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殤shang

    如果就於正翻拍的來說的話,我覺得《笑傲江湖》的結局不是很好,因為總感覺東方不敗與令狐沖才是真正的一對,於正讓女主有了小三的感覺。東方不敗給任盈盈換心,最後沉屍冰湖之底,挺讓人心疼的,但她最後卻笑了,因為她的心終於可以離令狐沖很近了,很近…很近…說東方不敗負天下人,天下人可又何曾善待過東方不敗,東方不敗她輸了,令狐沖三個字是她一生的痛,其實我內心挺希望最後令狐沖和東方不敗走在一起的。因為《笑傲江湖》我只看了於正翻拍的,所以這只是我的見解而已

  • 2 # 武俠哲學

    《笑傲江湖》結局依然是個團圓的結局,那當然很好。但我覺得有意思的並不是令狐沖和任盈盈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任我行和莫大先生。

    一、任我行的暴斃

    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有兩處關鍵情節,讓我覺得非常突兀。第二個便是《笑傲江湖》結局任我行的暴斃。

    任我行攻上華山時,「他今日大張旗鼓,威懾五嶽劍派,要將五派人眾盡數壓服」。然而當時左冷禪、嶽不群已死,五嶽劍派弟子除恆山派外死傷殆盡。大張旗鼓而來,竟無一個對手,任我行很是落寞。繼而便是邀令狐沖入魔教,令狐沖不從,任我行揚言要攻打恆山派。

    從華山上見的聲勢來看,攻恆山免不了一番苦戰。故而武當、少林及各派高手都來相助,設下種種應對計策。然而任我行真正的目的卻不是攻打恆山:

    「他偏偏不攻恆山,卻出其不意的突襲武當,再在少室山與武當山之間設下三道厲害的埋伏。武當山與少林寺相距不過數百里,武當有事,自然就近通知少林。這時少林寺的高手一大半已去了恆山,餘下的定然傾巢而出,前赴武當相援。那時日月神教一舉挑了少林派的根本重地,先將少林寺燒了,然後埋伏盡起,前後夾擊,將赴武當應援的少林僧眾殲滅,再重重圍困武當山,卻不即進攻。等到恆山上的少林、武當兩派好手得知訊息,千里奔命,趕來武當,日月神教以逸待勞,半路伏擊,定可得手。此後攻武當、滅恆山,已是易如反掌了。」

    任我行對這個計策很有信心:「在心中反覆盤算,料想十九可成。」所以在這裡,就構成了一個小說的巨大沖突,寫下來就是一個高潮,之後就是小說的結尾了。恆山一方面,也極盡描述了各種應對準備。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金庸先生卻硬生生拿掉了這個衝突高潮,讓任我行暴斃而亡,於是一切相安無事。構造了一個聲勢浩大的衝突,然後讓其中一方突然死去,於是衝突消散。這種處理,在小說中是很不好的。在小說中,可以有突發狀況,但不能用突發狀況來解決衝突。

    在山崖下發現武功秘籍,這就意外,這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發現武功秘籍影響後來的事件走向,它本身並沒有立刻解決當下的矛盾。一個人重傷快死了,不是經由正常事件邏輯,比如親朋故友的診治,而是突然在路邊撿到治傷藥方。這個就不行。因為用意外解決了矛盾。

    金庸先生雖然勉力解釋,說任我行吸星大法的弊端,但就小說結構而言,讓任我行暴斃的處理依然是很弱的。尤其是一個結局大沖突,硬生生弄沒了,這就非常突兀。

    可是不讓任我行死,接下來怎麼寫呢?任我行很可能會成功,少林、武當被滅,整個江湖再無可與任我行抗衡之勢力。令狐沖於是作為江湖最後的希望,孤身刺殺任我行,最終就是任我行和令狐沖的對決,任盈盈兩難,為某人擋劍而死。任我行最終被令狐沖殺掉,令狐沖或者一起死掉,或者身受重傷,杳不知所蹤。

    這個寫法雖然也俗套了,但卻是《笑傲江湖》最有可能的結局。但這樣一來,這就不是「笑傲江湖」了,最終它顯得很現實,很悽慘。這個結局是暗淡的。

    或者更殘酷的寫法,任我行一統江湖,令狐沖不會坐視不理。然而令狐沖最終也失敗了,重傷而遠遁江湖。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裡說:「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裡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

    無論是墳上的花環,還是夢中的兒子,總歸是一種希望。而魯迅先生這麼寫,卻是用了「曲筆」,在他看來,墳上不必有花環,單四嫂子也不會夢見自己的兒子。只不過人們無法接受這樣消極的結局罷了,故而要添一筆希望。

    金庸先生讓任我行暴斃,大概也可作如是觀。無論是令狐沖這個人,還是最後的江湖,總歸是一個希望。江湖或許是暗淡殘酷的,但不妨我們懷有「笑傲」的念想。所以也就不惜用曲筆把任我行寫死了。

    二、對莫大先生的成全

    在雞鳴渡,莫大先生到訪,令狐沖眼中的莫大先生是這樣的:

    「莫大先生形貌落拓,衣飾寒酸……偶爾眼光一掃,鋒銳如刀,但這霸悍之色一露即隱,又成為一個久困風塵的潦倒漢子。」

    這段話可謂畫盡莫大先生。

    莫大先生這個人出身貧苦,所以他會很在意他已經取得的地位和成就。他會在衡山城酒館中,因為不相干的江湖人說他劍法不如劉正風而露一手絕招。

    但莫大先生又是一個有著自由嚮往的人,他不是一個純粹隨波逐流的俗人。所以他「形貌落拓」,在嵩山大會上看費彬不爽就「一滴不飲」,在雞鳴渡卻和令狐沖「逸興遄飛,連連呼酒」。可以對令狐沖說:「儘管去將那位任大小姐救了出來,娶她為妻便是。別人不來喝你的喜酒,我莫大偏來喝你三杯。他媽的,怕他個鳥。」

    令狐沖認為莫大先生是「隨隨便便、與世無爭的高人」,這只是莫大先生的一個方面,這個樣的莫大先生,是在雞鳴渡和令狐沖喝酒的莫大先生。

    莫大先生的內心深處也有野心,他也是有指點江山之志的。然而各方面條件限制了他,他偶爾也會「鋒銳如刀」,殺機乍現,一露即隱。所以衡山城外令費彬血濺當場。但最終還得變回「被風塵困頓的漢子」,對嵩山派妥協。

    莫大先生是一個有著各方面的傾向,但都不痛快的人。各種他都想,但都收著,對各個方面他都是妥協的狀態,既不願放手,也不願痛快的做到底。他很謹慎,他需要一個機會。

    華山思過崖山洞是莫大先生最後的希望,也是他最後的嘗試。令狐沖說:「咱們學武之人,一聽到何處可以學到高妙武功,就算甘冒生死大險,也是非來不可的,尤其是本派的高招,那更加是不見不休。」這也是莫大先生再進一步的最後可能。當然,也是莫大先生內心深處的期待最終破滅的地方。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只是一場陰謀,洞中之人死傷殆盡。這都到了小說結尾了,金庸先生完全可以寫莫大先生也死在了山洞。但他沒有,他讓莫大先生活了下來。

    在《笑傲江湖》的最後,金庸先生特地用了幾行字交代了莫大先生。令狐沖、任盈盈大婚當晚,莫大先生在牆外奏了一曲《鳳求凰》,完成了當初的諾言。

    我當時看到這裡的時候特別感動。從華山山洞一戰到令狐沖大婚,過了好幾年,沒有莫大先生的訊息。大婚當晚出現,一曲《鳳求凰》,又杳不知所蹤。

    在我看來,這是金庸先生對莫大先生的成全。那些曾經在意的江湖地位與成就,那些早年的壯志,以及等等過往,都在華山破滅。那些曾將猶猶豫豫放不下的,如今放下了。莫大先生最終擺脫了很多曾經為之妥協的東西,只剩下純性自然的自由人格。在小說的最後,莫大先生終於和令狐沖一樣,可以「笑傲江湖」了。

  • 3 # 只是說了幾句實話就被

    我覺得結局不好,有點虎頭蛇尾,費盡心機成了最狠的梟雄,眼看主角團要被團滅了,結果強行把任我行寫死了。任我行在西湖鐵牢20年都沒事,雖然中了寒冰真氣,但對他構不成致命傷,過後還血戰東方不敗來著,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登上巔峰的時候自己病死了。這就有點牽強了,主角沒辦法了,把反派強行寫死,還是自己死的,然後武林危機就化險為夷了……

  • 4 # 上油管學英語

    笑傲江湖全本的結尾是假的。真的結尾居然是截然相反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書中的笑傲江湖結局是很美好的,江湖太平再無爭鬥,而令狐沖也和任盈盈幸福的在一起了!可是這樣的結局是不是有些難以置信?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看,就比如有網友提出的一個假設“如果任我行沒有死”,而這個假設就可以當作是從令一個方面去看這本書!

    要知道,其實這本書的結尾的劇情跳轉實在是太快了,前面還是殺聲一片,後面就變成了祥和!其實在任我行準備最後一戰的時候,其實有三種人已經被列入了必死的名單中去了!

    第一個就是企圖反抗他的正派人士,比如說少林,武當等等,當然這些門派在面對任我行時根本就不具備抵擋的能力!

    第二個就是敢駁他面子的本派叛徒,要知道後面任我行和令狐沖是已經鬧掰了的,可是在魔教中,依然有一部分人敢當著任我行的面對令狐沖敬酒,而這些人在任我行的心中,就是必死無疑係列的了!

    第三個就是在江湖之上想要明哲保身的人,也就是那些中立的人,對於任我行來說,這些傢伙都是在戰鬥結束之後,必須要清算的!

    而其實如果任我行不死的話,結果就是江湖大清洗,那麼在面對這麼殘暴的事情,難道就沒有人反抗嗎?答案是當然有,令狐沖就帶著很多的高手企圖最後一搏,但是勝算卻極其的渺然!看過原著的都知道,金庸對於令狐沖等人準備反抗計劃的這段描寫是十分精細的,其實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渲染悲傷,哪怕是準備的在精密也是毫無勝算,而這恰巧體現出了一群必死之人的不甘!

    可是結局卻是出人意料!這個所向睥睨的任我行,居然突然病死了,魔教的主心骨沒了,自然也就變成了烏合之眾,然後就有了後面那感人的結局!

    其實這些都是金庸留下的同情,而這些都是假象,真正的結局就是江湖雞犬不寧,死傷無數!而大家都知道武俠劇的結局一般都是以幸福美滿為主題的,而金庸也只是在跟這個潮流!其實不過是作者留給讀者的一點安慰,或者說是留給自己的!

    其實很多的金庸小說都是這樣的,只要多讀幾遍你就會發現,這些小說中總是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價腰斬再腰斬還能回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