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導言:

買車的時候大家都會聽到懸架這個詞,那它到底是幹嘛的呢?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很在乎是扭力樑還是多連桿,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應該選擇哪個?

懸架是汽車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力連線裝置的總稱,其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力扭,並且緩衝由不平路面傳給車架或車身的衝擊力,並衰減由此引起的震動,以保證汽車能平順地行駛。懸架系統應有的功能是支援車身,改善乘坐的感覺,不同的懸架形式會給駕駛者帶來不同的駕駛感受。之前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說真正懂車的人才看懸架,雖然這麼說有點偏激,但是懸架的優劣確實能直接影響車輛的效能,所以懸架對於車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懸架作用:

1、連線車橋和車架;

2、傳遞二者之間的各種作用力和力矩;

3、抑制並減小由於路面不平而引起的振動;

4、保持車身和車輪之間正確的運動關係,保證汽車的行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

發展歷史:

懸架的發展歷史其實要比汽車悠久的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的法國人便發明了一種扁平狀的單片彈簧的鋼質懸架系統,當然當時還沒有汽車,是被用在當時的馬車上。一直到1763年,美國人特雷德韋爾才取得螺旋彈簧懸架的第一個專利。到了1804年,英國的奧巴代亞·艾略特發明了葉片式彈簧懸架,把一塊塊鋼板疊起來夾緊,再在兩端與車子用鉤環連線,就是今天常說的板簧。1878年,法國勒芒的大阿米迪·博利發明了採用片簧做前輪獨立懸架的裝置。1886年由卡爾本茨製造的世界第一輛汽車的懸架系統,就是採用的馬車懸架系統,也使用鋼板彈簧作為彈性元件。直到1900年,減震器才開始出現,裝在奧茲莫比爾轎車上。

隨著汽車和時代的發展,各種彈性元件陸續開始出現。1908年,螺旋彈簧開始用於轎車,1921年,採用扭杆彈簧懸架的汽車在英國利蘭德汽車公司誕生。1933年,更高階的空氣彈簧也開始在汽車上首次使用。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獨立懸架才開始出現,一經問世就得到很大發展。之後減振器也採用了雙向筒液壓減震器,這種經典結構被一直沿用至今。

懸架分類:

懸架分為前懸架和後懸架,大家所指的懂車看懸架,基本指的是後懸架,因為大部分的車輛前懸架都採用麥弗遜式,只有後懸架相對區分比較大。從大分類來看,汽車懸架系統分為獨立懸架和非獨立懸架兩種,而在這兩種懸架之下,又細分為麥弗遜、雙叉臂、扭力樑、多連桿、拖曳臂等。

1、非獨立懸架

非獨立懸架指的是左右兩個車輪,通過同一根車軸連線,不能單獨地上下跳動

比如:扭力樑、拖曳臂

2、獨立懸架

獨立懸架指左右兩個車輪,單獨通過獨立的懸架裝置與車體相連,可以各自獨立地上下跳動

比如:麥弗遜、雙叉臂、多連桿

各自優勢:

1、扭力樑懸架(非獨立懸架代表)

優點:結構簡單,佔用空間小,成本低,重量輕

缺點:舒適性差、操控性差

2、多連桿懸架(獨立懸架代表)

優點:舒適性良好、支撐性不錯、提高了車輛的控制性能

缺點:體積較大、空間佔有量大、成本高。

發展現狀:

鑑於兩種懸架的優缺點,目前家用車更注重車輛的空間和價效比,所以後懸架更多的使用扭力樑懸架。而高階車型因為空間夠大,而且對於舒適性的要求更高,所以使用多連桿懸架的居多。但實際在正常家用車中,這兩種懸架,在駕駛體驗上,一般消費者基本難以區分,只是各大廠商在廣宣的時候放大了懸架的區別,尤其裝備多連桿懸架的車型,其實也是更多地強調自己的賣點優勢而已。

寫在最後: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現在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大多數家用轎車的後懸架系統中,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滿足空間的前提下,當然獨立懸架是更好的選擇。帶來的舒適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家對於懸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歡迎點選關注獲得你想要的內容。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或為高階車型,長安全新SUV路試諜照,長安也終於憋不住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