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唐·白居易《消暑》

“天人相應”是中國傳統的生命觀、身體觀,現代醫學也認為氣候變化、環境因素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曾經人們認為,冬季是冠心病的高發季節,但研究表明,高溫會增加心臟病、腦血管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病頻率和死亡風險。山東大學醫學研究團隊曾對2010-2013年浙江省蒼南縣某二級醫院的夏季門診量與當地夏季氣溫和相對溼度做關聯研究,發現低溫高溼天氣會增加高血壓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的就診量。臨床上,在天氣悶熱、空氣溼度較大時,也常會見到冠心病患者猝死的報道。

空氣中溼度增高,含氧量會降低。由於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因病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狹窄,故在溼悶的天氣中,即便活動量較往常一樣,也常會感到胸悶、氣短、頭暈,嚴重時容易發生急性心梗、腦血栓等。

因此患有心臟病等迴圈系統病變的患者,及平素易發心慌但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的人,到了夏季要尤其應注意養生保健。

運動適量

切忌在烈日下活動,以減少心臟負荷;當天氣悶熱、空氣溼度大時應當減少到戶外的時間。

注意補水

每天晨起後、午睡後、晚睡前三個時段喝一些溫開水或淡鹽水有助於補充體液、紓緩血管緊張。也可家庭自制消暑飲品,如綠豆湯、荷葉茶、菊花茶等,但不建議食用冰鎮飲品和含咖啡因的飲料。

情緒穩定

激動的情緒會通過人體中樞神經產生應激反應,進一步導致血管異常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應盡力避免過度激動、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平素放寬心胸、與人為樂、不要斤斤計較。

飲食合理

多吃粗纖維蔬菜和應季瓜果,少食油膩之品,烹飪中注意鹽、醬油、食用油的使用量,忌菸限酒,保持每日大便通暢。

調整用藥

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增加某種藥物的使用量。有心絞痛病史的患者可做預防性用藥,如丹蔘片等。(此處不作為用藥指導,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夏季氣溫和相對溼度對醫院門診迴圈系統疾病就診量的影響》,胡文琦

2.《心臟病夏季易復發》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如何預防腫瘤?——張春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