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好望角

    華夏五千年曆史,能登上政治舞臺的女性區指可數。呂后和慈禧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為什麼她倆個,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稱帝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原因。

    那麼,呂雉為什麼不稱帝呢?我認為,有以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劉邦定下的白馬盟約,非劉姓不王,大部分的劉姓王,手握重兵,掌握著各地方的實權,有強大的實力。而呂后只掌握著中央的權力,沒有強有力的地方外援。

    第二、劉邦臨終召見蕭何、張良等重臣,並遺言:皇位只傳劉姓家人,君臣達成共識,老臣集團誓死保衛皇權,再加上這些肱骨大臣的影響力和實力,呂雉稱帝,困難重重。

    第四、皇帝制度建立時間短,不夠完善成熟。在當時儒家思想統制的男權社會,男性皇帝也沒出幾個,更別說女性當皇帝了。男尊女卑,天經地義,呂后缺乏“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信心和勇氣。

    第一、雖然權傾朝野,但基礎不穩定,地位不牢固。

    辛酉政變奪權後,形成“太后垂簾,親王攝政"的局面,朝中勢力錯綜複雜,慈禧地位還不穩固。雖是同治帝生母,但不是咸豐帝冊封的皇后,根不正,苗不紅,地位低於慈安等人。咸豐帝臨終有密旨給慈安,讓她監督慈禧,如有不軌,家法伺候,這也是一種掣肘。

    第二、朝廷要害部門軍機處和總理衙門,還是愛新覺羅家族掌握,而不是葉赫那拉氏。以恭親王奕忻為首的愛新覺羅家族勢力龐大,要想稱帝,阻力重重。

    第三、朝廷重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與封疆大吏,不會贊同和支援。這些要員都是儒家思想的忠實信徒,不會做有違倫理道德的事。再加上他們已經位極人臣,榮耀之極,不會冒風險去為慈禧稱帝賣力。

    第五、慈禧要看西方列強的臉色。這些強盜們希望中國統一,便於他們的資本輸出和商品貿易。慈禧如果稱帝,必然國家大亂,這不符合豺狼們的根本利益。所以,慈禧想要上位,西方列強們絕不會同意。弱國無外交,慈禧乾瞪眼沒辦法!

  • 2 # 凌煙歷史社

    自秦始皇稱帝至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中國共有四百多位皇帝,其中不管這個皇帝是否掌權,但最終只有武則天一個女皇帝,而其他如西漢的呂后呂雉、宋代的劉娥、清朝的慈禧等即使掌握了朝廷,或是垂簾聽政,或是臨朝稱制,但卻沒出現第二位女皇帝。

    首先,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制約著她們跨出這最後一步。自夏朝開始,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都是遵循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封建思想,不管呂后、慈禧掌握了多大的權勢,他們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況且,如果他們踏出這一步,或許會有許多封建禮教的衛道者反抗她們的統治,她們本身已經成了實際上的掌權者,為了黃袍加身,橫生變故是她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總之,我認為,她們沒有黃袍加身,成為九五之尊,不是因為她們沒有野心,特別是慈禧太后,她前面還有一個武則天成功過,而是因為條件不成熟,或者說是她們無法打破固有的局面。

  • 3 # 高公子興

    感謝相邀。中國歷史幾千年,皇帝出現了幾百個,除了一個武則天,其他都是男人。西漢的呂后和清朝的慈禧也都曾執政多年、權傾一時,然鵝都不敢登基稱帝,道路很簡單,她們都不想死的很慘。

    一、先說呂后。呂后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皇后,也是第一個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在劉邦執政後期,就逐步設計除掉了韓信、彭越等大將,慢慢地掌握了實權。

    她並不是不想稱帝,實則是不敢。一是自三皇五帝以來的男尊女卑讓她得不到輿論支援;二是她之前沒有女人稱帝的先例,唯一的女性當政者是秦宣太后,然而宣太后只是輔佐,並未有過分之舉,萬年就主動還政於兒子了。三是劉邦死前有“白馬之盟”,非劉姓不得稱王,否則“天下共擊之”。

    二、再說慈禧。在清朝,慈禧雖然有武則天稱帝的表率,但她也一樣不敢稱帝。原因有三。

    1、武則天雖然做了十幾年皇帝,但阻力重重,並不順利,而且要不是後來還政於李唐,她的結果可能會很慘。這讓慈禧信心不足。2、武則天所處的時代,國力比較強盛,武則天也確實功業赫赫。而慈禧所處的晚清已經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交加。慈禧心知自己無力迴天,還是安分一點好。3、滿清統治中國兩百多年,已經讓無數漢人不爽,更何況政治黑暗,清政府早已喪失民心,更何況她一個女流之輩。她明白“出頭的椽子先爛”的道理,所以乾脆藏在幕後,苟活一天算一天吧。

    總之一句話,呂后和慈禧之所以不稱帝,是實力不允許,時勢不允許。有些事想想就好,做還是不要了吧!

  • 4 # 愛妮品歷史

    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乾綱獨斷的女主,比如漢朝的呂后,清朝的慈禧

    可是,當女皇帝的卻只有武則天一人。這是為什麼呢?

    大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一個女效能夠爬到垂簾聽政已經相當不容易,還要突破世俗騎到天下人的頭上?

    另外,當然也有她們各自的原因。

    比如呂后呂后也算是後劉邦時代一個握有實權的女人。但是,她為什麼不當皇帝呢?

    這是因為劉邦的政治設定。大家知道,秦朝時候已經確立了郡縣制,拋棄了周朝以來的分封制,實現了中央的集權管理。但是到了劉邦這裡,劉邦認為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分封制,天下大亂,沒有人出來替秦朝努力。

    所以劉邦這個老司機掛了倒檔,開歷史的倒車,又搞起了分封制。當然,他這個分封制是雜交品種,在自己的中央區實行郡縣制,但在外圍,又實行分封制,把土地軍權分給自己的兄弟們。

    他沒想到,這個政策最先防的就是自己的老婆。他死了之後,呂后獨攬大權,當初劉邦說的非劉不王,非功不侯。呂后也不按既定方針辦,搞了一大堆呂姓侯。但是,因為劉姓王依然存在,還在地方上掌握實權,所以呂后專權的只有中央這一塊。大漢帝國她不是完全掌握的。

    所以,以這樣的環境,呂后能夠掛個簾子聽個政已經相當不錯了,當女皇就差了點,不但差了點,她一死,呂后一族就冚家產了。

    再說慈禧,慈禧為什麼不當女皇呢?她也很厲害啊,掌控清朝數十年,說一不二的主,為什麼不挑戰一下極限去當個女皇呢?

    (走向共中的村姑款慈禧)

    這其中的原因是慈禧的掌權,多是依靠滿清皇族來實現的。

    當年,她的老公咸豐皇帝死了,給她東太后各留一個蘿蔔章子,讓她們一起合作。慈禧一忽悠,就把兩個章子騙到手了。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對手,咸豐第一天團:顧命八大臣。

    這八大臣就是負責執政的,有這八個小夥伴在,慈禧也就是一個管單子的。

    不甘受人擺佈,極具權力慾望的慈禧決定反擊,她怎麼反擊?找到了被老公咸豐打壓的小叔子奕?,通過跟奕?的合作,才打倒八大臣,實現了垂簾聽政。

    後面,慈禧又換了數任心腹,比如慶親王奕劻、醇親王奕譞。但是這些都是滿清的貴族。為什麼只找滿清貴族呢?這是因為不依靠滿清貴族,她根本沒辦法成事。滿清因為統治的獨特性,尤其注重統治力量的掌握,八旗軍制這些都保證了權力掌握在滿清的貴族手裡。所以慈禧只有尋求滿清貴族的幫助。

    那她有沒有可能尋找第二種力量,來替代滿清貴族呢?這個基本很難,比如太平天國後,曾國藩的漢族勢力崛起,但這個勢力卻是慈禧絕對不會借用到底的勢力。反而是用完之後極力打壓的勢力。

    所以,慈禧其實是滿清貴族的代言人,她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於滿清貴族之外的統治體系,也就無法當上皇帝。

    這一點,她連呂后也比不上,呂后畢竟還是安排了自己人,要不是劉邦搞了分封,把兄弟散到地方,說不定她還有可能當個女皇。

  • 5 # 楊旭亮

    中國歷史上有很獨特的三位女性統治者,這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氛圍下,顯得有些與眾不同。然而這三位為何只有武則天稱帝,而呂后和慈禧卻沒有呢?

    天后武則天,中國第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她是唐朝開國功勳武士彠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呂后為人有謀略,漢初,呂后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統一的局面。前195年,劉邦死,惠帝立,尊呂后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實際由呂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后所殺,有怨言。呂后逐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一出太后』,呂后先後掌權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的第一個。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他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

    那麼為什麼武則天敢稱帝,呂后,慈禧卻沒有?

    其實武則天在治理國家方面算是天才,唐代最頂盛的二個時期的中間就是由他來負責承接的。替後來的盛世打下基礎。在位六十年國泰民安。統一四海。日本人來進貢時才知道原來中國的皇帝已經變成女的還做的這麼好。而慈禧和呂后都是謀略過人,治國無才誤國誤民。不懂的治理國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所處的環境不同,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都需具備。

  • 6 # 歷史名將錄

    慈禧太后為什麼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清祖制規定,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掌握著中國朝政四十多年,無論是誰都看出來了慈禧已經違背了祖宗之法,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看破不說破。慈禧太后也明白這一點,當年辛酉政變的時候,慈禧無時無刻的不提心吊膽,如果自己稱帝了,違背了祖宗之法不說,恐怕自己以後別想睡上一個安穩覺。

    第二,皇位的繼承者眾多,根本輪不上慈禧。要知道,大清朝自打建國以來皇族兄弟對於皇位的爭奪戰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些人明面上稱兄道弟,噓寒問暖,其實在背地裡都恨不得弄死對方。這些人的爭鬥已經很是激烈了,慈禧太后為什麼還要在碰這缸渾水呢?在一旁看著他們爭鬥,自己從中漁利,這才是官場之道。

    第三,慈禧太后沒有子嗣,唯一的同治皇帝還英年早逝。萬一自己哪天過世了?這大清的江山豈不是還要還給愛新覺羅?這筆買賣太過於冤枉,自己還是不要犯傻的好。

    所以說,慈禧太后不打算稱帝,肯定是有她自己的小算盤的。

    呂后和武則天是歷史上兩個極為相似的女性,她們都有極強烈的權力慾,都曾臨朝稱制,擁有廢立皇帝的權力。而且她們掌權後,與民休息、發展經濟,執政表現都還不賴。在私生活上,兩人也很一致,都比較喜歡重用自己的男寵。這樣兩個女人,大概最大的不同就是武則天稱帝了,而呂后卻沒有。呂后比武則天早了八百年,可以說,沒有她的“承讓”,武則天不會是歷史上第一個女帝(也是唯一一個)。那麼為什麼武則天稱帝,而呂后沒有稱帝?對於權力慾極強的呂后來說,不想的可能性不大,真正沒有稱帝,是因為不能。擺在武則天面前的是一盤可口的佳餚,她自然毫不猶豫就吃掉了。而擺在呂后面前的,卻是一塊硬骨頭,呂后咬之前,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牙口到底咬不咬的動。

    為什麼說李唐是軟柿子,而劉漢是硬骨頭?這得從中國自古的宗室制度說起,在古代,皇帝老婆眾多,兒子也多,動輒幾十個兒子,但是皇位只有一個,剩下的怎麼辦?畢竟都是親兒子,就封為王。這些王又開枝散葉,最終形成龐大的宗室群體。有多龐大?舉個例子,明末時,皇帝宗室一共有三十多萬人,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直系後代。

    採取何種宗室制度成為皇帝們的一大難題。古代皇帝們做了很多嘗試,例如秦朝,實行無功則無爵制度,即便是皇帝的兒子,也只能享受錦衣玉食卻無爵位和封地,這導致宗室力量過於薄弱,結果隨著起義軍旗杆一立,帝國立刻分崩離析,漢朝吸取教訓,採取封國制,王子掌管地方,都有很大權力,結果卻招致七王之亂。唐朝中後期,為了消除宗室威脅,將宗室全部養在京城,好吃好喝供著,但是沒權力,地方大權都在節度使手上。結果呢?節度使羽翼漸豐,最終形成藩鎮割據。

    呂后不能稱帝,問題就出在宗室制度上。劉邦的封國制是非常徹底的,各封國儼然就是國中之國,各封王享有軍事、人事、財稅的自主權。漢初時,劉邦的大兒子劉肥佔據齊國,其他兒子掌握代國、趙國等,此外他的兄弟侄子還佔據楚國、吳國。這構成強大的宗室勢力,領土、軍隊、人口甚至遠遠超過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區。這一集團盤根錯節,雖然他們未必是鐵板一塊,不過有一個核心訴求是相同的,那就是維護劉氏的正統,因為只有天下姓劉,他們才能永保自己的王位。因而,呂后殺了少帝劉恭時,若她另立其他劉氏為帝,則諸王沒有意見,但要是她自己稱帝,則諸王必然群起而攻之。不光是在外部強敵環伺,內部也是阻力重重,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勳大臣是另外一股制約呂后的力量。事實上,即便經營多年,殺了不少宗室,扶持不少呂氏勢力,去世前還令呂氏親信兩人掌握兵權,但外地諸王一經發難,內部陳平周勃響應,結果呂氏勢力完全不堪一擊,可見,即便到呂后去世前其勢力仍然不足以與宗室抗衡。

    反觀武則天這邊,在唐高宗李治還在世時,就整垮了長孫無忌、于志寧為首的老臣集團,為將來掃平一大阻力。唐朝另外一個重要的先天不足就是宗室制度了,唐朝沒有封國制,初期宗室親王雖然可以去封地,但只是兼領刺使一類的官職,沒有發展自己勢力的機會。因而,在武則天登基這樣對李唐來說生死攸關的時刻,居然是外姓徐敬業兄弟起兵反武。四年後,李氏中才有琅琊王李衝(博州刺史)、越王李貞(豫州刺史)起兵討武。不過一個打了七天就兵敗被殺,一個堅持一個月後自殺。可見李氏宗室力量之薄弱。也難怪武則天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對李氏隨意屠殺了。

    由於太多的勢力覬覦皇權,往往導致皇帝制定的政策防住這個漏掉了那個,比如漢朝,重用宗室,使得呂后沒機會稱帝,但卻導致了七王之亂,漢武帝“推恩令”後,宗室威脅消失,不過宗室被閒置,重用外戚,卻間接成就了外戚的崛起。唐朝也是,完全不用宗室,結果導致藩鎮割據。宗室、外戚、權臣、將甚至是宦官,都可能成為皇帝的威脅,沒有哪一個制度,可以完美的解決所有的威脅,也最終導致沒有哪個王朝可以超過300年。

  • 7 # 天命與劍8341

    這三個女人都是在傳統男權社會執掌國政的女強人,她們三人共同點是什麼呢?都是同時期的皇帝要麼年幼,要麼身體不好,要麼性格闇弱,總之,一句話,弱,無法單獨掌控朝政,這樣才給這三人代行皇權開啟方便之門。她們初步執政就是以皇帝之名,代行皇權,她們掌權的法理性是由皇權而出。

    如若自立,則掌權的法理性喪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皇位的鐵桿支援集團是整個皇族,這是他們的根本利益,如若顛覆,勢必與奪位者血戰。所以,欲上位者要想上位,必須從根本上消滅這些皇族抵抗力量。武則天為了上位,殺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還任用酷吏,大肆屠殺血洗李唐皇室,就是從根本上消滅皇族的抵抗力量。對於中間的既得利益集團,忠於李唐的殘酷打擊,重新建立分配既得利益,扶植壯大自己的獨立勢力,壓制平衡其餘反對,觀望勢力。

    呂后執政時,由於劉邦大封同姓子弟為王,各劉姓諸王又都有獨立的勢力,所以眾諸王合力擁有相當大的實力,皇位有這些鐵桿劉姓皇族捍衛,而呂后只掌握中央禁軍,如若上位,忠於漢室的功臣元老也有相當部分會反呂,呂后根本沒有必勝的力量和把握。

    慈禧執政時,滿清統治階級內部滿人的統治基礎是八旗制度,八旗旗主全是皇族,皇位的鐵桿支援力量是這三人中遇到最大的,而當時地方上漢族疆臣擁有相當大的實力和獨立性,外部還有列強的侵擾勢力,這些勢力大部分都不支援慈禧,慈禧所控制擁有的勢力是三人中最弱小的,當然更不可能稱帝

  • 8 # 歷史哈哈哈

    1.從大範圍上講,慈禧沒有稱帝是跟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或者說跟“父系氏族”的形成有關的,中國自古就是男尊女卑,皇帝更是隻有男性才當!當然武則天除外!

    2.是慈禧的性格,她的性格跟朱元璋是挺相似的,一樣的心狠手辣,一樣的生性多疑,一樣的嗜殺成性,一樣的對權利有著最最強烈的慾望,大有不容他人踐躍的味道,當然他們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務實的性格,不貪圖虛名,而是求實!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正因為她們是務實的人,才會讓手中的權利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而不至於受人以柄,導致一敗塗地的下場.

    3.周圍的政治環境,首先,清朝的祖制就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規條,雖然慈禧她的一生是破壞了很多的滿清祖制,但是對於廢帝自立,在清朝,即使是最忠實於慈禧的榮祿也不敢冒著這天下之大不韙!再一個,當時的外國勢力也是堅決不會同意慈禧代光緒而自立的!在武則天自立的時候,最起碼,國內的政局是比較穩定的,而現在的清朝是內外交困,政局極度不穩,慈禧應付不斷的農民起義以及外強侵略已經疲憊不堪,哪還有精力心思去搞這個“皇帝”的虛名,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爭一個虛名,顯然是沒必要

    4.劉邦的政治設定。大家知道,秦朝時候已經確立了郡縣制,拋棄了周朝以來的分封制,實現了中央的集權管理。但是到了劉邦這裡,劉邦認為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分封制,天下大亂,沒有人出來替秦朝努力。

    所以劉邦這個老司機掛了倒檔,開歷史的倒車,又搞起了分封制。當然,他這個分封制是雜交品種,在自己的中央區實行郡縣制,但在外圍,又實行分封制,把土地軍權分給自己的兄弟們。

    5.這個政策最先防的就是自己的老婆。他死了之後,呂后獨攬大權,當初劉邦說的非劉不王,非功不侯。呂后也不按既定方針辦,搞了一大堆呂姓侯。但是,因為劉姓王依然存在,還在地方上掌握實權,所以呂后專權的只有中央這一塊。大漢帝國她不是完全掌握的。

    所以,以這樣的環境,呂后能夠掛個簾子聽個政已經相當不錯了,當女皇就差了點,不但差了點,她一死,呂后一族就冚家產了。

  • 9 # 厚德載物83860

    呂后不稱帝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條件與經濟實力都不行,加本人也無稱帝之心,當時呂后的實力還沒有大到壓倒劉氏集團的實力,同時也與呂后本人無廢兒子自稱皇帝野心。

    慈禧沒有稱帝有好多原因。第一其代表的是滿清貴族利益,維護其集團利益是第一要務。第二其個人實力也不具備稱帝的條件,只是一個維持封建統治的代表。第三外國勢力也不認同其代替皇帝。第四清廷祖制是不容許後宮干預政治,其垂簾聽政已是犯戒之一,稱帝必遭貴族反對。第五其治國理政才能不足。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太后干預政治或執掌政權的情況,只有武則天成功稱帝,其餘都未有稱帝之舉,有的是無實力,無能力,有的是沒有願望。這些都是歷史上女人蔘政的案例,成功者只有一人即武則天,追求男女平等權力自古就有,只是最終願望未成功。

  • 10 # 靜虛

    不是不想稱帝,當時呂后及慈禧所掌握的力量足夠支撐她們稱帝嗎?

    大權在握與九五之尊是天壤之別,歷史上王朝中的權臣不少,又有幾人稱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千古流芳的卻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