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眼淚感到束手無策,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只要孩子突然大聲地哭了出來,父母就會馬上停下來哄孩子。但是每一次孩子哭了家長都去哄,又讓孩子的行為更加變本加厲起來。到底孩子哭了該不該去哄呢?

我朋友的孩子明明今年4歲了,明明在家裡就是一個小皇帝,爸媽和長輩都會無條件地愛護他。明明經常在家裡搞破壞,會拿水彩筆在家中的牆壁上亂畫,把媽媽的新衣服給撕了。每當我朋友想管教他時,明明又開始了“眼淚”攻勢,接著奶奶就出來護著自己的孫子。

這讓我朋友越來越焦慮,孩子在家裡護著還好,畢竟都是自家人,誰也不會真正地去責怪孩子。可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如果他去幼兒園欺負同學、給班級搗亂該怎麼辦?他們夫妻倆上班忙,平時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往孩子學校跑,孩子奶奶又特別偏寵孩子,到時候鬧出了問題可怎麼辦?

其實孩子的年齡在超過了3歲後,家長就不應該去哄孩子了。如果讓孩子在早期就學會了用哭鬧來對付家長,這會給家長管教孩子增加難度。但是家長判斷孩子哭鬧要不要哄,得從孩子的表現上來。

有些表現需要哄,有些不需要哄

1. 不需要哄的表現

當家長帶著孩子在外面逛街時,很多孩子看到新奇的玩具就會走不動路了,一定要父母買了才能走。如果父母不答應的話,孩子就會直接在大家面前哭鬧,甚至躺在地上胡亂打滾也不起來。

這時很多家長為了在外不丟臉,只好順從孩子不合理的需求。當孩子的哭鬧手段成功了之後,他會將這些手段熟練地用於之後的各種情境中。所以家長對待這種哭鬧場景時,不要擔心自己在外丟臉,先帶著孩子離開公共場合回家,再慢慢等孩子靜下來。

2. 需要哄的表現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需要哄的表現,比如孩子在1歲之前不會說話,他們只能靠著哭聲來吸引家長的注意,讓家長髮現自己的身體狀況。家長聽到孩子的哭聲後,就要慢慢地安撫孩子,並且看看他們是餓了還是尿了,或是身體出現了不舒服的症狀,再進行相應的處理。

而孩子大了之後,他們在遭遇某項比較意外的情景時,也會突然放聲大哭。比如說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後悔哭,為後面要進行的比賽壓力大哭,甚至是坐在房間裡“怕鬼”而哭。這些表現並不意味著孩子的軟弱,而是在告訴家長,此時孩子需要你的力量來安慰他、鼓舞他。

應付孩子哭鬧的好辦法

如果孩子哭鬧確實需要哄了,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方法來輕鬆解決:

①對症下藥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找出孩子哭的原因,家長再對症下藥。比如說孩子想買一件好玩的新玩具,如果家長覺得自己能負擔得起,並且孩子最近表現好需要獎勵,那麼可以直接給孩子買了。如果孩子因為擔心一些事情而哭泣,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並且詢問孩子的困難之處,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②父母保持鎮定,不隨意宣洩情緒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在地上哭鬧後,情緒上來了會非常暴躁,可能會當場打罵孩子,而這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負面的影響。父母面對孩子哭鬧時,最好是保持鎮定,不要出言諷刺孩子,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如果孩子不聽,也不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妥協,而是要堅持自己的態度,這樣才不會慣壞孩子。

管教孩子是門“技術活”,家長要有底線,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總啃指甲,或是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