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買車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買車險了。

當今私家車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一方面是駕駛人越來越年輕化,另一方面是路上的豪車越來越多,私家車既是人們最方便的出行工具之一,同時,它們也可能成為個體傾家蕩產的罪魁禍首。

很多人覺得,保險人在接通電話之後,總是喋喋不休地向自己推銷更多的產品,這讓他們覺得,保險人都是在傾盡其能,想從自己身上薅更多的羊毛。

當然,不排除這種情況,因為任何工作的首要目標就是獲取利潤,天下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公益事業除外,但保險行業和其他行業又不完全相同,其中的責任成分尤為突出和重要。

同樣是推銷一件產品,比如客戶從你這裡買個杯子或其他生活物件,質量不行,大不了扔了便是,而保險這個東西,一旦發生事故,是沒辦法後補的,同時也可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客戶要想甩鍋,作為保險人同樣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舉個發生在我身邊最真實的案例。

之前有個客戶是在我們這裡辦的車險,有個業務員為了省事,就只給這個客戶報了一個最基礎的司機與乘客座位套餐,客戶倒也覺得沒什麼,畢竟省錢嘛,於是就按照這個方案買了。

哪成想,後來發生了意外,除司機本人受重傷之外,車上其他人員全部喪生,在申報理賠的時候,這幾個喪生的隨車乘客只獲得了最基礎的一萬賠付。

對這個處理結果,司機顯然不服,於是他來到保險公司,“大鬧天宮”,將鍋甩得一乾二淨。

他說自己對保險這個東西一無所知,作為賣他保險的從業人員,應該是專業的,為何不給他推薦性價比高的方案,自己又不是差那麼一點錢,現在事情發生了,要求保險公司拿出自己的態度。

保險公司迫於壓力只好查證電話錄音,幾番核實之後,確實沒有發現當時那個代理業務員給客戶推薦其他套餐,自恃理虧的保險公司最後只能單獨賠付,而這個業務員也被公司予以解僱處理。

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人都沒有一定的保險意識,許多客戶在辦理車險的時候總是想著如何省錢,而一些代理業務員也是為了省事,減少異議處理,不給客戶推薦費用高的套餐,這樣一來,客戶和業務員兩情相悅,爽快達成交易,隱藏的風險也就相伴而生。

當然,站在客戶的角度,客戶之所以對一些比較重要的險種不太感興趣,也存在代理業務員未解釋清楚的嫌疑。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很多車主對保險這東西確實不甚瞭解,只要險種教育做得到位,讓客戶明白其重要性,肯定也沒有人會為了省這麼點錢,而置自身及其車上其他人員的安全於不顧。

那麼各個險種都代表什麼內容呢?

首先是交強險和車船稅。買過車的朋友都知道,這兩樣東西是必須要交的,其收費標準也由國家統一規定,如果沒有買交強險而擅自上路,將會面臨被扣車的風險。

但是,每個人交的交強險和車船稅,在費用方面可能又會有所出入,因為影響這兩個險種價格浮動的標準有很多,包括汽車自身的排量,上一年出險的次數和對交規的遵循情況等等。

不同的城市對交強險下調的比例有著不同的規定標準,但大部分城市都遵循著一年不出險交強險費用下調10%,連續三年最低不超過30%的降費原則。

其次就是車損險。車損險,顧名思義就是賠給自己車的,繼2014年費改之後,車損險和三者險的價格均有所調動,前者價格上浮,後者被壓制的主要原因,就是車損險擴大了保險範圍。

現在的車損險保障內容包括:盜搶險,自燃險,玻璃險,找不到第三方,涉水險和不計免賠等等。

在對比所有的險種當中,可能車損險的價格最貴,畢竟車損險是按照車輛的殘值進行計價,車子越貴,車損險的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一般幾十萬的豪車,單純買車損險可能就要上萬。

所以,在此不建議條件一般的家庭從眾購買豪車,因為後期的車輛維修費用及各種成本同樣也是大頭。

再者,就是三者險,它的全稱是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直白地說來,三者險是用來保對方人和車的。

遇到意外事故,給對方人和車造成了損失且自己有責,可以通過三者險給予賠付。

過去100萬的三者險都可能要1000多,自從費改之後,現在300萬的三者險也只需要幾百,這個保費總體上是下降了的。

第三者保險的重要性,對有車的人來說應該不言而喻。

之前看過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輛豐田撞了一輛勞斯萊斯,交警過來查證確實是豐田全責,而勞斯萊斯後尾被撞變形,其車主要求豐田賠付100萬,但當時這輛車只購買了50萬額度的三者險,最終保險人只能按照合約賠付50萬,剩餘的50萬需要豐田車主自己承擔,這件事給每位車主也敲響了警鐘。

最後就是司機與乘客座位險,也叫機動車上人員安全責任險,這個險種是保己方車上人的,包括司機自己,最基礎的保障額度只有1萬,價格也不貴。

但如果只按這個標準辦理,後續一旦發生意外,比如自身因車技不行導致翻車,車上人員有任何的閃失,比如遇難,保險人最高也只能按照每人1萬給予賠付。

如果只是單純地在司機乘客座位險那個頁面將保障調到10萬乃至幾十萬不等,那價格同樣也不便宜。

所以站在客戶省錢的角度考慮,許多保險公司都推出了不同的座位附加套餐,也叫駕乘險(駕駛人乘客意外險),不限事故責任方,通常多幾百塊錢就能獲得每座60到100萬的額外保障,性價比還不錯。

當然,如果要加上這個座位套餐,車險的整體價格算起來肯定會比不加要高。

按理來說,座位險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自己車上坐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家人或者親戚朋友,但很多客戶還是以自己的車很少開或車上很少坐人為由,不接受保險人給他們推銷的任何座位套餐。

對此筆者不予置評,畢竟保險人的義務只是給客戶制定比較合適或性價比比較高的方案,但最終的決定權掌握在客戶手中。

不過說句心裡話,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買保險,無外乎就是買一個保障,買一個心安,很多人其實都是抱著意外肯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心態辦理的車險,但那些發生意外的車主,難道他們就願意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

以上說的所有險種當中,除了交強險和車船稅必須要交之外,三者險和司機乘客座位險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買三者險,一旦出現意外,可能要賠的傾家蕩產,而不買司機乘客座位險或購買的保障很低,車上人員一旦出現問題,追悔莫及。

至於車損險的話,這個要看自己,頭幾年的新車建議還是要買,磕磕碰碰還是挺讓人心疼的,老車買不買無所謂,畢竟車子撞壞了,大不了不開,損失算下來也就這麼大,但自己車上的人或對方的車和人一旦因為自己的不當操作而出現意外,那就不是一件小事兒了。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女子買移動電源爆燃致父母燒傷嚴重,治療需300萬,最新進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