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受謝,自晉宋以來有之,至唐始盛。”這主要是由於唐朝官俸甚薄。當時給以潤筆所求的多是先人碑誌文。
唐人官俸低微,文士收入更少。《新唐書·食貨》記載:“武德元年,文武官給祿,頗減隋制,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從二品四百六十石……從九品三十石,皆以歲給之,外官則無祿。”雖然按品級還授以職分田和永業田,但是並不能實授其地。因而“開元二十四年,令百官防合、庶僕俸食雜用以月給之,總稱月俸。”
安史之亂後,生產破壞,經濟凋敝,使得唐朝的府庫衰竭:“數年間,天下戶口十亡八九,州縣多為藩鎮所據,貢賦不入,朝廷府庫耗竭。”這必然影響到唐代官吏的俸祿發放,《新唐書·食貨》記載:“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內外官不給料錢,郡府縣官給半祿及白直、品子課。乾元元年,亦給外官半料及職田。……建中三年,復減百官料錢以助軍。”有限的官俸再加上減俸,影響到士吏生活。以韓愈為例,自25歲中進士後,雖擔任過四門博士、監察御史、陽山縣令、江陵府法曹參軍、國子博士等職,但仕途沉浮,俸祿微薄,生活窘困。其自敘“僕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於人,以度時月”,“餘初冠,應進士貢在京師,窮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於馬前。王問而憐之,……軫其寒飢,賜食與衣”,在連州為陽山令“酸寒何足道”,在江陵府為法曹參軍時“掾俸之酸寒”。宋代洪邁稱:“唐世朝士俸錢至微,除一項之外,更無所謂料券、添給之類者。”
所以在官俸之外,就要開源,替人作碑文受潤筆就是文人的一大主流方法。《全唐文》統計,唐代碑誌作家存世作品數量:王勃10篇,楊炯25篇,其他如張說73篇,蘇頲13篇,李邕29篇,李華20篇,韓愈96篇,柳宗元73篇,劉禹錫13篇,權德輿24篇,獨孤及37篇、顏真卿39篇,白居易25篇,元稹13篇,李翱10篇,杜牧14篇,司空圖2篇。這些碑文也多是受人潤筆所作,而且潤筆都非常豐厚。
韓愈作《進王用碑文狀》和《奏韓弘人事物表》中所得潤筆為“馬一匹並鞍銜、白玉腰帶一條”和“絹五百匹”。這些東西值多少錢呢?按當時物價計算,“鹽價每斤四十文”“絹一匹直錢八百”,“米一斗不過五十文”,500匹絹實則可買10000斤鹽、800石米。鹽價現在較低沒法比較,以大米5元/千克的價格計算,1石大米約為50千克,500匹絹大約值人民幣20萬元。據嚴郢《奏五城舊屯兵募倉儲等數疏》所稱,當時“一丁歲當錢九百六十,米七斛二斗”,則韓愈一篇碑文的潤筆,相當於上百個勞力的年薪。
大和六年(832年)白居易為元稹作碑誌文,“元氏之老,狀其臧獲輿馬綾帛銀鞍玉帶之物,價當六七十萬,為謝文之贄。”白居易用這筆重金重修了香山寺還有不少節餘。
韓愈發現了這種盈利方法後,一生頗得潤筆之利,“時韓碑銘獨唱,潤筆之貨盈缶”。如劉禹錫《祭韓吏部文》所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輦金如山。”
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孫,在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被提到,就是《祭十二郎文》中的侄子韓老成的兒子。
“作文受謝,自晉宋以來有之,至唐始盛。”這主要是由於唐朝官俸甚薄。當時給以潤筆所求的多是先人碑誌文。
唐人官俸低微,文士收入更少。《新唐書·食貨》記載:“武德元年,文武官給祿,頗減隋制,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從二品四百六十石……從九品三十石,皆以歲給之,外官則無祿。”雖然按品級還授以職分田和永業田,但是並不能實授其地。因而“開元二十四年,令百官防合、庶僕俸食雜用以月給之,總稱月俸。”
安史之亂後,生產破壞,經濟凋敝,使得唐朝的府庫衰竭:“數年間,天下戶口十亡八九,州縣多為藩鎮所據,貢賦不入,朝廷府庫耗竭。”這必然影響到唐代官吏的俸祿發放,《新唐書·食貨》記載:“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內外官不給料錢,郡府縣官給半祿及白直、品子課。乾元元年,亦給外官半料及職田。……建中三年,復減百官料錢以助軍。”有限的官俸再加上減俸,影響到士吏生活。以韓愈為例,自25歲中進士後,雖擔任過四門博士、監察御史、陽山縣令、江陵府法曹參軍、國子博士等職,但仕途沉浮,俸祿微薄,生活窘困。其自敘“僕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於人,以度時月”,“餘初冠,應進士貢在京師,窮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於馬前。王問而憐之,……軫其寒飢,賜食與衣”,在連州為陽山令“酸寒何足道”,在江陵府為法曹參軍時“掾俸之酸寒”。宋代洪邁稱:“唐世朝士俸錢至微,除一項之外,更無所謂料券、添給之類者。”
所以在官俸之外,就要開源,替人作碑文受潤筆就是文人的一大主流方法。《全唐文》統計,唐代碑誌作家存世作品數量:王勃10篇,楊炯25篇,其他如張說73篇,蘇頲13篇,李邕29篇,李華20篇,韓愈96篇,柳宗元73篇,劉禹錫13篇,權德輿24篇,獨孤及37篇、顏真卿39篇,白居易25篇,元稹13篇,李翱10篇,杜牧14篇,司空圖2篇。這些碑文也多是受人潤筆所作,而且潤筆都非常豐厚。
韓愈作《進王用碑文狀》和《奏韓弘人事物表》中所得潤筆為“馬一匹並鞍銜、白玉腰帶一條”和“絹五百匹”。這些東西值多少錢呢?按當時物價計算,“鹽價每斤四十文”“絹一匹直錢八百”,“米一斗不過五十文”,500匹絹實則可買10000斤鹽、800石米。鹽價現在較低沒法比較,以大米5元/千克的價格計算,1石大米約為50千克,500匹絹大約值人民幣20萬元。據嚴郢《奏五城舊屯兵募倉儲等數疏》所稱,當時“一丁歲當錢九百六十,米七斛二斗”,則韓愈一篇碑文的潤筆,相當於上百個勞力的年薪。
大和六年(832年)白居易為元稹作碑誌文,“元氏之老,狀其臧獲輿馬綾帛銀鞍玉帶之物,價當六七十萬,為謝文之贄。”白居易用這筆重金重修了香山寺還有不少節餘。
韓愈發現了這種盈利方法後,一生頗得潤筆之利,“時韓碑銘獨唱,潤筆之貨盈缶”。如劉禹錫《祭韓吏部文》所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輦金如山。”
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孫,在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被提到,就是《祭十二郎文》中的侄子韓老成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