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元是簡寫,解放後用元,圓代表民國時候發行的袁大頭,袁同圓。
116
回覆列表
  • 1 # 再活500年

    你自己都已經解釋了,元和圓的由來。那到底元和圓有什麼區別呢?

    一般日常生活中直接結算或口頭語言代表的都是“元”,而“圓”用的地方一般是體現在票據上面。

    比如收據,支票,借條等裡面的大寫數字裡面。

  • 2 # 看鑑地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基本上都會用“元”作為人民幣的單位,而“圓”一般只有在紙幣上或者票據上才能看到,但“元”並不是“圓”的簡寫,將“圓”和袁大頭的“袁”相通,更是扯淡。

    其實,只要你拿出一枚一元硬幣和一張其他面額的紙幣,比較一下就會發現,硬幣上的金額寫作“1元”,而紙幣上的金額寫的確是“伍圓”、“拾圓”,“元”和“圓”是同時存在的,都是人民幣的單位。為什麼人民幣的單位,既有寫“元”的,也有寫“圓”的?

    “圓”來自銀圓

    準確的說,“圓”來自於“銀圓”。15世紀末,歐洲出現了用機器製作的圓形銀幣,這種銀幣成色化一,重量相同,形制整齊,以“枚”計算,很快傳播到世界各地,包括同時期的明朝。萬曆年間,西洋銀幣開始大量流入中國,華人稱之為“洋錢”、“洋銀”。

    在中國歷史上,銀作為貴金屬通暢是以“兩”為 單位的,在各種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XX兩大銀”的說法。當西方的銀幣傳入中國後,人們仍按照傳統用重量計算銀幣。可時間一長,華人發現這些西洋銀幣都差不多重,每次收錢都稱一遍太麻煩了,於是就形成了“圓”這個新單位,一圓就是一枚銀幣,十圓就是十枚銀幣,簡單方便,銀圓這個稱呼也就越來越普遍。

    鴉片戰爭後,洋銀在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例如《南京條約》中,清政府向英國賠付2100萬銀圓,而不是2100萬兩銀子。光緒年間,兩廣總督張之洞力主用西方技術採用西方形制鑄造銀幣,最終獲得清政府批准。1898年,中國鑄造的第一批銀圓面世,此後各省紛紛效仿,銀圓廣泛流行起來。

    1910年,清政府頒佈《幣制條例》,規定:“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為圓,暫就銀為本位”,“圓”正式成為中國貨幣的法定單位。此後,不論是北洋政府的“袁大頭”還是國民政府的法幣,都採用“圓”作為單位,並在大洋或者紙幣上印上“圓”的字樣。

    “元”來自元寶

    從唐代開始,人們開始用一種“仰面似船,覆面似案”的船型銀錠來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白銀開始進入主流貨幣行列。到了元代,朝廷將庫銀統一鑄成五十兩重的銀錠,並命名為元寶。此後,元寶就成了大額金銀貨幣的統稱,例如金元寶、銀元寶

    1898年,清政府在鑄造中國第一款銀元和銅元時,銀幣上鑄的就是“光緒元寶”,“圓”雖然是官定貨幣單位,但人們更習慣用“元”來稱呼

    清朝滅亡後,“元”和“圓”作為貨幣單位都被沿襲了下來,例如孫中山銀圓,也有在銀幣上鑄“壹元”、“伍元”形制的。中國通商銀行釋出的銀圓票中,既有“壹圓”,也有“壹元”。新中國成立後,“元”和“圓”一起使用的習慣也得以儲存。

  • 3 # 歷史風物誌

    我們現在使用的錢幣的單位有元、角兩種,而之前還有分,不過現在分幾乎已經沒有流通了,而元、角又可以用塊、毛通用,如一元等於一塊,一角等於一毛。根據現行的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而角、分都是輔幣,所以如果在書寫有關金錢的文書時,一定要用元而不要用圓,別看人民幣上印刷有“圓”字,但從規定上如果文書中的圓字對整篇文義有歧義時,可能會失去法律效應,特別是支票上如果寫的是圓、塊,銀行是可能不認的。

    按歷史來講,元作為貨幣單位的時間是要早於圓的。元在經濟上作為度量單位應該最早是用來衡量元寶的數量的,這個元寶並不是指“開通元寶”之類的錢幣,指的是元朝伊始的名為元寶的銀錠,在當時元寶泛指的是五十兩的銀錠,此後明清兩朝都以元寶作為流通貨幣,清朝律法規定當時個地方上繳的稅款必須是以五十兩的元寶為一單位,如一萬兩稅就得交兩百元寶。古詩《答秋帆制府書》中寫道:

    “才還山中,見案上手書及國寶四元。”

    指的便是四個元寶,即二百兩白銀。這也算是“元”第一次作為貨幣單位。1910年四月,清末政府制定《貨幣則例》,規定:

    以庫平銀七錢二分為圓是主幣,圓角分釐,各以十進,永為定例。

    指的是以圓作為貨幣的主幣,而角、分、釐為輔幣,單位進製為十,而因為當時是以銀本位制,所以這種貨幣就稱為銀圓,一銀圓的重量為七錢二分重含純銀九成,並且。實際上銀圓並不是中國首創,也不是清朝才知道這種貨幣,早在明朝和西洋的貿易中,就有西班牙、墨西哥等地的銀圓流入,不過當時被稱為佛洋、佛頭銀、鷹洋等,因為銀圓方便攜帶,成色、重量統一,不像當時使用的銀兩需要熔碎來方便流通,所以被商人們喜愛,加上當時清朝朝廷影響力日漸衰退,各地出現私造銀圓的情況加上海外流入的外幣,整個清朝貨幣非常的混亂。實際上道光、咸豐、光緒年間就已經有製造銀幣,但那時候仍然是以兩位單位,所以宣統年間的《貨幣則例》是結束計重貨幣制度開始計值貨幣的開端,而“圓”也首次出現在中國的貨幣單位中。

    1910年頒佈《貨幣則例》後清朝就開始了鑄造,但辛亥革命發生,清朝垮臺,北洋政府、民國政府大多延用清末《貨幣則例》,袁世凱時期制定了《國幣條例》,出現了所謂的袁大頭,民國時期頒佈了《銀本位 幣鑄造條例》。1935年民國政府改革貨幣制度,發行“法定貨幣”,不過這時候已經確立了“圓”為貨幣單位的地位,所以法幣(法定貨幣)的單位很自然的用“圓”和角、分、釐。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頒佈的《國務院關於發行新的人民幣和收回現行的人民幣的命令》中確定貨幣的樣式時規定:

    責成華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新的人民幣(以下簡稱新幣),以收回現行的人民幣(以下簡稱舊幣)。新幣面額,主幣分為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五種,輔幣分為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六種。

    。。。。。。

    壹圓券:正面:花邊為紅色,地紋中間為黃色,兩邊為粉紫紅色。正上方有[華人民銀行]六字,票券中央為中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圖景,左右兩端花符內各有[壹圓]二字。背面:顏色與正面相同。

    而當時的漢字簡化工作也正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所以之後“元”代替“圓”作為文書使用,但是在人民幣上面依舊可以看到“圓”字的存在,尤其是看一元硬幣可以發現,上世紀80年代發行的一元硬幣,俗稱長城幣上印的字樣就是“壹圓”,而到了1994發行的新一代的1元硬幣上就已經是“元”了,人民幣上的圓、元在意義上兩者之間是一樣的,只是簡、繁之分,而現在人民幣上的壹佰元、拾圓、。。。。。。只是規定的樣式而已,而書寫時使用“元”是法規規定。

    ※※※※※※END※※※※※※

    擴充套件:最初因為清朝仿製銀幣併為定單位為“圓”,所以民間很多人以其形狀定量,類似一塊餅、一塊地,所以後面雖然定“圓”為單位,但是很多地方仍然習慣用一塊銀圓來計量,本來是計數計量的,到後來用的多了便演化到計值了。

    “毛”比圓和元都要應用的早,始於宋朝時期,如《安溪縣誌》中記載“”

  • 4 # 師傅很閒
    錢什麼時候用“元”,什麼時候用“圓”?

    錢幣的“圓”字最早應該是清末光緒元寶銀元上開始使用“元”字單位,到了宣統三年銀元使用的元字又是簡體“元”字,所以在這個時期基本上兩個圓字混用,後基本上這個“圓”。而且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第5套人民幣又改這個這個“元”。

    其實元或圓就是一個通假字,如果真的要解釋,我覺得還是應該由漢語學家來進行解釋。在老百姓的眼裡,其實這兩個字都可以使用。

    我個人認為這個還是跟歷史遺留問題有所關係,畢竟這兩個字使用了將近100年以上。要說出一個所以然也是比較困難的,在中國港澳臺地區呢所使用的“圓”字只有一種,只有大陸地區,目前兩種“圓”字並行使用。

    不管使用什麼“圓”字作為錢幣的單位。,我個人認為只要錢能花出去。管他用什麼字,我覺得不可以。

    另外你這個說法,關於解放前和解放後說是元字使用,跟袁大頭其實沒有任何關係。其實這種說法屬於民間小道訊息,不做任何考證的這種。

  • 汽車充電器浮充燈亮什麼原因?
  • 如何練習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