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別無選擇6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全國各地擔任藩王,鎮守一方。這些藩王的後代中可以有一人繼承王位,有個在位時間最長的藩王,熬死了兒子孫子,不得不把王位傳給曾孫。

    這個藩王就是晉莊王朱鍾鉉。第一代晉恭王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母親是孝慈高皇后馬氏,1370年封晉王,1378年就藩太原。朱鍾鉉是朱元璋四世孫、晉憲王朱美圭的庶長子,出生於1428年。

    朱美圭在晉王的位子上任了六年就去世了,由其子朱鍾鉉嗣位。朱鍾鉉進封晉王時,年齡只有十五歲。後來,朱鍾鉉娶妃王氏,於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生下嫡長子朱奇源。

    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朱奇源被明英宗冊封為晉王世子。朱奇源長大成人後,娶妻楊氏,於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生下嫡子朱表榮,成化十四年(公元1479年),朱表榮被憲宗冊封為晉王世孫。

    一時間子孫滿堂,晉莊王朱鍾鉉成了最快樂的老頭,可以說朱鍾鉉後兩任的晉王都後繼有人了。但天有不測風雲,公元1493年12月,他的孫子朱表榮一病而亡,時年只有27歲。

    四年之後,公元1497年4月,他的兒子朱奇源也病死了,時年48歲。兒孫相繼去世,讓晉莊王朱鍾鉉萬分難過之時,也帶來了一個大問題,就是晉王的繼承人遇到了麻煩。

    好在,朱鍾鉉有一個重孫子,也就是朱表榮的兒子朱知烊,出生於1487年,當時已經11歲。於是,晉莊王朱鍾鉉向皇帝上奏,請求立曾孫朱知烊為晉藩接班人,皇帝明孝宗同意了他的請求。

    公元1502年,晉莊王朱鍾鉉因病去世,在王位上共有61年,享年75歲,這時他的曾孫子朱知烊已經16歲,繼承了晉王的位置,是為晉端王。在明朝的藩王中,將王位直接傳給重孫子的,僅此一例。朱元璋雖然子孫眾多,分封各地,但看來他的子孫也不是很興旺。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襄垣王朱成鍨,享壽九十一歲。

    明朝皇帝的壽命並不算高,以實歲計,16位皇帝中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一個攻破七十大關,享壽70歲;超過六十的也有明成祖朱棣(64歲)和明世宗朱厚熜(60歲);超過五十的只有明神宗朱翊鈞(57歲);超過四十的有明仁宗朱高熾(47歲)、明憲宗朱見深(40歲);超過三十的有明宣宗朱瞻基(38歲)、明英宗朱祁鎮(37歲)、明孝宗朱佑樘(35歲)、明武宗朱厚照(30歲)、明穆宗朱載垕(35歲)、明光宗朱常洛(38歲)、明思宗朱由檢(33歲);三十以下的有明惠帝朱允炆(25歲)、明代宗朱祁鈺(29歲)、明熹宗朱由校(22歲)。

    三國時期的劉備說過“人五十不稱夭”,這是建立在東漢諸多皇帝連十歲都挺不過的基礎上,放到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明朝皇帝卻只有四人不稱夭,的確不能說長壽。

    把眼光往下放,皇子身份的藩王中,長壽者也不多,主要以四位超過七十歲者為最,分別是代簡王朱桂、寧獻王朱權、岷莊王朱楩和襄憲王朱瞻墡。

    朱桂和朱權都是朱元璋的兒子,又同為九大塞王,因此在明惠帝和明成祖主導到了兩次削藩都受到了重點照顧,成為大明養豬場的第一代豬苗,儘管兩人曾經都是威震邊疆的名將。

    這兩位王爺也想得開,當豬就當豬吧,沒有權力我就用壽命熬過你,最終朱桂活了72歲,朱權活了70歲。

    朱楩也是朱元璋的兒子,單獨列出來只因他的就藩歷程太過曲折。一開始朱元璋將他封在岷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岷縣,因為年幼沒有就藩。等他長大後,朱元璋為了安撫剛佔領的雲南,直接將他的封地從大西北遷到大西南。

    問題是雲南可不是無“主”之地,朱元璋的養子沐英的家族事實上就充當了雲南的鎮守藩王,朱楩一來,對沐氏家族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朱元璋死後不久,西平侯沐晟(沐英之子)就給明惠帝打小報告,正中皇帝下懷,朱楩被當作典型廢為庶人,改居漳州。

    明成祖奪取帝位後,為了安撫諸王,恢復了朱楩的親王身份,但明成祖也是要削藩的啊,於是沐晟又一封小報告打上去,朱楩再次罷免,之後雖短暫恢復,但很快又被罷免,連護衛也一同被削。

    明仁宗繼位後,將這位叔叔移居武岡,在州府裡面寄居了很多年,才被允許建立自己的王府。

    儘管遭受如此多的打擊,朱楩還是努力向老父親看齊,活到了71歲。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由於機緣巧合,他被稱為“離皇位最近的王爺”,但事實上,所謂的“近”都只是假象,一旦他敢表現出異心,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但通過這些“考驗”,皇帝們對這位弟弟(叔叔、叔祖)都表現了足夠的尊崇,使得朱瞻墡可以一直活到72歲,幾乎是哥哥朱瞻基的兩倍。

    最後要說的就是有明一代最能活的藩王——朱成鍨。

    朱成鍨是朱桂的曾孫,為第三代、第四位襄垣王,在位八十四年,享年91歲。

    史書關於他的記載,除了身份、襲封、去世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子聰瀺封長子,卒。瀺子俊渠封長孫,卒。

    曾長孫充煌好不容易熬到朱成鍨去世,總算是有機會當王爺了,可朝廷上的大臣不知哪根筋錯了,認為朱成鍨的老爹只是庶子,是因為嫡兄犯法廢爵才得以繼承,弟冒兄爵,不當繼承,於是朱充煌只能當輔國中尉。

  • 3 # 勵志豪哥

    明朝最長壽藩王是寧王朱權,15歲守關,歷經6個皇帝,71歲善終。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在朱元璋分封天下時,把各個兒子鎮守四方,希望朱家的天下可以穩固,雖然藩王名義上沒有兵權,但是可以養兵,這也為後世埋下了隱患。

    在朱元璋兒子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朱棣,但是也有幾個邊關王實力也不可小視。其中一個封王就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13歲時就被封為寧王,15歲就到大寧城守關。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就想削藩,但是由於太過急於求成,引起了諸王的不滿,當時最先謀反的就是朱棣。那時朱棣的實力完全不輸給自己的侄子,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很可能兵敗被殺,但是他轉念一想,不謀反也不一定能活,不如就反了。

    朱棣反了以後,建文帝就讓寧王表態是幫哥哥還是幫侄子,朱權當時也很矛盾,但是就在他矛盾之時,建文帝下令削掉他的三衛。這一做法刺激到了寧王,於是朱棣便設計把寧王騙到了北平與他一起謀反。

    朱棣還答應他事成之後,天下一人一半,其實都是騙朱權。在朱棣當上皇帝后,不僅沒有給朱權一半天下,反而把他軟禁在南京。他在南京過得實在壓抑,就上書請求返回封地,朱棣沒有同意。朱權就說想去蘇州、杭州,朱棣還是沒有同意,後來把朱權派到了南昌。到了南昌以後,朱權過著低調的生活且不問政治,但是既使這樣,還是被人舉報說他要謀反。後來朱棣派人調查,發現朱權在家天天看書寫字,根本沒有謀反的意思,也幸好朱權沒有異象,不然命就沒了。

    朱棣死後,朱權以為可以再要塊封地,但是他的侄子朱高熾很不高興,認為南昌就是他的封地。朱權連忙謝罪,從此就在南昌修身養性,並且參與了編史,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寶貴遺產。

    1448年,朱權去世,享年71歲,也算是善終了。他歷經明朝六位皇帝,熬死了朱棣,朱棣的兒子、孫子,直到朱棣重孫時才去世,這位寧王可以算是人生贏家了。

  • 4 # lajtlcmk

    這位藩王就是明朝的朱鍾鉉。他的命很好,自己的母親出生不高,但還是被藩王看中,選做了妾氏。因為藩王的正妻肚子不爭氣,沒有生下男孩,只是生了兩個女孩。所以朱鍾鉉在朱家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享有一個嫡子的榮耀,後來也理所應當的繼承了藩王的位子。

    朱鍾鉉特別喜歡小孩,平時閒下來的時候,都會陪著兒子寫字看書,教給他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因為自己就是庶出的,所以他對自己的孩子的一視同仁,沒有絲毫偏心,甚至有時候對庶出的孩子比嫡出的還要好。朱鍾鉉在十五歲那年,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既是個男孩,又是正妻所生,所以堂堂正正的封了他為世子,可是誰知,造化弄人。

    朱鍾鉉的大兒子朱表榮命並不好,這邊剛封了世子之位,竟然又突然因病去世。朱鍾鉉很傷心,一個人在兒子的靈堂呆了一夜,第二天看到他,頭髮竟白了一半。在朱表榮離開後,朱鍾鉉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了孫子朱奇源身上,希望他將來能繼承藩王之位。但事實就是如此冷酷,孫子朱奇源沒能撐到自己繼承藩王的那天,就率先離開了。

    孫子朱奇源離開後,朱鍾鉉徹底崩潰了,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命太硬,才先後剋死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後來這個藩王之位是由朱鍾鉉的曾孫來繼承的,也算後繼有人。朱鍾鉉活了七十五離世,算是歷史上比較長命的藩王了。

  • 5 # 南嶺說史

    明朝的皇帝,壽命長的沒有幾位,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超過了60歲,嘉靖帝朱厚熜勉強60歲,明仁宗朱高熾47歲,明神宗朱翊鈞差一點60,58歲。

    其他的皇帝,多是三十到四十歲不等,早早的去世,最慘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只有23歲。

    另外,在各個版本之中,有說法建文帝朱允炆超過了九十歲,如果是真的,應該是古代帝王之中,最長壽的了,雖然他只做了四年皇帝。

    在明朝做藩王,沒有皇帝那麼“辛苦”,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可以“為所欲為”,因此高壽的藩王其實挺多的,壽命最長的甚至超過90歲。

    以下是筆者在一篇文章中的大致統計:

    肅恭王朱貢錝,在位五十年,享年八十歲,為歷代肅王之最;

    沈莊王朱幼㙾,在位五十八年,享年八十六歲,歷代沈王之最;

    益恭王厚炫,在位二十年,享年八十二歲,歷代益王之最。

    晉莊王朱鍾鉉七十五,在王位六十一年,享年七十五歲,為歷代晉王之最,死後曾孫繼位;

    魯靖王朱肇煇,在王位六十四年,年七十九,為歷代魯王之最;

    魯莊王朱陽鑄,在位四十八年,年七十七,其長子當漎、長孫健杙均已先卒,由其曾孫朱觀襲封;

    代簡王朱桂, 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七十三歲;

    寧獻王朱權,在位五十年,享年七十一歲;

    寧靖王朱奠培,在位四十三年,年七十四;

    岷莊王朱楩,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之一,在位六十年,年七十三;

    唐敬王朱宇溫,在位三十五年,年七十六,其後裔朱聿鍵登基後,上尊諡曰惠皇帝;

    襄憲王朱瞻善,在位五十四年,年七十三;

    德莊王朱見潾,在王位六十一年,年七十;

    衡莊王朱厚燆,在位三十二年,年七十一;

    鄢陵恭昭王朱睦枸,在位十六年,年九十;

    襄坦安惠王朱仕坯,在位年數不詳,年九十一;

    代府襄垣王朱成鍨,在位八十四年,年九十二。

    親王壽過八十者,肅恭王貢釒宗八十,瀋莊王幼學八十六,益恭王厚炫八十二。

    若過七十者,則晉莊王鍾鉉七十五,魯靖王七十九,莊王陽鑄七十六,代簡王桂七十三,寧獻王權七十一,靖王奠培七十四,岷莊王便七十三,唐敬王宇溫七十六,襄憲王瞻善七十三,康王七十六,德莊王七十,衡莊王厚喬七十一。--《皇明盛事述》

    除以上之外,超過七十八十的藩王,郡王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而言之,明朝的藩王最長壽的有過九十歲的。

  • 6 # 樓哥看歷史

    從目前網上查到的資料來看,親王之中最長壽的應該出現在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那一脈。具體來說,是沈藩第三代沈王朱幼㙾。

    朱幼㙾去世於正德十一年,我查了一下《明武宗實錄》,原文是這樣的。

    (正德十一年秋七月乙未)沈王幼(㙾)薨。王,康王第二子,母妃韓氏。宣德壬午生,正統丁卯封世子,天順己卯襲封。至是薨,年五十有五。訃聞,輟朝三日。遣官祭葬如制,諡曰莊。(《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三十九》)

    但是貌似明世宗為他堂兄編的實錄實在太不用心,這短短一段話,就出現了許多錯誤。

    首先宣德年間沒有壬午年,比較接近的是宣德七年(壬子年公元1432年)和宣德元年(丙午年公元1426年)。正德十一年是公元1516年,如果按照朱幼㙾出生於宣德元年,那他享壽91歲。如果按其出生於宣德七年,那就是享壽85歲,反正絕對不會是實錄中記載的55歲。另外朱幼㙾天順己卯襲封,也就是天順三年襲封沈王。這一點是沒錯的,我們可以在《明英宗實錄》中進行驗證。

    (天順三年七月戊子,遣修武伯沈煜為正使,給事中王儼為副使。)持節冊封沈世子幼㙾為沈王,及進封妃趙氏為沈王妃。(《明英宗實錄卷三百五》)

    對於沈莊王朱幼㙾確切的出生年月,《三晉石刻大全》一書中收錄了沈莊王壙志,但很遺憾沒能在網上查到原文。但無論朱幼㙾是85歲還是91歲,都已經是明代親王中最長壽之人了。

    至於郡王,由於人數實在太多,限於精力,就不一一查證了。

  • 7 # 圖文繪歷史

    印象中明朝的皇室壽命都不太長,過60的都少,不過也不是絕對,朱元璋第13子代王朱桂這一支,就有幾個壽命悠久的,而且朱桂也是朱元璋20多個兒子裡活的最久的,享年73歲。

  • 8 # 侃二爺

    朱肇煇——明朝第二位魯王,洪武二十一年生於山東曲阜魯王府中,死於成化三年,享年七十九歲。一生歷經八位天子,做了六朝的親王。可謂罕見!

    一生歷經的八位皇帝分別是: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爺爺)、

    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堂哥)、

    明成祖永樂帝朱棣(四伯)、

    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熾(兄弟)、

    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侄子)、

    明英宗正統帝朱祁鎮(侄孫)、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侄孫)、

    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侄重孫)

    (從永樂三年襲封其父魯王爵位,就藩於曲阜)。括號內為主人公魯王稱謂各位皇帝的輩分關係!

  • 9 # 歷史新檔案

    襄憲王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子,同時又是明宣宗朱瞻基的胞弟,二人均為張皇后所生的嫡子。

    明成祖朱棣駕崩之後,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仁宗登基之際,在立嫡長子朱瞻基為太子的同時 ,將其他8個兒子封為藩王。皇四子朱瞻垠已故,所以被封王的是8個兒子其中,朱瞻墡先就藩長沙府(宣德四年),後徙河北襄陽(正統元年),人稱襄王,因死後諡號為"憲",史稱明襄憲王。 (出自《明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七》: 襄憲王瞻墡,仁宗第五子。永樂二十二年封。莊警有令譽。宣德四年就籓長沙。正統元年徙襄陽。)

  • 10 # 孤城影隨

    明朝作為漢人掌權的最後一個朝代一直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至於對於朱元璋杯酒盡良弓藏的行為後市也是褒貶不一。劉伯溫最後的病死是不是朱元璋做的,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地位也相當顯赫,最後主動示弱而得到了善終。

    在朱元璋兒子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朱棣,但是也有幾個邊關王實力也不可小視。其中一個封王就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13歲時就被封為寧王,15歲就到大寧城守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的男人都會陽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