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廣水寶林寺舊址位於應山城東八公里左右的寶林中學裡。

清晨的寶林中學特別安靜,給人一種祥和安寧的氣氛。校園內隨處可見石條,石墩,還有大約二十多棵古柏,最粗是需要兩人合圍。幾棵古柏中間一塊“寶林擁翠”的石碑,顯示這裡曾經是“應山八景”之一。

一口古井應該是以前遺留下來的,現在還可以正常取水

根據縣誌記載寺北二里有一處王妃徐氏墓,我們到當地打聽,他們說只知道那裡叫筲箕墳。(地形象個筲箕)現場雖說有很墳墓,卻找不到半點王墳的痕跡。在王墳壪問到一位七十多歲的楊大爺,雖然他說不清他自己是不是當年明朝守墳兵丁的後代,但是對王墳的遺址記得還是很清楚。據說徐妃墓早已被盜,後來好多人看中了那塊“風水寶地”紛紛把墓葬在那裡,而真正的徐妃墳已面目全非。當年留下的石柱,石像等被埋在地下了。楊大爺說最後的幾根石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炸燬的,最少有三根他還能找到大概的位置,只是早已被黃土覆蓋。作為寶林寺文化的一部分,寺已不在,縱然挖出那幾根代表徐妃墓遺址的石柱,好象也沒多大意義。

早春的旭日從連綿起伏的中華山上冉冉升起,寶林中學的校園沐浴在一層薄霧中。我很想靜下心來想象一下昔日渾厚而悠遠的鐘聲,耳邊卻傳來陣陣朗朗的書聲,以及清翠的鳥鳴聲。曾經輝煌的皇廟已實實在在變遷為一所朝氣蓬勃的學校。即使再有高僧重修寶林寺,估計想建在原址已不太可能。

下面我整理一段關於寶林寺的千年傳奇,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

中少林一一湖北廣水寶林寺的千年興衰史

以前我總以為寶林寺是因為寺在寶林鄉而得名。看了陳渝明老師的文章《最後的寶林寺》後才知道,原來寶林鄉還是沾了寶林寺的光才得的名。經過多方查詢蒐集,大概了解了一些有關寶林寺的發展脈落,簡單整理了一下以便參閱。

廣水寶林寺創建於唐朝開元至天寶年間(公元七世紀四十年代)。因和少林寺同宗同源而取名為寶林禪寺。後來不斷擴建成為唐宋名剎。

兩宋交替時,(公元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地處湖北應山(廣水)的寶林寺,毀於戰火變成一片廢墟。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普善禪師來到應山,尋訪到寶林寺舊址,並在寺旁建了兩間茅屋定居。兩年後他開始募捐重修寶林寺,後來成為寶林寺主持。普善不僅佛法高深,還以慈悲為懷,聲名遠播被皇帝知曉。延祐元年(1314年),皇帝召見普善,授予"仁慈廣福大師”稱號。普善的弟子中有很多高僧,其中損庵(又名無極)最有聲望。

損庵俗名徐洪益,應山人,十五歲在寶林寺出家,成為普善的弟子。後來因勤奮好學,到各大寺廟遊方,併成為順德開元寺主持。普善圓寂後,遵照師囑損庵重歸寶林寺任主持。損庵一生受到元朝幾位皇帝的召見,被封為“圓照普門光顯大禪師”,並給予很多賞賜。寶林寺在損庵任主持時期,比以前更加興盛。與南北少林寺相對應,被稱為“中少林”。寺廟規模龐大,巨集偉壯觀,寺中古柏幾百株,碑文,撰刻多處,佛家經典更是不計其數。全國各地很多高僧慕名而來研習佛法,其中最有名氣的是日本高僧邵元。他在日本出家,元泰定四年(1327年)來到中國。先後到各大寺廟拜訪高僧,在少林寺研習經文十幾年,後來又到寶林寺學習了三年。回國後成為日本一代高僧。

1340年,少林寺主持息庵圓寂後,按佛家選派方式,損庵又被請到少林寺任主持,不久圓寂。舍利子被分藏於少林寺和寶林寺石塔。

元朝未年天下大亂,寶林寺被陳友諒所毀,僧侶大多散去。面對破敗的寶林寺,陳勝學立志一定要匡復寶林寺。應山縣誌記載,陳勝學(1324一1405年)郝店人,陳必顯的兒子,九歲被送到寶林寺當打雜的小和尚。(按時間推他應該與後來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同在寶林寺站過一段時間。)

離開寶林寺後,勝學到全國各地遊方參學,訪問高僧。在蘇州萬峰寺,受到主持“時蔚”禪師的禮遇被賜名“無念”。繼承了時蔚衣缽的無念逐漸成為得道高僧。

十幾年後,無念重回寶林寺。因他早己聲名遠播,又是當地人,不僅僧徒歸依,而且很多人都施捨財物。無念開始重修寶林寺,三四年後寶林寺恢復到以前的規模。

洪武十六年(1383年),楚王朱楨(朱元璋的兒子)在武昌萬壽寺為孝慈高皇后(馬皇后)舉行普渡大會。召集僧侶近千人,其中就有寶林寺主持無念禪師。事畢後,楚王見無念長像象真羅漢,談吐不凡佛法高深,就特意在武昌九峰山建了座九峰寺,並請無念同為九峰寺主持。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無念神僧的名聲被靈通候上奏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一1398年)當即遣內臣前往寶林寺召見無念。兩人見面後都知是故人,欣喜之情就不必說了。(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前曾當過十年和尚,二十歲左右遊方到寶林寺曾住過一段時間。)朱元璋對無念極為禮遇,特設榻就坐,命以國師,本想將無念留在京剎,但無念力辭聖恩。朱元璋專門為無念御製諭文,還題詩相送,同時賜給大量法器,並拔專款增修寶林寺,賜名為“正覺禪寺”。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再遣內臣贈給無念詩文以及法器。《嘉靖應山縣誌》對此有詳細記載。據說洪武一朝受此聖恩的僧侶只有無念一人。

被稱為皇廟的寶林寺迎來最輝煌的時代。這時的寶林寺殿宇高福斯多,巨集偉壯觀。光僧房幾百間,僧眾近千人。(當時整個應山不足一萬人)寺門外立有哼哈二將,四大天王,還有御碑亭,亭內巨碑上刻有洪武皇帝的御製諭文。正寺裡供奉有大量的菩薩,而且都是非常高大,粉彩鎦金。左右兩則還建有太祖殿,高僧殿,分別供有朱元璋和無念的畫像。後院藏經閣收藏的佛家經典更是不計其數。整個寶林寺佔地好幾裡,古木參天,金碧輝煌莊嚴幽清。到清朝,“寶林擁翠”被列為著名的應山八景之一。

僅大明一朝,來過寶林寺的高官貴族就不計其數,留下有名有姓的詩篇文章就有幾十篇。正德七年(1512年),壽王(住在安陸)攜王妃徐氏來寶林寺進香,徐妃不幸病逝,葬在寶林寺北二里左右。後來守墳兵丁住的地方就叫王墳壪。

清朝時期寶林寺一直保持以前的規模。民國時期,包括日本人佔領應山時,寶林寺雖然已逐漸沒落,儲存還算完好。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新政策大量僧侶被還俗歸家,剩下幾名僧人靠種僧田自種自食。1952年時,應山土改工作隊把寶林寺當作破四舊的典型。大量的碑刻,寺藏被毀,據說光寺裡的經書就燒了五天五夜。(我聯想過N次,想象不出來有多少經書)1958年時,縣政府決定在此隔部分房子出來,設立第五中學。當時又正值“大辦鋼鐵”,寺裡的僧人被全部趕走,裡面的鐵製器具被大量投入鍊鋼爐。木製的被當作鍊鋼的燃料,千年古柏也未能倖免。據說當年武僧練功用的鐵菱角被投入爐中煉了幾天幾夜仍然完好無損,只好被遺棄在荒場上。之後的寶林寺已無人看管,空下來的大雄寶殿成為附近村民堆放雜物的地方,不講究的人甚至在裡面任意排便。

上世紀六十年代,寶林寺一次又一次的遭到破壞,裡面的菩薩被全部推倒。朱元璋及無念的畫像連同鐵菱角等被移交給應山博物館。(後來下落不明)

1974年,大雄寶殿被拆,木料磚石建了學校。八十年代初,僅存的西僧房也被拆除。至此寶林寺以前的建築己無一倖存。剩下四人合圍的古銀杏樹1棵,柏樹38棵。改革開放後,一些善男信女在古銀杏旁燒香許願,臨走還刮點樹皮帶走,千年古樹也被一刀刀刮死了。

從一遍廢墟上站起來的新中國,積貧積弱,滿目瘡夷,形同散沙。要建設新中國,必須要有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就是共產主義信仰。只有在這種信仰下,廣大人民才能不計個人得失的無私奉獻。也正是在這種信仰下,新中國才能在那種落後的生產條件下,短短二十多年,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績。那麼凡是與共產主義信仰相違背的就一定要被打倒,不符合的就要被批判,被壓制。那同樣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在那種時代背景下,連孔子都被貶為老二,何況一座與封建迷信相關的佛家寺廟。因此寶林寺的厄運既有時代的背景,也有當地政府的盲目推動。儘管非常痛惜,也只能是痛惜了。佛教那高深的理論我們不知道,也不必要知道。但是最能代表廣水市燦爛歷史的一處古建築,就此在盛世中消亡,不能不說是個深深的遺憾!

(以上內容部分取材於陳渝明的文章巜最後的寶林寺》和胡豔濤的文章《名震中華的寶林寺三高僧》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秋天四川紅葉似火的4個地方,第1個光霧山,最美的秋天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