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貨小築Vivi

    牛油、奶油、黃油:我會帶大家從三個維度來認識它!

    一、我們先從定義中瞭解它!

    如果在烘焙中這三種東西是一樣的。黃油Butter,臺灣稱作奶油,香港叫牛油。只是兩岸三地的叫法不一樣。

    根據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butter對應的是黃油和奶油,而與cream對應的是稀奶油。

    大家購買黃油時可以認準它的英文名Butter就不會買錯了!

    二、再說黃油的提取方式:

    黃油是從牛奶中提取的天然固態油脂。具體是全脂牛奶透過離心壓縮提純得到脫脂奶和稀奶油(就是我們說的淡奶油Cream),再將稀奶油進一步離心壓縮提純得到黃油(Butter)和白脫牛奶(ButterMilk)。

    之說以說這麼多英文,因為Butter黃油在不同地區的譯名太多了,不僅可以叫牛油、奶油,還有叫白脫的。

    三、說黃油的分類:

    黃油按照是否發酵可以分為非發酵的普通黃油,如安佳品牌;和發酵黃油,如總統品牌;在配料表上體現為是否有發酵劑。

    下圖為安佳,配料只有稀奶油和水,並沒有發酵劑,是普通動物奶油

    下圖為總統,配料除了稀奶油,還有發酵劑,是發酵動物奶油

    另外再提一下上面的“淡味”,說明是無鹽黃油。這個又提到黃油的另一種分類方式,黃油按照是否含鹽分為有鹽黃油和無鹽黃油。以上兩款都是無鹽黃油。配料表上體現為是否含有食用鹽。

    下圖配料表除了稀奶油還有食用鹽,是有鹽動物黃油

    四、植物黃油是什麼梗?

    值得提一句的是,以上舉例都是動物黃油,從其原材料稀奶油可以看出。那麼市面上還有一種叫做“植物黃油”的是什麼呢?

    植物黃油是人造黃油!透過氫化工藝將植物油轉變為固態油脂,用來模擬天然動物黃油的味道和物理特性,具有可以打發的特性。因為價格低廉常被使用。但是其氫化過程易產生反式脂肪酸,不易消化代謝,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

    以下為植物黃油的配料表,可以看到第一項就是氫化植物油。這個就是判定其為植物黃油的依據

    植物黃油的英文名是margarine,它的其他中文名稱很多,比如人工奶油、人造黃油,以及音譯的瑪琪琳、麥琪林。如果對中文譯名很迷糊,就記住它的英文名margarine吧。

    所以為了健康請選擇天然的動物黃油!至於是否發酵影響的是香氣和口感,一般發酵黃油更香。而烘焙中多用的是無鹽黃油,可以控制烘焙中各種配料的用量,無鹽黃油多用於塗抹等場合。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朋友看一下是否明白呢?如有疑問,隨意追問喲!

    期待看到你獨特的觀點!

  • 2 # 蘭得自由

    普及下這三類洋氣的油膩名稱,首先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出自牛身上。

    牛油 tallow,beef fat

    從黃牛或水牛的脂肪層中提取的油經過熬製來提取。一般是腰板油部位,在常溫下是固體。隔氧條件就能儲存,不會分解,因為人體溫條件下都無法分解可以理解為不好消化。蛋撻的酥皮就是用牛油做的,所以在日常西餐烹飪一般不會單獨使用。當然,重慶人火鍋用的牛油和西餐牛油雖然不是一樣,但都是基礎用油,一般會加入其他油脂或者香料,提香用,不單獨用。

    奶油 cream

    在處理牛奶中脂粒時,脂肪會由於密度小浮到最上面,這一層撈出來就是奶油。奶油飽和脂肪含量很高,比如蛋糕上面白色的是打發後的奶油。但現在許多蛋糕房製作蛋糕的主要成分已經不是奶油了,而是植物奶精。由氫化植物油、澱粉水解物、一些蛋白質成分和其他食品新增劑的混合物。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對心臟具有一定的危害。

    黃油 butter

    透過攪拌奶油或牛奶來把黃油脂肪從奶油中提煉出來得到的。經過劇烈的攪動,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質膜發生破裂,乳脂肪便從小球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質的保護後,脂肪和水發生分離,它們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變為淡黃色。這時候,分離上層脂肪,加鹽並壓榨除去水分,便成為日常食用的黃油,也叫“白脫”。脂肪含量百分比比奶油高。做菜用的黃色固體是黃油。

    減肥人士和需要控制脂肪攝入的親們,最好少吃這些好吃油膩的佐餐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際飯店的蝴蝶酥用的什麼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