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圖/愛奇藝視頻截圖

01.

今天刷《知否》刷到明蘭睡覺前的場景:翠微和丹橘替她卸頭飾,小桃端著水給她洗手,上床之前被子是丹橘和翠微先鋪好的,等她躺下後,三個女使又給放了蚊帳,熄了燈才走。

整個過程明蘭雖然是被服務的那個人,但她一直都在和三個女使說著心裡話,氛圍很是融洽。

我正感慨著她們主僕之間的真摯感情時,突然有條彈幕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條彈幕說的是:這麼多人伺候好幸福。

這原本是一個很正常的感慨,畢竟有人那樣照顧確實真心好,但它卻讓我想起了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另外一個網友對明蘭生活的看法。

大概意思是:實在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盛明蘭的日子苦,她到底是哪裡苦了?雖然很小就沒了母親,但她運氣好啊,跟著祖母錦衣玉食,生活起居更是有一堆人圍著伺候,最後還是盛家幾個女兒中嫁得最好的,日子明明就很好。

我當時看到這個想法的第一反應是:果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共情別人的。

為什麼那個網友會有這種想法呢?

大概率上可能是因為TA在生活中沒有體驗過被細心照顧的感覺,所以TA覺得明蘭能被那麼多人照顧已經很好了。

就好比生活中有個獨自帶孩子的媽媽聽到一個有婆婆幫忙帶孩子的媽媽訴說自家老公種種不是時,通常都會說:哎呀,你這已經很好了,雖然老公不給力,但是婆婆是好的,能給你帶孩子,我不僅老公不給力,我婆婆還沒幫我帶孩子呢。

言下之意就是你矯情個什麼勁,你都沒我這麼累。

可是,明明兩個人在本質上遇到的是同樣的困擾,有婆婆幫忙帶孩子不代表就能略過老公給自己各種添堵的惆悵啊。

同理,明蘭雖然跟著祖母日子過得還不錯,但是這並不能消散她內心從小失去親孃的那種痛苦,也不能同她被父親忽視和被兩個姐姐欺負的窘迫做抵消,更沒有辦法清除她多年來謹小慎微,不得自由的事實。

偏偏這世上,能共情的人不多,多的是輕視別人痛苦的人。

02.

共情明蘭的部分人是為什麼能做到共情的呢?

因為這部分人看待問題是理智而客觀的,他們明白有些痛苦是人類共有的,並不因為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

即使他們本身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更大的痛苦,他們也能承認明蘭的日子確實是不容易的。

生活中要是能有這樣的人做朋友,是很幸福的,因為他們會在你感到受傷的時候給你認同和安慰,而不是輕飄飄地說一句“沒什麼大不了的”。

明蘭為什麼願意嫁給顧廷燁,就是因為顧廷燁能共情她所有的苦,明白她的種種不容易。

顧廷燁從來不會跟她說你跟那些窮得活不下去的人一比已經很好了這種話。

相反的是,他還會字字句句替她把心裡所有的憋屈都說上一遍,肯定了她的不容易。

說自己不願意再看到她那麼委屈的過日子的同時也給出了願意對她好一輩子的承諾。

兩個人磁場對了,在一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03.

一個人能否共情別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我覺得是個人眼界,三觀乃至痛點的不同。

私以為,這三樣,只要個人在其中一樣存在差異,就有可能沒辦法做到共情。

比如,窮人沒辦法理解為什麼那些自己看起來已經很有錢的富人還會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富有而焦慮。

比如,沒有道德感的人無法理解那些凡事講道德的人為什麼要那麼“古板”。

還比如,那些短視的人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人非要那麼累,總想著一些還沒到時間要發生的事情。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麼來的。

明蘭勸張大娘子之前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了小鄒氏,但小鄒氏聽不進去,她是個沒見識的人,沒辦法共情張大娘子的不容易。

所以即便她最開始對明蘭很熱情,她們最終也處不到一塊兒去。

當然了,做到共情別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共情別人也不應該被強求。

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不要輕易去輕視和否定別人的痛苦,對嗎?

END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女子離婚後患上白血病,前夫說服全家湊錢為她治病,患難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