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前幾年的春節假期,單位領導帶著我們一幫人去北京參加展會,順便參觀了一下北京的一些著名景點。

可惜的是,由於展會時間有限,我們沒能去故宮或者長城之類的地方轉一轉,現在想起來還覺得遺憾。

故宮在中國人的心中,一直都有著特殊的地位,故宮到底有多大,裡面有哪些宮殿,宮殿裡放了些啥,都是做什麼用的?

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我要去故宮”系列叢書,就將一一解答這些問題,帶你足不出戶,雲遊故宮。

這套書共10冊,包括《探祕交泰殿·坤寧宮》、《探祕中和殿·保和殿》、《探祕午門》、《探祕乾隆花園》、《探祕慈寧宮》 等。

我手上拿到的這本是《探祕乾清宮》,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步伐,去領略乾清宮的風光吧。

我們現在經常所說的故宮,以前被稱為“紫禁城”,是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的。

建造故宮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永樂十八年(1420年),故宮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也是內廷正殿,是明清兩代的政治核心與帝王生活核心區,這裡不止處處流露著皇室的尊嚴與權威,也發生了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事情。

二十七張床

在明代,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乾清宮分為上下兩層,一共九個房間,設定了二十七張床。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放這麼多張床呢,皇帝睡得過來嗎?

事實上,這是皇帝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故意佈下的疑陣,設定這麼多房間和床,這樣刺客就不知道自己每晚到底睡在哪裡了。

不過,就算放了這麼多張床,有個皇帝卻還是差點在宮裡被殺死。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

嘉靖在位時為了求長生不死,不理朝政,民怨四起。宮女們忍無可忍,於是就在一天晚上,趁皇帝熟睡之時,打算用繩子把皇帝勒死,雖然宮女們沒能成功,但嘉靖皇帝被嚇破了膽,從此不敢再住乾清宮,搬到了當時的西苑,即現在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臨死前一天才搬回。

“正大光明”匾

要說乾清宮裡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這塊“正大光明”匾額了。關於這塊匾,還有一個小祕密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步步驚心》,如果沒看過,應該也多多少少對歷史上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有所耳聞吧?

清朝從康熙朝開始,就沿用中原歷代王朝立嫡長子的做法確定皇位繼承人。康熙在位時,下詔冊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但是康熙帝多子,在位時間又長,各個兒子又都很優秀,導致康熙帝和太子間、太子和諸皇子間,展開了一場場殘酷而痛苦的奪嫡之爭。

親身經歷了這一切的雍正帝,深刻體會到了立嫡長子的弊端,於是廢棄了公開建儲制,宣佈實行祕密建儲。

具體來說就是:雍正帝在生前不設立皇太子,而是在心中想好儲君的人選,並寫下來,一式兩份。一份裝在錦匣中,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隨時帶在自己的身邊。

等雍正帝駕崩後,眾人開啟雍正帝隨身攜帶的文書,並與正大光明匾後的姓名進行核對,如兩者一致,則擁立新君即位。

密建皇儲制度,能避免繼承人形成權力集團,同時也有助於確保皇位的平穩過渡。後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這幾位皇帝,都是按祕密建儲制繼承皇位的。

千叟宴

清代,每年凡是遇上元旦、萬壽節等節日,都要在乾清宮舉行賜宴活動,而千叟宴則是清代最有特點、規模最大,場面最盛的宴會。

清代曾舉辦過四次千叟宴,其中兩次在乾清宮舉行,分別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規模遠大於第一次,凡是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匠藝等,共有三千多人蔘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大宴會。

席間,皇帝會向老者敬酒,這些老者也會和皇帝一起賦詩,祝皇帝萬壽千秋。

《探祕乾清宮》帶我們一起走進乾清宮,了解乾清宮的春夏秋冬,讓我對紫禁城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這個特別長的假期裡,如果你的孩子也已經因為被關在家裡太久而倍感無聊的話,不如就送他一套“我要去故宮”系列叢書,讓孩子跟著這套叢書,一起學文化、遊故宮吧。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朝鮮有錢人到中國旅遊,看到眼前景象,直言中國和想象中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