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前面幾章內容專門討論了紅樓夢的詩詞,當我們研讀紅樓夢時,一定不會忘記詩詞關鍵性的作用,紅樓夢裡有佛道思想,自然少不了和佛教徒有聯繫的詩詞,佛家也常以詩來宣傳佛教教義。《五燈會元》卷一講過一個故事:“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囑諸摩柯迦葉。”佛教的教義難以盡說,所以佛祖釋迦摩尼拈花示眾以啟發弟子們,自己去領悟。紅樓夢裡的詩詞其實也有同等效用,“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說明只有迦葉有所領悟,所以得到釋迦摩尼的青睞,成了禪宗的創始人。紅樓夢裡多處於老莊思想有關係的詩詞更接近於禪宗,而禪宗祖師六祖慧能認為“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中,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性”。他強調:“令學道者頓悟菩薩,令自本性頓悟。

這裡再簡單說一下辭賦,具有古代文化和欣賞水平的紅迷,也不應當忽略賦的研究。賦在古代文學範疇中有兩種涵義:一種是修辭手段,另外一種是文章體裁。忽略作為修辭鋪陳的賦,討論文章體裁的賦。早先修辭手段由於被大量應用,加上另外一呰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顯得富有特色的一種文體——賦。辭與賦本是相同因而可以互稱的文體。西漢末年,大學者劉向編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總稱為《楚辭》,意即楚人之辭,可是到了他的兒子劉歆協助他編定皇家藏書目錄《別錄》和《七略》時,卻分別題為 《屈原賦》、《宋玉賦》等,可見在漢代人心目中,辭賦是沒有分別的。

現在我們說說紅樓夢裡的詩詞曲賦。在我們的閱讀過程中,有一個很奇異的現象,那就是這些鑲嵌在文本里的詩詞曲賦,有的和文本呈現出不和諧的地方,也就是詩詞曲賦裡描寫的景物和人物與正在進行的文本不但存在差異,而且有的有著巨大的不同。一般專家和讀者對這些看起來不和諧的詩詞曲賦採取三種態度:一個是隻關注文本,對那些明顯不協調的詩詞曲賦採取直接忽略的態度;還有一種就是無視文本和詩詞曲賦的涵義的差別,硬性將兩種含義不同的文體的意思捏合在一起,絕大部分是違心的將詩詞曲賦將其涵義往文本上牽強附會。第三種是那種比較認真的讀者,他們會漸漸懷疑紅樓夢的作者是不是不懂詩詞,是不是在這裡有瑕疵或者寫錯了等等。其實這三種態度都是不足取的,第一個忽視的態度將直接傷害文本的完整度,失去破解紅樓夢秘密的機會,第二種態度為了牽強附會,刻意扭曲詩詞曲賦的真實涵義以獲得與文本的一致,其實是曲解了詩詞曲賦的作用,從而對詩詞曲賦本身也造成傷害。第三種態度就有點自欺欺人了,紅樓夢作者一代詩家和詞宗,幾十年的辛苦,十年的增刪寫就紅樓夢這部偉大著作的努力,讓那些質疑者一筆就否定了。這裡試舉幾例:

第一,賈雨村的野心。

紅樓夢第一回,當甄士隱和賈雨村偶然相遇,在中秋夜裡對坐暢飲的時候,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雲:

時逢三五便團 圓,

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

人間萬姓仰頭看。

再加上喝酒前賈雨村高吟一聯曰: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一下子賈雨村就被後世讀者推到了風口浪尖,眾人直斥賈雨村有野心,加上對被拐賣的甄英蓮見死不救,更被世人貼上了有不臣之心的標籤,就連這裡的脂批也說:[甲戌側批:奸雄心事,不覺露出。]

第二,秦可卿的品行。

紅樓夢成書以來,秦可卿一直是某些文人詬病的對象,金怪在她死後極盡哀榮,但是作者為了某些尊者諱,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將她和不倫事件牽連在一起。而她的不良品行被懷疑的一個來源就是紅樓夢第五回裡的曲子。[好事終]畫梁春盡落香塵。[甲戌側批:六朝妙句。]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甲戌側批:深意他人不解。]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甲戌雙行夾批:是作者具菩薩之心,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第三,賈寶玉的相思。

賈寶玉受邀,到馮紫英家裡赴宴,在酒桌上唱了一曲紅豆曲,只聽寶玉唱道: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這裡好多專家學者的解釋是抒發了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相思之情,真讓人疑惑不已,早上賈寶玉才從怡紅院出來,吃個酒晚上就回怡紅院了,難道片刻的分離就讓賈寶玉如此撕心裂肺的思念嗎?

第四,聯詩。

最後舉一個書中的“即景詩”的例子。第五十回在蘆雪庵李紈、探春等十人的詩,其差異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了。即景的蘆雪庵是怎樣的景色?文中寫道: “蓋在傍山臨水的河灘之上,一帶幾間茅蘆、土壁、槿籬、竹牖,推窗便可垂釣。四面皆是蘆葦,掩護一條去徑,逶迤穿蘆度葦過去,就是藕香榭的竹橋了。”寶玉和其他姐妹這個時候踏雪而來,大家都是雪天的裝扮,有的雪帽鶴氅,有的戴笠登屐,有的圍著大斗篷,還有的打著綢油傘……這些是蘆雪庵的實景。然而,如果我們將聯吟的“即景詩”細讀就發現,詩詞裡並無一句涉及上述的景物,而且它的中心思想好像在展示、憐憫、描述或讚頌另外一種事物,讚頌的有:“麝煤融寶鼎,綺袖籠金貂,光奪窗前鏡,香粘壁上椒”之類,憐憫貧苦的有:“僵臥誰相問”、“煮酒葉難燒”,“清貧陋巷瓢”。也有寫荒涼景緻的:“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橋”,“深院驚寒雀,空山泣老鶚”,“沒帚山僧掃,埋琴稚子挑”。這些詩句顯然和賞雪吃鹿肉不沾邊,至於名為“即景”,卻絲毫不與當時、當場的情景物色搭配,難道這裡是作者的疏忽或錯誤不成?

雖然作為詩歌、音樂、舞蹈,它們是同源的,它們或來源於勞動人民的生活,或來源於傳統的宗教祭祀,但三者之間關係之密切卻是無可爭議的。紅樓夢的詩詞曲賦顯然從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經下來一路取經,其韻文涵蓋我們所能見到的幾乎所有文體,但是內在含義早已經發生了變化。

前面我們提到了一喉兩歌,顯然五美吟和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就屬於一喉兩歌的範疇,而其他的詩詞曲賦所描述的,除了大觀園景的描寫,其他的詩詞曲賦大部分都顯然在描寫與當時當地截然不同的事,那些要麼是過去了的事情,要麼是真的有難言之隱只可以通過詩詞曲賦隱晦的表達,而那過去了的事情也包含著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無法言說的秘密。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光通寶折足通版平足通,我比較看好的版別,你知道這個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