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業績遠超預期,使用者大幅增長”——3月2日晚,京東釋出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在其財報圖解上面寫著前述大大的12個字。而就在財報釋出當天,京東股價大漲12.44%,盤中創下44.12美元的52周新高,市值也衝上了630億美元。

01

財報裡的兩個驚喜

確實,這是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

2019年,京東集團全年淨收入為5769億元人民幣(約829億美元),同比增長24.9%。全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22億元人民幣(約18億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增長211%至107億元人民幣(約1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京東全年經營利潤實現扭虧為盈,經營利潤增長364%,達到89億元,而去年同期則是經營虧損26億元。

此外,包括物流在內的淨服務收入在總營收的佔比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2.3%。這當中,物流業務表現尤為出色。京東集團的淨服務收入包括兩大部分:平臺及廣告收入、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在2019年的財報中,二者增速分別為27.28%與89.63%,顯然物流版塊增速更快。此外,從財報上看,京東物流和其他收入在2019年達到235億元,佔營收的比重從2018年的2.7%提升至4.1%,在淨服務收入中的佔比也從2018年的27%大幅增長至2019年的35.5%,成為拉動京東收入增長的重要部分。

物流帶來的另外一項助益是成本的降低。從履約費用來看,2019年京東集團履約費用率進一步降至6.4%,同比2018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履約費用指完成整個銷售動作所需要的全部費用,其中物流相關費用佔大部分。該指標的下滑,意味著其效率的提升。

除了上述驚喜外,京東2019年業績的的另外一個驚喜是京喜。

京東在其財報中強調“使用者大幅增長”:資料顯示,京東2019年的年度活躍購買使用者數增長至3.62億,環比截至第三季度末的年度活躍購買使用者數大幅增長2760萬,單季新增年度活躍購買使用者數創下過去12個季度以來的新高,其中第四季度的新增使用者中超過七成來自三至六線城市。而這一成績的重要功臣是京東在三季度末上線的社交電商平臺“京喜”。

作為京東對抗拼多多、聚划算的排頭兵,京喜瞄準的是逐漸爆發的下沉市場。而京東為了京喜也花了大力氣,除了接入了微信的一級介面,還佈局了全國100個產業帶,一系列操作之下,效果顯著。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在財報釋出後的電話會上披露:“京喜在疫情爆發前日均單量破了100萬。京喜業務帶來的新客戶中,低線城市吸納比較多,他們更喜歡社交這種屬性,衝動型購買比較多,轉化率也比較高。”

02

下沉、平臺與物流費用

一個客觀事實是,京喜非常像拼多多,包括很多玩法,也包括上升的費用。從財報上看,前三季度京東經營利潤與淨利潤雙雙大幅提升,並持續維持高水平。但四季度雙雙均出現環比下滑情況,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源於四季度綜合費用的增長。根據財報:2019年第四季度京東綜合費用率達到14.2%,環比增加0.8%。其中,履約費用率影響最大,其中配送佔比約6成,倉儲則約佔比2成半。此外,市場營銷費用高達82.25億元,去年同期為63.53億元,同比上升29.47%。主要原因就是京喜平臺正式上線、物流下沉、旺季促銷導致單季投入增加。

京喜所瞄準的下沉市場的魅力與潛力,之前已有很多文章多介紹,這裡不再贅述。但客觀事實是,下沉市場的訂單普遍客單價更低,而這也就考驗著物流成本。另外,下沉市場中的偏遠地區也需要相應的物流網路覆蓋。去年,京東物流正式發起“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聚焦最先一公里物流上行和最後一公里配送下沉,推動全國範圍內物流時效升級。這一動作勢必造成成本的攀升。對此,當時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也曾表示:短期來看,下沉市場的佈局會對履約費用率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長期來看,履約費用率還有優化的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京東會從下沉市場中“抽離”,其強調:“明年物流戰略繼續重點部署低線城市進行下沉,物流網路向低線市場做覆蓋。”

從戰略趨勢上看,京東正在平臺化,無論是京東商城、京東數科還是京東物流。從京東的營收看看,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京東商城自營模式下的線上零售收入,京東平臺模式下的服務收入,比如平臺的佣金與廣告收入、開放物流收入、海外業務、技術收入等。二者相比,重資產的自營模式,成本高、盈利能力相對較低,顯然沒有平臺模式想象空間大。在2019年度京東零售表彰大會上,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曾表示,圍繞集團“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公司”的定位,京東零售開展了技術驅動下的服務轉型。

而從京東物流的發展看,其營收的攀升、成本的下降,其開放戰略功不可沒。截至2019年底,京東物流外部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已經超過40%。無論是京東商城的平臺化,還是京東物流的開放戰略,所圍繞的一個核心是利潤,控制履約費用率、擴大平臺業務佔比就成為了關鍵,就要更關注考慮投入產出比。

京東物流,服務品質毋庸置疑,但是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思考,比如成本上是否還要可以優化的空間?比如在下沉市場,按照以往京東物流在一二線城市的做法,顯然成本高、速度慢。同樣,隨著開放平臺業務的增長,也需要與之匹配的物流服務。此外,開放的京東物流正直面各路競爭對手,當然也需要相應的產品與競爭力。

以快遞業務而言,通達系快遞顯然成本與價格上更有競爭力,而順豐也推出了具有價效比優勢的電商特惠件。而且京東物流的一大優勢在於其倉配模式,不過現在隨著個人快遞業務的開展,以及平臺外業務的增加,基於網路的單量不斷增加,這也客觀上需要一張點到點的網路。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近期江湖傳言京東物流正謀劃再起一張網——一張經濟型的全國快遞網。新快遞網路品牌名為“眾郵快遞”,通過加盟方式鋪設,從而成本低、速度快。

03

“眾郵快遞”悄然來襲

相關材料顯示,這一傳言並不是空穴來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商標局資訊顯示,眾郵快遞已經於2020年1月16日申請商標,目前正在等待受理過程中。申請人為北京京東振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京東旗下子公司,法人代表為張雱。

另據“驛站”爆料,目前眾郵快遞在上海、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以及雲南等地區都已經在低調籌備和招商。此外據“快遞觀察家”報道:眾郵快遞計劃在今年4月份起網,首選廣東,跑通以後再複製到江浙滬與全國。

訊息稱,京東物流計劃用三年左右的規劃週期打造眾郵快遞,並且總部明確要求阿里系快遞主體不能兼盟京東系快遞。

誠然,京東物流的背書,加上其在此次疫情的卓越表現,此次開啟加盟起網,確實有優勢。某種程度上看,京東物流也需要一張經濟型的快遞網路,但是一直做直營的京東物流能不能管理好這張網路,尤其是在已有直營的網路起的加盟網路,確實是一項挑戰。

而就市場而言,在電商快遞增速下滑,二線快遞幾乎淘汰的的當下,順豐進攻低端電商件、極兔速遞起網、眾郵快遞也起網……接下來的快遞業又將打成什麼樣,誰站著,誰躺下?

作者/常思己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早知道0306」中央發重磅政策 6只醫藥股受益 紙價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