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武書記官

    俺是一個小兵,隸屬於燕王麾下張玉將軍。

    俺們這支部隊之前一直駐守在開平,但是去年我們卻被南軍搶了營盤。那一天是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十二月的一天,具體日子俺記不得了,只記得那天早上張將軍正常點卯,北平都督宋忠卻闖了進來,說讓俺們移防。張將軍和那廝在點將臺上爭論了一陣,那廝掏出一張黃紙,張將軍狠狠地下達了移防的命令。

    安營之後,領隊的百戶們都被叫到了將軍主賬,回來的時候就說讓俺們晚上增加巡夜人數,早晚操練時間都增加了,看來燕王殿下又準備出關去打韃子了?

    這個小道訊息慢慢傳遍了軍營,連那些百戶千戶們都開始犯愁,都說丟了燕王殿下的庇護,俺們這支部隊可能會被裁撤或者被調到南方。南方那幫子大人就是覺得北方人不順眼,但是沒了俺們,誰替他們打韃子啊?還有人說南邊的皇帝是殿下的外甥,這皇帝寶座本來就該咱燕王殿下當。這話傳到張將軍耳朵裡,那個倒黴蛋被抽了20鞭子,但是抽完那傢伙還是不停地說,營裡越來越多的兵士開始覺得殿下該去南方當天子,這樣俺們也能沾點光。俺還發現那傢伙最近手裡挺闊綽,他婆娘還做了身新衣裳,他是從哪裡弄得銀子呢?

    日子過到五月份,聽說燕王府擴招親兵,俺的大刀耍得好,手弩也使得不錯,百戶就把俺派去了。張將軍把俺們一群人帶到了王府,原來不止俺們一隊,還有好些人都來了。俺們平時就是白天睡覺,到了晚上才去演武場操練,練得都是也近戰格鬥的路數,跟俺們原來操練的可大不一樣了!

    七月初四,王府外很是嘈雜,俺們的頭領將軍朱能把所有人都召集起來了,讓俺們聽他指揮,看來這是要出大事了!只聽得外面一陣雞飛狗跳,俺們這一隊的隊正一揮手,俺還有其他幾個兄弟就衝了出去。只見隊正帶頭砍翻了一個百戶官,俺也把一個兵的肚子豁開了。他們都是南軍的裝扮,這是大火併啊!俺的百戶朝俺們喊:“咱們的餉都是殿下給的,咱的命就是殿下的!這幫子南人想謀害殿下,給俺把他們全剁了!”

    這是俺才明白,原來殿下一直防著朝裡的那些賊人呢!要不那失心瘋能這麼快就好了嗎?俺們早就盼著殿下當皇帝了,這個皇帝不管誰做,俺的餉銀都是殿下發,要是殿下當了皇帝,俺們的餉銀弄不好更多呢!你說對不?嘿嘿···

  • 2 # HUO先生

    我是歷史課代表H,很容易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我認為朱棣靖難起兵,他手下的士兵會有這幾個想法或者說怎麼理解自己的行為:

    1.自己的燕王朱棣,是舉兵去到都城清君側,是正義之師,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穩定。

    我們都知道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確保王朝的長治久安,加強皇室本身力量就分封諸子為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地,這就是我們說的藩王。

    而朱元璋又留下了遺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為他的分封,讓藩王勢力越來越大,到了威脅京都皇帝的地步,更不知道他的《皇明祖訓》給了朱棣一個奪取皇位的藉口。

    2.作為一個士兵,軍令如山,服從上級命令為天職。

    因為古代資訊傳遞極其不便,從北京傳遞一條訊息得好幾個月才能到南京,所以那時候的南京老百姓肯定只知道燕王朱棣,不是很熟悉北京的朱允文。藩王也有自己的兵權,燕王相當於自己領地的皇帝,一體節制上下。士兵只會聽自己的領導的,因為他們的飯是燕王給的,軍餉是燕王發的。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建功立業,平死一搏

    因為朱元璋的《皇明祖訓》關於藩王帶兵清君側中的會規定:皇帝先召喚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剷除奸臣後要五日之內離京。燕王已經違反了這個規定,他手下的兵卒也會意識到自己不是單純的清君側,而是造反,即使投降也是死,還不如放手一搏,為自己搏一個未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以上都是個人見解,有不對的和不全面的還請見諒。

  • 3 # 逗你玩hhh7

    朱棣起兵之前是做了很多功課的,他不僅要讓將士能理解支援他,他還有讓天下的百姓理解他支援他,不然造反是不會超過的。

    首先,他起兵提出的口號是:“清君側”。他告訴大家,我對當今的皇帝沒意見,主要是他身邊的大臣太壞,搞什麼“削藩”,這是壞了祖上的規矩的。所以我只是想幹掉他們。這個理由是很正當的,連朝廷都沒有把他的行為定性為造反。

    第二,朱棣在打仗前去祭拜了他父親的陵墓,普通人覺得這人不錯,還挺孝順的,反正是你們朱家的家事,我們打醬油就是了。

    第三,朱棣被封為燕王,駐紮在北平,天天跟蒙古人打架,不僅兵強馬壯,而且同將士們的關係也很鐵,將士們都很服他。

    所以跟他一起造反,風險不大,價效比還是蠻高的。

  • 4 # 清風雪說歷史

    作為戰爭的雙方來說,本身並有對和錯之分,只是代表的利益集團不一樣。普通小兵能做的只是服從命令,奮勇殺敵,建功立業,而不需要考慮是非對錯,不需要考慮戰爭結果。如果一個小兵在戰場上思考戰爭的意義和戰爭的結果這種哲學問題,那麼迎接他的只有死亡。需要思考這種問題的是史學家,而史學家也只有代表勝利者的史學家才能去書寫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天和努力,你更願意相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