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 | 難看吳頭

“東門頭”承載了老嘉興許多故事。東門記憶永遠說不完,它在嘉興人民心目中是難以忘卻的。上回雜憶東門後,許多朋友感覺意猶未盡。今天再與大家聊聊天南地北的東門,與大家分享!

嘉興有句俗話說:東門擺架子,南門大粽子,西門叫化子,北門米腳子。就是形容東門紳富人家多,講究規矩擺架子的也多了。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東門頭”有火車站、汽車站、輪船碼頭和東門菜市場,人流密集,每天南來北往的商販帶來了魚龍混雜著的叫賣聲,汽車輪船的鳴笛聲相互交匯,整日喧囂不斷。充滿了人間的煙火味,與我想象中的“擺架子”東門有點天差地別。

上圖照片為宣公弄3~7號民宅,位於市區宣公弄。建於上世紀初葉,後被日軍強召改造,磚木二層結構,以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融合日本居住習慣與喜好。現為市文保點。6號曾是王雲祥先生家。衷心感謝王雲祥先生無償提供照片分享。

自從出生於海寧,在有“南徐北詹”之稱的清朝人徐騮良老先生帶領下修了中國最早的滬杭鐵路後,閉關自守的“東門頭”率先大門洞開,拆城牆笑迎四方客。嘉興火車站的建立,區域經濟優勢明顯,築巢引鳳,鐵路苗埔及車站路,宣公路和商鋪旅社等應運而生。原本繁榮的東門變得更加昌盛,人丁興旺了。

以前出入火車站有三條道路通向嘉興各方,分別是城南片的甪里街、南堰,東門片的宣公路,市區西北片的車站路連接。

上圖照片為宣公路老鄰居相聚合影。衷心感謝王雲祥先生無償提供照片分享。

火車站大門西北方向叫車站路,通往“大洋橋”。這個當年嘉興的迎賓大道,寬闊筆直,不失豪華氣勢。馬路兩邊結滿樹茄、高大的楓楊(元寶樹)行道樹,枝葉茂盛,起到遮陽避日作用,夏天在知了鳴聲下,別有一番韻味。

兒時外婆告訴我,當年我外公從溫州平陽水頭東垟,一個叫盧家村的小山村,來嘉興打工時親手在那裡載種的樹苗。每當我走過清涼舒爽的車站路,享受後人乘涼的愉悅,就會睹物思人,想念外公。

車站前一條東西向的車站河,河南岸沿候車室、小件託運處和鐵路工場前有條無名小道,盡頭一穿越鐵路的“洋橋洞”,相當有名,老嘉興印象深刻,潮溼又狹窄,走進此洞,有股陰森森的感覺。

路小坡度大,卻是鹽倉街、甪里街,南堰和東柵鎮的居民,以及絹紡廠、毛紡織廠、民豐和冶金廠等工礦企業員工,從市區到城東南片工業區進出的必經之路,是嘉興南北通行交通要塞。

上圖照片為東門鐵路洋橋洞。衷心感謝王雲祥先生無償提供照片分享。

而河的北岸,便是有名的宣公路了,現在重走“一大”路的起點。宣公路名與嘉興歷史名人陸贄有關,他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輔助唐皇的賢相,諡號“宣”。宣公橋因此而得名。

據說,為了紀念陸贄,以前東門頭還建有宣公祠與宣公書院。

因為臨近車站,又是東城門旁,宣公橋區域商賈雲集,如著名的中國旅館、順昌南貨店、老東園茶館、東昇醬園和劉禾興菜館等當年嘉興的“龍頭”企業都在東門。人來客往,繁華似錦。宣公路沿著河邊再向東,便是清末民初時期民居。民居背後有日本人造的別墅式“十八間頭”營房,後改為鐵路公房宿舍。

我熟悉的老朋友,社會活動家王雲祥先生,以及民豐原料科蔡逢春、自行車廠蔡逢生兄弟倆從小就住在那裡。以前為了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企業辦社會,他們家後的弄堂內還有鐵路衛生所、食堂、理髮室、鐵路幹校、俱樂部、圖書館、禮堂、浴室和鐵路內供站等等。

也確實,當社會上大多數人住的都是房管所或者老舊的私房時候,窗明几淨的鐵路職工公房已遍佈嘉興,員工家屬有免票坐車待遇,不知招來多少人的羨慕嫉妒恨。

上圖照片為重建後的嘉興老火車站房屋。衷心感謝王雲祥先生無償提供照片分享。

造房講究風水與數字吉祥,要討好口彩,富有祈冀。叫“十八間”的比較多,我知曉的就有少年路、外月河“十八間頭”等。絹紡廠胡玉梅書記家,就住在“鐵路十八間頭”一個靠近馬路轉彎處,小時候隨母親我去過。大約在八十年代,這一區域被拆除,建了有名的鐵路商場。

宣公路是火車站到東門的唯一途徑,當年“一大”代表就是經過此路進嘉興城,住宿於張家弄鴛湖飯店。來自天南地北的代表們,人生地不熟,必然下車問路,家住路邊的人家,被問指路理所當然,坊間好事者有暇想與傳聞,王雲祥的爺爺為代表們指路一說,因為老王家裡人都有熱情好客傳統,雖說帶有點調侃性質,但助人為樂熱心人士,往往會被人予以褒揚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今天是中元節,記得吃“中元三寶”,趕走黴運,寓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