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揚名設計

    人家都說皇帝好色誤國,但是咱慈禧作為一個年老色衰的太后,絲毫不遜色

    自古以來,大家都會使勁的罵那些好色的皇帝,一個個都被狐媚子迷住了!但是,沒想到,清朝卻被一個老太婆玩完了。慈禧本不是清朝的正統太后,因為在她的上面還有一個慈安太后,當時的皇帝駕崩的時候,生怕慈禧欺負慈安,便私下下了一個密召給慈安當尚方寶劍,沒想到慈安沒有保住,最後還被慈禧幹掉了!於是,慈禧開始了她的誤國之路,在這個路上策馬奔騰,一去不復返。

    並不是慈禧能耐大,而是皇帝太無能吶,咱換個嬴政試試

    慈禧上位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太懦弱,無能,不過,話說一個小孩子,能有什麼作用呢!上任皇帝駕崩的時候就想到了孩子小,不中用。他安排心繫太子的慈安來輔佐太子,但是慈安作為一屆沒有什麼野心的女流之輩,她心有餘而力不足。慈禧趁機控制了慈安,把握了政權,慈安也落得個清靜。如果將慈禧換到嬴政那個年代的試試,嬴政分分鐘辦了這個親孃,所以,在那個時代,就算是個有野心的妃子,她也能夠誤國呀!當年乾隆多次下江南,國庫空虛啊,沒有錢,誰願意幫你幹活吶,清朝就這樣開始沒落了

    想當年,乾隆打著體恤民情的幌子,多次下江南撈老婆,生孩子(比如當年下雨河畔的那個夏雨荷),大吃大喝,獨獨忘記幫國家賺點銀子。乾隆找美女不要錢呀!住宿不要錢呀!撩妹不要錢呀!包括坐的那個大遊艇也是花了很多錢的。因此,經過他幾次的揮霍之後,國庫的錢就被抽的差不多了!國家沒有錢之後,官員的待遇自然就下去了,大家都懈怠了社會的發展,因此,國力一年不如一年。

    和珅當年帶領大家賣官,朝堂之上,無能之人多,為慈禧治國挖了一個大坑。

    本就沒有多少錢的清朝,還產生了賣官的行為,這可就是從國家內部開始瓦解了。那些官家子弟基本上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只知道混吃混喝,他們幹不出個什麼名堂的。因此,和珅及這批買官的人也為慈禧誤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不好說,但就中國歷史來看,當時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無論是在錢財上還是各種人力上又或者是土地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依舊能讓清朝接著統治50年,實屬不易。而在後來各種救國運動中,也是以失敗告終,你說這能耐還能不大嘛。

    要說她誤中華百年,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日本對中國清朝虎視眈眈,慈禧為了過六十大壽直接動用了購買軍艦的白銀,這只是其一,慈禧晚年的時候不僅閉關鎖國,而且還極度奢靡,大肆浪費糧錢,民間多了許多賦稅。甚至和哪個附屬國交往也要看她的眼色,最重要的是慈禧當時手中權力實在是大,而且她的思想很封建,在人人都無法抵抗的情況下她還用錯誤的方法來處理當時的事情肯定是會耽誤整個中華的歷程的。

  • 2 # 歷史畫中人

    自古以來,大家都bai會使勁的罵那些好色的皇帝,一個個都被狐媚子迷住了!但是,沒想到,清朝卻被一個老太婆玩完了。慈禧本不是清朝的正統太后,因為在她的上面還有一個慈安太后,當時的皇帝駕崩的時候,生怕慈禧欺負慈安,便私下下了一個密召給慈安當尚方寶劍,沒想到慈安沒有保住,最後還被慈禧幹掉了!於是,慈禧開始了她的誤國之路,在這個路上策馬奔騰,一去不復返。

    歷史的變革從來都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的存在而發生改變。

    但如果非要說慈禧錯在哪兒,筆者想慈禧這一輩子犯過的錯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比如她執掌的清王朝與列國簽訂了太多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比如她生活上窮奢極欲,比如她發動政變,殺害了很多革命志士,再比如她為了討好西方列強而不惜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厚顏無恥的話,等等。

    那麼既然慈禧犯過如此多的“罪”,她為何又能夠掌權達半個世紀之久呢?我們可以繼續往下看。

    西方學者名叫莊士敦,他是一個英國學者,曾擔任過末代皇帝溥儀的英語老師。也因為這個職務,他得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自由出入紫禁城,並以此為契機瞭解了很多外人所不能瞭解的深宮祕事。

    那麼莊士敦提出這一點的目的何在呢?

    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莊士敦想要告訴我們,慈禧太后之所以能順利執掌大清王朝半個世紀,主要原因並不是她的治國能力有多出色,而是她的地位非常高。

    所以在慈禧掌權的這近半個世紀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皇族的影響力一直都在,從前期的恭親王奕訢(yì,xīn),到醇親王奕譞(xuān),再到後來的慶親王奕劻(kuāng),這些大清鐵帽子王都是在慈禧掌權後,才獲得極高的地位及權力,從而左右當時的朝政。

    慈禧非常明白她的掌權離不開皇族的幫助,她將永遠地與愛新覺羅家族共存亡,這是她能力不足的體現(她無法架空皇族獨自掌權),也是她之所以能擊敗政敵掌握權力的優勢所在。

  • 3 # 楚風說歷史

    慈禧十七歲入宮,一開始被封為蘭貴人,後來生載淳後,母以子為貴,進封為懿貴妃。咸豐帝死後,慈禧夥同慈安皇太后和奕昕發動辛丑政變,奪了咸豐帝死前認命的八位輔政大臣的權。從此兩宮皇太后同時垂簾聽政,後來慈安去世,慈禧終於大權獨攬,從此以後,清朝的皇帝都是慈禧選擇的。從慈禧1861年發動辛丑政變到1908年慈禧去世,慈禧一共掌握大清實權長達四十七年之久。

    雖然慈禧不能說誤我中華一百年,但是她確實犯了很多的錯誤,從而導致自己遺臭萬年。慈禧犯的錯誤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太貪戀權勢。

    第二,就是自己太過驕奢淫逸,奢靡之風太重。

    第三,頑固守舊,不思變法強國。

    其實慈禧太后的執政能力一般,眼光也不長遠,但是她的權術玩的很好。這樣就會出現一個沒有明君能力,沒有長遠的政治眼光,但是卻一直掌握著國家大權的人來治國。其後果是很嚴重的,再加上慈禧生不逢時,正好趕上了外國瓜分中國,慈禧沒有力王狂瀾的能力,就只能遺臭萬年了!至於誤我中華一百年,還是有點太抬舉她了。

  • 4 # 靜以養身

    慈禧誤我中華100年,。說來不假,但也不盡然,明裡看,大清的沒落開始於乾隆的傲慢,自大。實際上,就是封建制度的落後,家國制度,把一個國家當做一個姓氏的家庭來治理,豈能不敗。

  • 5 # 跪射俑

    慈禧到底犯了多少人們所不能原諒的罪行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第一件是慈禧夥同奕訢、慈安發動政變,殺死顧命八大臣

    在咸豐帝死後,有咸豐帝的唯一一位兒子載淳繼位,也就是慈禧的兒子,此時載淳還很年幼,於是咸豐帝定下了八位顧命大臣,但是由於慈禧的權力慾極強,她不允許有人能夠站在她的面前指手畫腳,於是她就夥同慈安和奕訢發生政變,把這八大顧命大臣給殺了,此時咸豐帝的梓宮剛剛到達皇宮,也就是說慈禧他們是在咸豐帝面前幹了這件事,可謂是讓咸豐帝死不瞑目啊!

    之後慈禧與慈安還有奕訢藉著新帝年幼之名掌握朝政,導致後來皇帝要重新掌握朝政時,總會受到慈禧的干擾,皇帝也因此不能把握朝政。於是讓當時的皇帝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慈禧曾經讓皇帝修繕圓明園給他居住,所以皇帝就打算修繕圓明園給慈禧居住,以此讓慈禧脫離朝政,但是當時的財政緊張,根本沒有多於的錢財用來修繕圓明園,這導致大臣們的全力反對,皇帝由於著急的要掌握朝政,於是一氣之下把這些反對的大臣全部免職。使得朝堂損失大量的人才。

    第二件事是慈禧為了繼續掌握朝政,立四歲的光緒為帝

    在同治死後,慈禧為首的一群人,;立當時只有四歲的光緒為帝,慈禧他們繼續掌握朝政。中法戰爭爆發時,中國與法國之間的戰事皆有勝負,但是此時慈禧害怕這樣下去,導致失敗。於是慈禧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損失了許多國家利益。在光緒到了執掌朝政時,慈禧又在幕後繼續把握朝政。

    第三件事慈禧為了自己的壽宴不顧軍隊的軍費問題,導致清朝戰敗

    當慈禧準備辦她的六十大壽時,歷史上有名的甲午戰爭爆發了,,當時慈禧同意主戰,但是當有人提出要停止修繕圓明園,把錢移做軍費所用。(慈禧的六十大壽的舉辦地點就是在圓明園)慈禧知道後,說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可見她的面容可怖。之後清軍在北韓戰役中連連失利,北洋水師又遭到重創,而慈禧為讓自己的壽宴能夠順利舉行,於是她派人前往西方國家,希望結束這場戰爭。於是她接受李鴻章求和的政策。最後由於當時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慈禧縮減了她的壽宴的規模,但是規模還是巨大的,而此時,金州、大連相繼陷落,旅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還在過她的壽宴,真的令人感到氣憤。

    第四件事慈禧在清朝戰敗後,選擇簽下《馬關條約》為後來的各種條約開了一個頭

    慈禧的壽宴沒有過多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慈禧大為震動,害怕日軍打過來,於是派李鴻章前去求和,答應了許多屈辱的條件,首先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喪國辱權的條約《馬關條約》,還有放棄對北韓宗主國地位,這等於失去了一部分領土,還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幹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臺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這些條件直接的導致當時的清朝成為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了。

    第五件事發動戊戌政變,圓明園被毀,再次簽下不平等條約

    清朝經歷了甲午戰敗、列強瓜分,於是眾多愛國者出現,為了使得清朝再次強大,發起了歷史上的戊戌變法,當光緒快要成功了,但是由於戊戌變法使得光緒快要脫離慈禧的控制時(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後,殺死榮祿),慈禧就發生了政變,把光緒軟禁起來,戊戌變法的主導人基本被斬殺殆盡。導致可以使得清朝國力能夠提升的一次變法付之東流。在這之後,清朝被西方列強再一次擊敗,圓明園這奇蹟般的建築,消失不見,慈禧有簽下數條不平等條約,清朝逐漸走向滅亡。

    這些一件件、一樁樁事情,每一件都是人神共憤的事情,可以說慈禧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罪人,是最大的歷史罪人一點也不為過。

    慈禧掌權的原因:

    首先慈禧具有一個高貴的身份,就是先皇的懿貴妃,更是小皇帝的生母,母以子貴是中國的傳統,皇帝的媽說出去的話自然也是有分量的。因為大臣要聽皇帝的,而皇帝則要聽老媽的,畢竟,大清標榜以孝治天下,不給慈禧面子,是說不過去的。雖然大清沒有垂簾聽政的傳統,但中國歷史上這種事卻少不了,而此時已經是漢人掌握實權了,所以,他們對慈禧聽政不排斥,而且也知道慈禧對抗滿人持異見的勢力,是需要藉助漢人力量的,所以他們不反對慈禧上位。

    其次,掌權後的慈禧,還有著一顆公心,沒有讓自己的孃家人上位,這一點和武則天不一樣,慈禧懂得如何利用漢人,讓大臣們難以找到她重用外戚的藉口而攻擊她。而對待自己的孃家人,慈禧從沒有給予政治上的利益,沒有讓孃家人當官和賜予爵位。相反,還把孃家人隔離在權力之外,這一點讓皇族的人把慈禧看作是本家族合格的代理人,願意捧她和支援她。

    在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太后在選繼承人時,選的是努爾哈赤的直系血親,在立皇帝的過程中,慈禧也沒有讓自己家族的人派上什麼用場。要說有點私心,那就是她選的是自己妹妹生的兒子,但她妹妹是愛新覺羅家的媳婦,這一點皇族人也找不出什麼毛病。而在光緒後選擇的溥儀,也是皇族的嫡親後代,指定執掌權力的親王,也是愛新覺羅家的後裔。這說明一直到最後,慈禧都認為自己是愛新覺羅家的利益捍衛者。

    在朝政處理上,慈禧知道自己文化不高,所以比較能聽得進意見,在和恭親王發生衝突時,聰明地把自己擺在弱者地位上,給大臣的感覺她是在維護皇權,而恭親王就居心叵測了。這就是他佔上風的原因。

    所以,慈禧在掌權時,不管是滿族大臣還是滿漢大臣都有一大批支援他的人,為了共同的利益捍衛她,讓她得以牢牢把持住滿清統治最後的大權,達到47年之久,這一點不得不令人佩服。

  • 6 # 漢史趣聞

    說到慈禧大家對她的印象是嗤之以鼻,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她執掌大清半個世紀,給中中國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那麼,慈禧都做了那些事情,讓人民如此的痛很她呢?甚至有的人,說他是誤我中華100年。

    首先慈禧是一個政治家,若是沒有政治手段,她不會執掌大清半個世紀之久的。通過她從顧命八大臣手裡奪權,我們就知道她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後來再到她的垂簾聽政,架空了同治和光緒的皇權,讓自己的權利到達了頂峰。但是,按理說慈禧也為大清做了不少事,為何人民比較痛很她呢?

    關鍵就是慈禧這個人,在遇到為難的生活,比較傾向於個人的享受。甚至為了個人的享受,她不惜犧牲人民的幸福。

    比如說甲午中日戰爭就要打響的時候,他要操辦自己的六十大壽。為了讓自己的大壽過的比較風光一些,她動用了數百萬費用來修建頤和園。

    可是,大清的錢是有限的。大部分錢都被慈禧用來修建頤和園了,打仗的時候,就沒有辦法購買武器裝備了。

    這就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當中,我軍的物資戰備不敵日軍,最終打了敗仗,讓當時的國家蒙羞了。

    打了敗仗就要割地賠款,慈禧執掌的大清不停的打敗仗,然後不停的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不停的各地賠款。

    這就加深了本來就不富裕的中中國人民的苦難。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只能痛很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只能痛很慈禧腐敗無能。

    還有最讓中中國人民氣憤的是,慈禧對內的壓迫是慘無人道的。

    正是慈禧這樣的一副奴才的嘴臉,讓中中國人民對她討厭至極。她作為大清的掌舵人,只求自己享受奢華的生活,不顧人民的死活。

    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配當大清的領導人,但是,就是這樣的她,沒有能力的她還有死撐著執掌大局。

    這樣的慈禧,當然是人們痛恨的物件了。

    所以,這就是世人痛很她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有就是慈禧是頑固派,在清廷落後的情況下,她並沒有尋求變法,而是極力的打壓變法,還把戊戌六君子給殺害了。讓中國錯過了變法走向強大的可能。

    這些都是她貽誤我中華民族發展的罪行。所以說慈禧的一生做了太多的錯事了,她就是人們唾棄的物件。

  • 7 # 金兔歷史

    說起來,慈禧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例如,慈禧的用人水平就很不錯,比如中興四臣就是很好的例子。慈禧任用曾國藩等漢臣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任用李鴻章平定捻軍起義、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還支援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人開展洋務運動。而且慈禧也善於利用朝臣之間的權力制衡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就這些而言,慈禧確實有能力。

    至於慈禧錯在哪裡,可以說,慈禧犯下的錯誤數不勝數,這裡簡單舉兩個例子吧。

    第一,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

    “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

    反觀日本明治天皇,此人為了加強日本的海軍力量,可以說是舉國上下勒緊褲腰帶,為日本海軍擠出錢,以購置新的海軍艦艇。所以,慈禧為了一己之私挪用海軍軍費作為修頤和園的工程款,自然也就遭人詬病了。

    第二,對內殘酷無情,對外阿諛奉承。

    於是乎,慈禧就下令各地清軍剿殺,大部分的義和團組織也因此迅速消亡。

    “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意思是說,(奕劻)呈報的十二條大綱我已經準了,可以按照這個大綱進行談判,讓他仔細斟酌,要根據大清國的物力賠償,以保證各國滿意。當後人偶然間讀到慈禧的這段話時,對慈禧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的好感。

  • 8 # 鹹魚閒聊

    筆者一直堅信的一種論點就是:歷史的變革從來都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的存在而發生改變。

    但如果非要說慈禧錯在哪兒,筆者想慈禧這一輩子犯過的錯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比如她執掌的清王朝與列國簽訂了太多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比如她生活上窮奢極欲,比如她發動政變,殺害了很多革命志士,再比如她為了討好西方列強而不惜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厚顏無恥的話等等。

    這些“過錯”在很多人看來並不單純的只是“過錯”,而是“罪”,是不可饒恕的“死罪”。筆者無意為慈禧洗白,因為在筆者看來,慈禧的這些所作所為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罪”。

    那麼既然慈禧犯過如此多的“罪”,她為何又能夠掌權達半個世紀之久呢?我們可以繼續往下看。

    莊士敦認為,慈禧太后雖然權傾一時,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但也正因為此,大家往往更容易忽視的一點就是慈禧太后名義上還是皇帝的母親,不僅是愛新覺羅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更是愛新覺羅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一字之差其意義也大不相同。

    那麼莊士敦提出這一點的目的何在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莊士敦想要告訴我們,慈禧太后之所以能順利執掌大清王朝半個世紀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她的治國能力有多出色,而是她的地位非常高,慈禧太后在清朝的統治階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大家族族長的角色,滿清皇族們之所以承認她的權力的合法性就在於她的地位,皇族們推舉她為這個家族的族長,等同於視她為自己的代言人,因此慈禧自掌權以來,想要保證權力的穩固就必須依靠皇族的力量且以皇族的利益為根本利益從而得到他們的支援。

    寫到這裡筆者想再多說幾句,很多人都在拿慈禧與武后對比,其實慈禧與武后根本沒有可比性,武后可以架空皇族獨掌朝政從而獲得稱帝的機會,而慈禧並沒有這個能力與實力,這也是慈禧根本不能也不敢稱帝的主要原因。

    慈禧非常明白她的掌權離不開皇族的幫助,她將永遠的與愛新覺羅家族共存亡,這是她能力不足的體現(她無法架空皇族獨自掌權),也是她之所以能擊敗政敵掌握權力的優勢所在。

    最後筆者想要說的是,晚晴當年的困局不是慈禧一個人所能力挽狂瀾的,而是處於世界變革的特殊時期下,晚晴統治階級的集體忽視與整體的不作為所造成的不可逆轉的結果,想要徹底走出這個困局唯有改變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然而這正是他們最不可能接受的,所以洋務運動只能以失敗告終,而慈禧所代表的皇族實力派也只能慢慢走向沒落,直到大清帝國的消亡。

  • 9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慈禧誤我三百年”這種說法是孫文為推翻滿清,推行“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漢民族革命後帶來的思潮,時過境遷,今天再念叨這一議題不僅不合時宜,站在歷史的高度這是有害的,除非你能接受西出嘉峪關,東出山海關就是出國,長城就是咱北邊的院牆,當一個朱明式的小國寡民。

    滿清帝國在近代以來的落伍並非是保守愚昧閉關鎖國這麼簡單,更不是軟弱可欺,否則無法解釋東到庫頁島,西至帕米爾高原,北起烏蘇里江,南至曾母暗沙怎麼一個大帝國的得來。

    中國在近代的衰落根本是文明的衰落而不是簡單的國家的衰落,否則你無法解釋鴉片戰爭後即便是經過太平天國運動人口損失一億的大災難,滿清帝國的綜合國力卻一直是上升的,朝廷的歲入從八千萬兩白銀直逼三億兩,1888年還打敗了歐洲列強法蘭西贏得“鎮南關大捷”。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統計過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十幾種文明火種,但都先後熄滅了,中華文明是唯一薪火相傳,歷史沒有中斷的奇蹟,但不代表說中華文明天下無敵,指誰打誰,1840年的鴉片戰爭就是遇到的第一次危機,號稱三千年未遇之變局,歷史上都是華夏教化四夷蠻荒民族,這一次卻遇到比華夏更為先進強大的西方工業文明,輪到他們來教化改變我們,因為與西方工業文明相比,我們中華論農耕文明落後了衰落了,洋槍洋炮對長矛大刀,這種優勢是碾壓式的。

    晚清七十年或說是慈禧就生活在這種歷史年代,這是歷史的宿命,而絕非是誰能誰不能,就是漢武大帝降生在這個年代,他也得籤《中英南京條約》,時事比人強。

    歷史上真實的慈禧絕非是影視劇裡臉譜化的老佛爺,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她能夠在男人堆裡縱橫捭闔四十年,審時度勢,啟用漢臣,用人不疑,對晚清名臣知恩圖報,沒有兔死狗烹,雖然支援守舊保守派撲滅戊戌變法,但三年庚子國難後推行的立憲新政比戊戌變法走得更遠,居然接受了限制皇權,組建諮議局(就是議會),向現代社會過渡,你能說慈禧保守,頑固不化?只能說她嗜權如命,當初康有為梁啟超不把期望寄託在光緒身上,直接說服慈禧太后,結局可能完全不一樣!這是人性的弱點。她也割地賠款,那是大勢難為,但最後把一個一千三百萬疆域的大帝國交到民國手裡實屬不易。

    有機會去看看電視劇《走向共和》,它相對客觀公允,看後也許就不會輕易下“慈禧誤我三百年”這種不負責任的結論了。

  • 10 # 北斗西星

    慈禧是一個權謀高手,依靠利益集團來維護權位,用封建制度統治國家,慈禧時代也是開放的時代,走出去,引進來,貿易是自由的,只不過和外國的交易都是不平等的條約,外中國人廉價買走你的資源,高價賣給你產品,從來不賣給你技術,控制了你的發展能力。清王朝它的沒落與衰亡有幾大特點。

    1、皇家特權,把國家看作她們自家的公司,權力一直以世襲製為延續。

    2、不支援自主研製發展,不利用超前的意識人才,人才嚴重流失,走出去的人才沒有一個願意回來效力的。

    3、目光短淺,婦人肚腸,朝野上下只顧玩弄權術,腐敗成性,社會動盪不安,民間一片死氣沉沉。

    4、沒有科學理念,教育文化只有八股文佔主要位置,文人只知道之乎者也,玩弄文字遊戲,哪裡懂得科學已經在世界早已興起了,數學,物理,化學課程幾乎為零。

    5、為了維護皇權穩定,不放手發展工業,不敢大刀闊斧支援發展,不帶動老百姓引進創新的理念,農業、手工業只限制小範圍內傳統式的耕作,只知道買,不知道造,所以有了洋槍洋炮,洋布,洋火,洋瓶一系列的洋貨,國家的財政收入一部分進了私人口袋,一部本用來維穩開銷,一部分用來皇家享樂。

    6、惡性迴圈,越是沒發展,越是貧窮,為了關稅收入來養活那些官吏,偷偷放開鴉片進口,禍害了多少人。

    7、社會風氣糜爛,最興盛的行業就是戲班子,妓院,孔孟之道,科考,手工匠。

    慈禧誤我中華100年,歸根結底,就是為了穩定她皇家的權位,為了統治,寧願不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都有哪些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