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約在3億左右,死亡率居首位,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四成以上。當心髒出現狀況,很多人都會慌亂,這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的“心事”,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好好的怎麼突然就得心臟病了,或者該怎麼預防?得了病該怎麼辦?

心臟病廣義上指的是所有與心臟有關的疾病,比如我們都了解的,心絞痛、心肌梗死,胸痛胸悶、甚至昏迷死亡都是心臟病的表現,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心臟疾病多是由於心臟的冠狀動脈裡由於脂肪堆積,導致心臟供養的血管出現狹窄,結果心臟出現缺血缺氧導致的,急性發作時,甚至會導致心肌壞死讓心臟失去功能,一般現代醫學稱這種心臟病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

冠心病與中醫的“胸痺病”相似

在中醫角度,心臟疾病與胸痺病相似,都可能出現心痛、心慌、胸悶及手麻的情況,胸痺病首見於醫聖張仲景的著作《金匱要略》當中,他認為胸痺病是因患者平素身體虛弱,氣血的執行不暢,從而影響心胸的陽氣不足而成。

胸痺季節變化時容易發作

中醫認為氣血的執行會導致胸痺病的發作,那麼如果本身身體虛弱的人,或者說是健康狀態不好的人,如果遭遇到各種可能會影響到人體氣血執行,導致氣血執行不順暢的情況,就有可能出現胸痺的風險。比如:天氣變化,驟冷驟熱,尤其是寒冷的時候更容易發作;飲食無度,過於進食肥甘油膩的食物,導致體內形成痰溼於阻;情緒不穩定,暴躁、焦慮、抑鬱導致人體氣血流動出現問題;外傷導致的淤血、過於勞累等等,都是有較大的患病風險。

所以,胸痺除了好發於季節變化外,有4類易患病體質,分別為:陽虛型體質、痰溼型體質、氣滯型體質及血瘀型體質等。

4類體質容易導致胸痺

1、陽虛型表現為:手腳怕冷,容易感冒,愛吃熱的食物或者喝熱飲,容易腹瀉。

2、痰溼型表現為:身體肥胖、浮腫,舌頭胖大,舌苔白厚,愛吃甜食或油膩的食物。

3、氣滯型表現為:經常感到不安或者抑鬱,喉嚨常感到有東西卡住,感到乳房和兩側肋骨脹痛,還容易出現胃痛、打嗝、放屁的情況,經常會有嘆氣,易失眠睡不好。

4、血瘀型表現為:面色晦暗,舌下有明顯的靜脈曲張,面板比較粗糙時有淤青出現,肌肉痠痛或刺痛,容易煩躁,會有健忘的情況。

所以,如果有心臟不適的情況時,可以自行根據症狀判斷自己屬於哪類體質,以便提升警惕,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胸痺患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發作也不是沒有任何徵兆,在其發病的不同階段裡,有不同的表現能提示我們心臟已經出現了異常,需要注意甚至馬上治療,這些表現中除了大家都了解的胸口疼以外,還有一些輕微的表現需要大家警惕。

胸痺4個階段的症狀或表現

胸痺發作前的症狀:

時常能自己感覺到心跳,容易心慌不適

怕冷,遇溫得減

偶爾胸口會有壓迫感,但比較輕微,容易和其他問題混淆,不易發現

胸痺發作前期的症狀:

不適感開始明顯,比如心慌加劇,自己感覺心跳開始頻繁,但還在忍受的範圍內

怕冷的情況加重,喜歡靠近溫暖的事物,可以緩解

特別容易疲憊勞累,有時候鋪一下床單就會感覺勞累

走山坡路或者上樓梯的時候,感覺胸口有點悶,呼吸不順暢

胸部有刺痛感,但是在休息後就會緩解,甚至消失

胸痺發作中期:

症狀基本同輕微發作狀態,但程度更強烈,刺痛感明顯,甚至遷延到肩部後者後背,甚至還有胃痛的感覺,而且病情發展到這個階段後,休息已經不能緩解疼痛了。

胸痺發作後期:

除了以上的一些症狀外,心臟部位疼痛非常明顯了,疼痛甚至放射到左手部位,而且此時呼吸困難,喘不上氣,患者個人有快要死去的感覺。

嚴重時出現昏迷、死亡

由以上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胸痺的表現是隨著時間、病情發展及對疾病的處理治療與否而出現。當大家發現自己有類似的症狀時,不能掉以輕心,應該立即由家人或者親友護送去醫院治療,以防危險發生。而除了早接受治療外,胸痺在日常的護理也是要有較多注意的。

胸痺的日常預防

飲食注意避免痰溼:

在飲食上,胸痺患者要避免進食容易產生痰溼的食物,比如冷食、油膩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等等,因為這類食物會增加消化的難度,並且在體內生產痰溼,容易導致淤堵,從而加重病情的發展,而且這類食物會導致消化系統的負擔,加重供血問題,從而引發心臟不適。比如,肥肉、奶製品、快餐、糯米等等。

相反,患者可以進食容易消化,清淡,不刺激的食物,而且適當選擇有補氣益血食療功效的食物,更有利於胸痺的預防,比如山藥、蓮子、薏米、紅小豆等等

飲食方式上,應該飲食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如果體質虛弱,可以考慮少食多餐。

活動注意:

胸痺患者也應該運動,運動可以保證氣血執行順暢,改善代謝。但不應該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導致氣血迴圈突然改變,容易引發不適,導致病情發作。所以運動應該循序漸進,可以嘗試低強度的活動,比如散步等,如果臥床的患者可以考慮緩慢伸展四肢等,等身體適應了低強度的運動後,通過增加運動時間或者頻率來提高強度。

穴位防治:

部分穴位對於防治胸痺亦有一定作用。除了廣為人知的人中穴外,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的極泉穴亦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因其有著寬胸理氣,通經活絡的功效,如在胸痺發作時使用便能減輕患者的不適,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

另外,位於前臂掌側的內關穴及足背第一、二趾前的太沖穴,能起到寧心安神、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對胸痺患者也有一定的幫助。

其實不論心臟病還是胸痺,都是可以危及生命的嚴重病症,普通人看似對其沒有辦法,但通過了解相關知識,提高對疾病的警惕性,日常多預防,並在出現相應症狀後及時去醫院治療等,就可以減少患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的機率,另外,有些患者由於長期患病,雖然對身體和病情有一定的了解,但畢竟不是專業醫生,可能會出現臆想誤判的情況,如果因此不小心誤服藥物,或者輕視了輕微症狀,反而導致意外發生,所以正確做法是去醫院看醫生,做適當的檢查及治療,以免延誤治療。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白癜風春季如何防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