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這些年,旅遊產業蓬勃興起。各個景點為了賺錢,也是想盡了辦法。

一是門票,有的漲了又漲。二是車票,體現在景區內各種各樣的交通車,包括電瓶車,價格可是不菲,有不少都超過了門票價格。三是纜車票,也是貴得出奇。

如果說貴就貴吧,關鍵在於降低了遊玩景點的興趣,一切的遊都以“跑馬觀花”為基準,幾乎都在車上耗盡了時光,不僅是趕往景區的路上,更是進了景區的路上。

也許有人說,這些景區內交通車車票,是市場原則,純屬遊客自願。可問題是,現在一些景區的做法,讓遊客們有選擇的可能嗎?

一是景區大門距離參觀的景點越來越遠。靠走路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足夠的體力和時間。有的甚至遠的要靠中巴車、大巴車開數十分鐘,電瓶車之類的都不行了。

二是進了景區,如果要坐車,也只是獨此一家,沒有別家可以選擇。也就是說,除了旅遊景區自家經營的車輛,其它社會車輛都沒有資格經營。

與此同時,不少景區不僅壟斷了車輛經營,還壟斷了道路通行。其它私家車輛是一律不準進入景區內的,只能停在景區之外。

所謂的理由就是環保,或者是安全,等等。

但我以為,這只不過是個幌子,根本的目的恐怕還是為了增加收費的機會。

首先,能不能把景區大門離景點近一些?這本是之前許多景點的做法。但是近些年來,一些景區的所謂升級改造,往往就是將大門從景區內向外面延伸,擴大了所謂景區面積,實際上給了遊客極不方便。

就如同我們過去爬山的景區,往往景區大門就是上山的起點,現在不是了,坐了好久的車,才可能到上山的起點。

其次,門票是要經過物價部門核准的,還可能要經過聽證。但現在那些景區內的車票費用,恐怕就是景區自己定的,成了景區消費的大頭。

還有,即使是要收交通費,也要放開社會來經營,或者讓遊客可以進行自駕,不然就是門票的變相漲價。這應該是基本的做法,否則就涉嫌獨家壟斷。即使是要收這個費用,也要經過物價部門核准,不能是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有網友就認為:目前國內部分景區內部交通車免費,或包含在景區票價內,這應是合理和人性化的。但有更多景區,大門至參觀景點太遠、或者距離很近但無人行道或故意隱藏人行道,致使乘坐景區內交通車成為必要或唯一方式,造成景區內交通費奇高,實際上是一種強買強賣行為。建議強制取消這類壟斷收費,必要情況下也應將這類開銷歸入門票費用中。

我對這位網友的建議深以為然。事實上,現在一些景區的此類做法:一是增加了遊客的費用負擔。二是也降低了遊客的旅行體驗。像有的景區,不是在觀風景,而是在不斷地轉車、坐樓梯、坐纜車,哪裡還有體驗的感覺?

總體來看,現在一些景區仍然在追求粗放式的觀光式旅遊,而不是深度的體驗式旅遊,沒有把景點的精華做到遊客的心裡,只是一門心思、變換花樣地想要從遊客口袋裡掏錢。卻不知道這錢該不該花?花得值不值?

4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偶遇鄉間荒廢的民國花園,穿越到80多年前陌生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