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智教育

    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是孩子、家庭、老師三方面一同的結果,

    孩子需要上進,幹學習不提成績有三點原因

    1、學習動力缺失、不知道為誰學,為什麼學?總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學習就和上刑一樣。甚至好多父母要用槍逼著學一樣,這樣孩子學習肯定不好。

    2、學習方法的問題,包括專注、記憶、理解、創造、表達等五方面綜合素質。孩子上課聽不進去,溜號,走神,聽你不懂,記不住,理解不了,成績也提高不了。

    3、學習毅力的問題

    可是父母用的方法說教、打罵、羞辱、批評、諷刺等方法,來解決以上三方面問題,怎麼可以呢?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以上方法都不管用的,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是心平氣和愉悅的學習,開心的學習,被父母嘮叨指責,孩子想逃避,在逃的狀態下,學習沒辦法專注學習,父母打罵,孩子有反抗的情緒,這個就是戰鬥狀態,也是沒有辦法好好學習的,父母檢查一下是否存在以上問題。

    第二、孩子需要歸屬,愛與接納。

    1、如果寄居的孩子沒有歸屬感,在爺爺或者外公家對孩子再好,給不了父母的愛,這時候孩子缺少關注,要不然懦弱到處討好,要不然攻擊變成社會青年要不然自暴自棄。情緒不穩定,你說怎麼能學好。

    2、夫妻關係惡劣的,離婚、吵架、冷暴力,這個環境孩子都是想逃的。

    第三、熊孩子必定有熊父母,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家庭關係的問題,過度溺愛,孩子就紈絝自私,現在許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重點父母如何愛孩子呢?

    父母愛孩子先是精神上的愛,精神上的愛首先是陪伴,然後愛他最重要的人,

    父親愛孩子的最重要的人的方式是愛孩子的媽媽

    媽媽愛孩子最重要的人的方式是愛孩子的爸爸

    丈夫愛妻子最重要的人的方式是孝敬岳父母

    妻子愛丈夫最重要的人的方式是孝敬公婆

    只有這樣的家庭,才能帶給孩子溫暖歸屬愛。

    愛滿足之後就能解決學習問題了,父母陪孩子,孩子能玩手機麼?玩手機遊戲的孩子能愛學習麼?

    不愛學習,去哪裡有動力,沒有動力去哪裡找方法,學習變成痛苦,去哪裡找毅力

  • 2 # 提分方法指導

    只要端正的學習態度,培養好了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成績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

    而端正學習態度做好一下三點。

    1,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個人要想樂於從事某項工作並竭力達到預定目標,首先應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激情,有濃厚的興趣,並且將興趣逐漸轉化昇華為志趣,才能端正其態度。孩子對於學習也是一樣的,有了濃厚的興趣,就願意去做,如果做成功了就會體會到學習的意義,才會產生興趣,培養學習興趣 的方法很多,只要善於啟迪、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日漸增濃。

    2、培養堅強的學習意志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將會努力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迎接新的挑戰。

    3,給足孩子信心,建立適合孩子的“學習動機”

    幫助孩子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消除器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孩子可能是學習方法不當,刻苦程度不夠,因此學習成績不好,這樣就會缺乏學習的信心,久而久之形成嚴重的挫折心理和不良的想學習態度。在受挫時,還得不到鼓勵,滋生了不愛學甚至逃避學習的思想。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他們找出學習失敗的原因,指導他們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令他們能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中的困難。

    有了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就至關重要了。根據幾年經驗,孩子一般有以下幾個好習慣,成績慢慢會好起來。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課前預習就可以對第二天的知識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哪裡會?哪裡不會?心中有數夠第二天課堂聽課就會有重點的聽。課後複習是對當天知識的一個鞏固,讓難理解的知識覆盤一次。加深理解。

    2,早睡早起,按時作息。

    合理的作息時間是保證孩子學習成績的基本保證,只有休息好了,課堂效果才會有,如果孩子休息不好,課堂睡覺,或者不專心。對知識的學習就會一知半解。考試不好是理所當然的。

    3 ,幫孩子分析學科特點,合理安排每天的自主時間。

    初中課程有必考和不考課程,記憶理解課程和邏輯推理課程,所以時間的分配必須合理,比如數學,一開始不難但是計算比較繁瑣,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錯,所以在做題時候孩子可以多用一些時間,正如一次做對。

    語文 首先是過好聽課這一關,如果孩子對這一門不感興趣那我建議孩子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開始培養興趣。個人建議陪著孩子一起讀。有共同的話題可聊。然後做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

    數學 不建議做課本以外的題,抓概念,所有的概念孩子都理解了,然後做題,比如說絕對值,相反數,整式,單項式,多項式,這些概念之間有細微的差別,一定要徹底弄明白。接下來就是計算。出錯率大是因為計算規則沒有理解。因為剛開學知識不多,如果抓的紮實一些,孩子還是可以慢慢學好的。

    英語 說的簡單一點,單詞記會,課文背會,就沒有考不好的。如果大人不會推薦喜馬拉雅上面都有課文閱讀,單詞不會讀,可以百度。最重要是每天記幾個單詞。多讀。多讀。最關鍵。因為我是英語老師,這個方法尤其對於基礎不好的學生很有效果。

    歷史 古代史原始社會比較抽象,不好理解。要求孩子只要老師講了歷史,當天務必讀五次。一週三節歷史課,七天時間,可以背下來的。

    政治 是一門比較難理解的科目。考試題目比較靈活,不理解教材的孩子幾乎無法下手。採用從答案入手分析,然後拆解課本!中學生活,個人的評價,對友誼的認識,夢想的意義。就這幾個內容,天天和孩子來討論,都是學生生活中的事情,詢問他的看法和想法。這樣隨著對實際的多角度分析,孩子會有了淺顯的理解。最後結合五三材料題。做最後一次的教材結合。孩子就會有所感悟。成績自然就會有提高。

  • 3 # 恩爸有千金

    我來簡單說下我的想法,雖然我不是什麼老師,但是也都是上學過來有所感悟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遲早要面臨各種問題。《論語》也又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那麼以下就是我的拙見!

    為什麼說提成績如醫生治病?醫生治病通常最長用的就是“對症治療”,得什麼病,有什麼症狀,用什麼藥,才能藥到病除。如果醫生不“望聞問切”,不知問題所在,如何著手治療!

    在比如說這次的新冠肺炎,如果專家沒有清楚地認識病毒,沒有成功提取新冠病毒的毒株,那對於研製疫苗豈不是無稽之談?

    那麼,孩子想提高成績,就必須找到找準問題所在,而且必須細找,才能針對問題逐一攻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查漏補缺,而其中關鍵在於“查漏”,其次才是“補缺”。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再來說下一步!

    首先,在您的心理,必須有一個大概思考,問題可能出現在哪些方面!根據我對一些學生觀察,及自己的感受,通常導致成績差的問題大概率會是以下幾方面:

    1、學習態度差;

    學習態度差放在首位,是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如果對於學習起碼的積極向上的態度都沒有,那後面的問題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一句“我不想學”“我學不會”“學習有啥用”,就把你的竭盡全力給否決了。

    2、缺乏目標意識

    記得又一次,一個小學生問我“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突然讓我想起來我上學時候也不明白這個問題,而且明白的很晚!上學時候總會聽到老師家長會說一句“學習都是為你自己學的”,有幾個學生能夠理解?

    所以,孩子有沒有目標意識很重要,尤其在這個各種外界因素影響學習注意力的社會裡。要不然您現在問孩子一句:“你覺得,你為什麼要學習?”,看他怎麼回答!

    沒有目標意識,就像行屍走肉,我學習著卻沒有方向,懶散著學習著,管他結果如何,一股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氣勢!

    3、學習習慣差;4、基礎知識不紮實

    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差我就不多嘮叨了,作為家長應該都會知道!上述1、2條心理上的最重要,3、4條解決的方法就太多了。

    如果孩子把上兩個問題解決,那他自己都會想辦法解決後面的問題!

    朋友家女兒上六年級,朋友給我說,她女兒想要出去打工掙錢不想上學,她女兒對她說要跟著一個認識的姐姐,玩著一個月能掙一萬。我聽了就想,簡直了,我這麼跟不上社會的腳步了嗎?

    於此同時,我又想起看過一條新聞。河南一個高三學生,因為不想上學就自己跑到鄭州去打工,由於太苦太累,又回到了學校學習,覺得還是學習好!

    我就在想,這些不想學習想掙錢的孩子,他們不知道社會的複雜,不知道自己過早的踏入會有什麼結果!所以他們信誓旦旦,毫無畏懼,初生牛犢不怕虎!

    有教育家提出“後果教育”,想辦法讓孩子知道提前終止學習的後果!

    當然,叛逆期的孩子教育時,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也不要強制灌輸思想,否則適得其反,只能認為你囉嗦、煩人!找個合適的時間,以互相尊重的態度,相互溝通,相互傾訴內心想法。可以多試幾次,孩子能接受你的溝通,才能有成功的勸說!

    又或者您可以找類似境遇的電影,書籍,陪同孩子一起度過難關。

    不知不覺寫的有點多了,就簡單以數學為例。

    學習中習慣及基礎知識,實際上都是服務於考試、得分的。考試過程無非就是:審題、理解思考、解題,那麼就從這三點入手。

    審題問題多見於習慣不好而失分。比如:審題不清、審題錯誤、審題漏題等,關於審題“劃關鍵詞”就是不錯的方法!

    理解思考題的過程就需要用到知識點,基礎知識差,在這個環節出現差錯,基本不用看後面解題了。基礎知識差還是用上述辦法“查漏”,如何查漏?準備好紙筆,在每次解題練習中,只要有基礎知識問題不懂,馬上記到專屬的本上,要做到細緻入微,不能漏掉,做題後把本子上的問題逐一攻破,我想離進步就不遠了!

    記得看過一個高中數學老師的分享,有一種過題而不寫題的方法!只要你有正確的思路,列式正確,不要計算立馬進行下一題。這樣速度提高,查漏的效率也提高,當然閱題量也提高。數學上您不妨試一試。

    解題就需要認真了,步驟清晰、計算要正確、不漏題不漏答等。

  • 4 # 同緣種智

    從小培養孩子修正細小微惑,從學習經典開始。身體力行,大了以後必然學習優秀!

    相反沒有早教,不守規矩,大了不聽話,完不成作業,學習落後,這都是從小不培養的結果。想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就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頓悟!用創新思維開發讓孩子頓悟,內觀返照種種錯誤,當下立地聰明!

    做人不合格,智力低下,估計沒有人認這個帳!在很多年以前我也不認這個帳。

    做人不到位不悟道,不能頓悟,所以不能提升自己,這不就是不聰明嗎?別人在提高,自己在落後,學如逆水行舟,慢慢地智力低下!

    初中是階層分化的關鍵時空,除非你自己願意,社會進步,不會沒有飯吃,讓孩子叢林法則,隨心所欲好了。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管他呢?愛咋地咋地!

    輔導文化課是一個辦法,得投入才能有收穫,指望學校老師肯定不行,學校有教學計劃,按部就班,不會因為一個孩子功課跟不上修正教學進度。

    找能開發創新思維開發的人開發智力也是一個辦法,我自己會開發,但我們不一定有緣分。

    作為家長,關心孩子心理成長,做好飲食工作吃出健康,關心身體不至於因病耽誤學習,除此之外,找人輔導,加大投入。別的我就不知道有什麼辦法了,這些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改善!

    我直言直語莫言怪罪。

  • 5 # 小燦親子教育

    很多孩子對於學習是有排斥心理的,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對學習的態度,甚至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未來,所以,一定不能輕易說放棄。

    重新思考補課一事,對孩子來說是否最優選項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觀念,孩子太瘦了,就讓孩子吃一些補品補補;孩子成績退步了,就報個輔導班,讓孩子提高一下。

    從短期來看,這樣做似乎能取得效果。而且就算孩子上了輔導班後,成績進步也不明顯,家長也有個心理安慰,自己已經盡力了。

    面對基礎比較差的孩子,什麼樣的補習方式更合適呢?答案很明顯,就是能夠幫助孩子鞏固基礎知識的補習,才是最合適的。

    所以,家長需要反思一下:

    不必從頭開始,在學習新課中查漏補缺

    如果拿著課本,正兒八經地從頭開始幫助孩子補習,很多孩子會排斥的,而且效果並不是很好。如果孩子一開始就能接受這種學習方式,那麼就不會出現基礎差的情況了。

    孩子基礎差,並不代表沒有一點基礎。孩子學習新課,實際上也是一次查漏補缺的過程。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新課會涉及到以往學過的舊知識。

    經常鼓勵孩子,讓孩子得到積極的反饋

    人是需要及時反饋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經過了努力,卻沒有取得好成績,自信心會受到打擊,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所以在孩子沒有收到成績反饋時,家長要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哪怕孩子只是進步了一點點,比如做對了一道以前不會的題目,家長都要給予鼓勵和稱讚。

    補課只是治標,不要讓孩子對補課產生依賴

    補課不是不好,但它是一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事,如果孩子對此產生了依賴,那麼以後的學習也都離不開輔導班了。

    所以如果一開始是迫於無奈,需要利用輔導班來幫助孩子學習,是可以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結束語:孩子上初一,底子差沒關係,怕的是輕言放棄。現在才初一,以後的求學之路長著呢,實現逆襲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家長與其猶豫、猜測、不安,不如和孩子一起努力。還有時間,還有機會,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加油。

  • 6 # 老Z講數學

    真的要放棄嗎?錯

    首先,對於這種情況,第一位的,其實不是補課,而是讓孩子在初中學習生涯中不要失去學習興趣!

    不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道路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我們父母真的是要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長的!

    若果你都放棄了,孩子怎麼辦?

    你再苦再累,但誰讓你是他爸他媽,他是你的娃呢!

    使勁補課嗎?說實話,要不得

    首先,你已經嘗試過了,使勁補課沒啥作用。所以還不如省點錢,也讓孩子輕鬆點,週末上個最基本的輔導班就好了。

    當然可以去打聽一些比較好的老師來教孩子。碰上一個對的老師,真的是拯救一個孩子!

    找不到對的老師,怎麼辦呢?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首先,放低對孩子的期望。放低到什麼地步呢?只要他努力認學就可以,學成啥樣,就別要求了!畢竟你要求了,成績也那樣!

    作為父母要做到的,就是要耐心的陪伴他、理解他,鼓勵孩子堅持住、不要放棄!

    他學習數學,你和他一起學習,你也做題!

    陪學、陪讀!

    你可能會說,我這麼大歲數了,還學啥啊,早忘了!

    正因為如此,才讓你學。第一,能讓你切實體會你家孩子現在的學習情況,畢竟你倆都算是學困生了。第二一個孩子真正的改變永遠都是內心被觸動!當你真正下功夫去努力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感動孩子、激發孩子。

    這樣的例子真的很多!不要老想著花錢讓別人解決問題,很難的,除非運氣好,碰上好老師,否則只能你自己去感化孩子!

  • 7 # 博睿迪

    孩子上初一,底子差,使勁補為不見成績。

    1.智力發育方面。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學到現在,學習成績都不好。特別是三年級以前,學習成績都低於70分的話。基本上可以考慮是智力問題。

    2.心理障礙,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由於產生了心理創傷,導致學習障礙,這個也是一種可能的原因。

    心理創傷產生的可能性為:受到暴力、無條件溺愛和忽略他的存在。想想對孩子有沒有這三種情況或之一,然後才能判斷。

  • 8 # 義誠老師

    這位家長首先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舉個簡單的人物,當然這個人物不一定是真的,那就是武俠小說裡面的郭靖大俠。再舉一個是真實的人物,那就是曾國藩老先生。

    拿出這兩個人物要表明的一個態度,就是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學習,都要持之以恆,都要認真的去對待自己的學習問題,雖然一時可能成績不太理想,雖然一段時間的努力不一定能換來好的結果,但是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我們應當堅持和自信,然後再持之以恆地努力。

    我們從這兩個人物中的一些年少時的故事都知道,他們並不是那種特別聰明,也並不是那種隨什麼一學就會,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放棄,不斷的思索,不斷的領悟,不斷的努力,最終都成為了一個比較偉大的人物。

    所以說面對孩子出現了一些成績差這種現象,家長首先不應當放棄,然後才是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讓孩子讀一些勵志的書,當然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孩子自己要做出一定的犧牲,作出一定的努力,否則的話外力再強大也不可能改變。

    如果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那麼可以找一篇課文,就是賣油翁的故事。故事中已經給我們說出了,如何把自己的技巧提升的方法。

  • 9 # 徽鄉小居

    很多學生剛上初一有一個適應期,特別是底子差的遇到的困難更多。遇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著急,也要清楚認識到補課是什麼,不能過於依耐。我在補習班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說說自己的一些體會。

    欲速則不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底子差想一下提升成績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兩次考好了,還是很難維持的。

    我教過不少小學差的初一學生,通過補課成績會有所提升,但是不會那麼好看,偶爾也會考砸,家長很不滿意。即使中上等成績的學生到了初中也很難有較高的成績。比如數學試卷一難,就沒有考滿分的。至於名次,也是會上上下下的,沒有那麼穩定。我覺得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要能夠綜合評價孩子進步成長的地方。只要持續向好,慢慢的就會好起來,不要把糟糕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很壓抑,不願意交流。一個活潑開明的學生補課效果會更好。所以多多傳導一些正能量,多一些鼓勵、關愛和心細的幫助。

    初中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定要把眼光看得長遠一點,做好一點一滴,這樣才能長久的進步。切勿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則不達失去未來。

    平心靜氣點滴做起

    補課補的是知識,而學習說到底需要學生自己來消化和領悟。同樣的知識,幾個學生都說會了,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不同學生學會的程度。對於底子差的學生,學會了基本處於聽懂記住的層次上。這是非常大的差距,而且老師也沒辦法教的。

    對於學習,非知識類因素非常重要。我教過一個初一差生,成績提升非常快。主要原因在於學生本身非常樂觀和努力,能夠聽從我的指導,認識不足並能夠很好的改之。

    她的書寫習慣很不好,字型太大,草稿比較亂,算三題錯二題。經過指導和細節要求,書寫規範又工整,錯誤率下降了,成績變好了。再加上耐心講解各種題型,強化訓練,有一次考了滿分。班級名次從倒數,上升到了前幾名。當然,這一切還需要加倍努力才能保持。不然,很容易就下來了。

    對於學習,適合自己的環境很重要。有的學生通過搖號進入民辦初中,上課節奏快,聽不懂,考試競爭激烈,成績、名次很難提升,對於學習很不利,補課效果也比較差。而那些差生進入普通的公辦初中,學習節奏和壓力比較適合,補課效果會好許多。

    說來說去,土壤、環境很重要,細心栽培也必要,在這些共同作用下,一顆種子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切都來得及

    學習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何況現在只是初一,千萬不要放棄,只要認真對待,點滴做起,不斷努力,一切都來得及。

    我教過一個初二的差生,以前從來沒補過課,數學成績都是不及格,考一半的分數就不錯了。經過我們共同努力,成績提升很快,進入優等生行列,家長非常開心與滿意。

    所以說,不要輕易放棄。一個差生拼命的努力,補課老師也喜歡多給一些關注和指導。如果差生不思進取,不夠努力,補課老師也很苦勞與無奈的,只能墨守成規的完成補課任務。

    於是容易想到,作為家長應該在非知識類上面多下功夫,提高孩子的學習進取心和反思能力與意志力等等非智力因素,這樣才能提高補課效果。不然,老師補課也白補,左耳進右耳出,回家就忘了,還是不會做題。

    總之,在補課的事情上我還是親身見到很多,也能體會到其中的奧祕。補課絕非靈丹妙藥,提高自己的身體機能與免疫力來戰勝病魔才是解決根本,才能長久。

  • 10 # 郝峰濤

    《高考一小步,教育一大步》

    人才的成長決定高考,而非高考決定人才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偏科觀,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的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應當使人更為擔心的,倒是門門成績優秀但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學科為中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學科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知識學會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卻喪失了,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壞事,是優科的普遍存在。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5,民國大師的特點:偏科偏文(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7,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的: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8,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9,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們心中都能感覺到教育中的問題,除了無能為力,還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 11 # 英語五步法

    家長的煩惱,孩子的苦衷。

    足見孩子在之前的學習中積累了很多的挫敗感。但是在英語學習上,孩子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

    邵老師只能在英語學習上施以援手。而且可以斷言,您的孩子一定是學習語言的材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果他不是學習語言的材料,那麼他的漢語/母語聽和說應該都是有問題的。據我所知,凡正常的孩子,這兩件事情都是沒有問題的。

    孩子其實不是對英語沒有興趣,這點家長要搞清楚。其實是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毀掉了孩子學英語的興趣,使他不能接受,不能適應,不能開心,不願前行。成績、沒興趣、性格內向、不肯開口讀英語,都只是表面現象。

    孩子都不是傻子。三番五次地嘗試,沒有效果,仍然不放棄,越挫越勇,那種人似乎更接近愚蠢。孩子的反應是正常的、理性的、可以理解的。

    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適合他學習英語的方法,沒有壓力、沒有痛苦、不要求死記硬背單詞、不用摳語法、學習有效率、效果易見成績、類似母語無痛學習經歷的輕鬆過程。

    邵老師推薦“五步法英語”,一種非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一定有20年的歷史,適合廣大的中國學生。如果一條路走不通,就應該換一條路。傳統方法再好,適合別人、不適合你 就是不好。在不正確的路上付出得越多、走得越遠,負擔越重、心情越壓抑,何苦來的?不是報班的問題,不是花錢的問題,不是找外教的問題,等等,能夠解決的。

    另,孩子的觀點和邵老師五步法的觀點完全一樣:傳統方法包括朗讀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純粹是浪費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最少的字形容你現在最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