攝入一定量乳糖後30分鐘至數小時內即可出現不適。

對於平素就容易胃脹噯氣、大便溏爛、口黏膩不渴、舌苔白厚膩的脾虛溼困者,牛奶性微寒,過量飲用會更損脾胃之陽氣,阻礙氣機,影響運化功能,尤其是水溼的運化;其次,牛奶蛋白質含量高,屬於中醫學裡的“肥甘厚膩”之品,過量食用會增加體內的痰溼,出現大便溏爛、舌苔厚膩等情況。如《本草經疏》:“脾溼作洩者不得服。”《本草匯言》:“膈中有冷痰積飲者,忌之。”

講了很多理論,但是不少朋友依然不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喝牛奶。其實,方法很簡單,不妨自己嘗試一下喝牛奶,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如果喝牛奶後出現腹脹、腸鳴、腹瀉、反酸、噯氣、舌苔厚膩,那你很可能就不太適合喝牛奶了。

03

如何正確喝牛奶?

雖然有部分人不適合喝牛奶,但也並不是說牛奶一點也不能喝,希望大家正確看待這個事情,不要過於片面。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適量飲用還是可以的。

一時的乳糖不耐受,不代表一輩子都不能喝奶,乳糖不耐受可分為先天性、原發性、繼發性和發育性,除了部分先天遺傳者,其餘乳糖不耐受的體質是可以改變的。患有乳糖不耐受者,宜選擇一些脫乳糖的牛奶或乳酪、山羊奶、水牛奶、酸牛奶等乳製品飲用,且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原本缺乏乳糖酶者也是可以恢復擁有乳糖酶並隨之適應飲牛奶。

空腹時牛奶在胃腸道通過的時間短,其中的乳糖不能很好被小腸吸收而較快進入大腸,可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狀。建議在正餐時飲奶,也可以在餐後1-2小時內飲奶。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錯誤印象:外國人拿牛奶當水喝,所以身體特別好。其實不然,牛奶雖是好東西,但也要控制量。建議成人從小量開始,每天喝200~300ml(一杯左右),每天奶製品的攝入總量不能超過500ml。中醫講究張弛有度,一切東西適可而止,任何東西食用過多都會對身體帶來損害。

牛奶營養豐富,對於平素脾胃氣虛,運化能力差的人群就顯得難以消化,即使乳糖耐受也會出現腹脹、腸鳴等消化不良的情況。因此,要想品嚐牛奶的美味,就要先把脾胃調理好,平時適當選用一些人蔘、黃芪、黨蔘等藥材進行健脾補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牛奶富含營養,但是性微寒,對於平素疲倦怕冷的氣虛、陽虛者,切記像外國人那樣直接生冷飲用牛奶,不妨換一種做法,試一試。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特色傳統甜點小吃——姜撞奶,以薑汁和水牛奶為主要原料加工製作而成的一種甜品,口感滑嫩,風味獨特。

生薑性微溫,味辛,歸肺、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與牛奶(或水牛奶)搭配,能中和牛奶的寒性,還能促進蛋白質等營養的吸收,起到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寒的消瘦者食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不吃糖也有糖尿病?“糖友”們容易輕視的早期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