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育兒指南針#

導語:為什麼家長在教育男孩的生活永遠比教育女孩子要嚴格?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男孩長大之後要養家,要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所以培養他們的責任心至關重要,但事實上,責任感並不只是男生需要,女孩也不能忽視這一點。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走上社會之後才會做好自己的工作,甚至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何一位成功人士所擁有的相同一面就是責任感,所以高情商的家長要在他們小時候就幫助他們培養責任心。

鄰居家原本一直是婆婆負責帶小朋友,朋友忙於工作也覺得小朋友有什麼不好。但是前段時間,婆婆因為一些原因必須要回老家一趟,沒辦法,鄰居只能請假親自照看小朋友。幾天下來,鄰居便發現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壞毛病,雖說問題都不大,但是如果不能及早改正之後想要調整習慣可就難上加難了。

比如小朋友玩玩具從來不會主動收起來,因為之前都是奶奶幫忙收的;因為奶奶比較疼愛大孫子,以至於孩子吃飯、穿衣全都等著家長給自己做;最重要的是,明明是自己的錯誤,非說和自己沒有關係,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每次小朋友摔倒奶奶都說怪得不平……

這麼多事情被發現,鄰居意識到如果事態繼續發展下去,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其實鄰居家小朋友的表現完全可以代表大多數的小朋友,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裡,以至於他們習慣了父母會替自己做完一切事情。然而家長卻不知道自己看似寵愛的行為其實是在溺愛孩子。

所以,為了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年齡還小,很多事情他們根本做不好,所以寧願自己累一點,也要幫他們做好原本應該屬於他們的事情。比如孩子已經3歲了,家長還整日端著碗跟在他們屁股後面餵飯。家長首先讓自己接受孩子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情這一事實。

之後大膽地放手,將"權利"交還到孩子的手中。除了穿衣吃飯之外,還有玩具整理、書包收納等等,家長都要試著讓他們自己負責。

第二步:承擔家務。

家長有必要讓孩子們知道,身為家庭中的一員,就應該分擔家務。家長可以根據他們的年齡給他們分配一些適合他們的工作。比如1歲的寶寶可以幫忙扔垃圾;2歲的寶寶可以擦桌子、套垃圾袋;3歲的孩子甚至可以掃地、拖地等等。

只要家長敢於放手,他們就能表現出讓父母驚訝的能力。當然,家長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他們"工作"的時候為他們準備趁手的工具,並且及時給予鼓勵。當他們感受到自己可以幫助父母的時候,就會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從而更加努力和認真。

第三步:承擔錯誤。

小朋友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家長可能大聲地訓斥了他們一番,也或者覺得問題不嚴重便沒有放在心上;孩子在學校動手打人,家長一遍又一遍地鞠躬道歉,但是孩子只能在一旁做著自己的事情……表面上看事情確實被解決了,但是孩子並沒有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所以家長要懂得讓小朋友為他們的錯誤承擔後果。

比如花瓶碎了讓小朋友通過自己的方式賺錢買一個新的,打了人就要自己向別人道歉。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知道做錯事情是需要負責的。等到下一次出現同樣的問題時,他們就會在心中掂量一番,自己能不能承擔後果。

家長要注意的是,讓他們承擔後果不一定要用嚴厲的態度,相反溫和的態度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從而也更願意承擔後果。

寄語:"責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它若是早早地播種在孩子的心田裡,孩子將會收穫一生的幸福。"這是培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從小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父母可以通過以上方式來幫助他們,但需要指出的是,培養責任感不能一蹴而就。

在開始之前,家長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家長就會發現,小朋友的每一天都在進步。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母親帶孩子逛超市,拿空瓶結賬被要求10倍賠償,母親大罵超市店員: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