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殘香電影院

    在餵食馬鯛食物範圍很廣,但要注意葷素搭配,不要過度迷信馬鯛裡的所謂肉食魚類,素食魚類。在野生狀態下馬鯛魚吃什麼沒有太多的選擇,經常有什麼就吃什麼,包括各種藻類,水生浮游生物,小型的貝類,螺類,只是不同的魚種間側重點不同罷了。在經過人工飼養一代一代繁殖之後從野生變成人工魚之後馬鯛魚吃什麼食物的要求就更低了,一般性的三湖飼料基本可以滿足需求,再輔之冷凍紅蟲,豐年蝦大到營養均衡。盡量不要餵食活食,因為無法充分的清洗消毒,非常容易給馬鯛帶來個種病菌,在加上或食不是馬鯛的必須品,能不喂就不要喂。當然也不排除有的魚友為了培養魚的野性專門餵食活食,但畢竟是少數。

    不過在餵食飼料時盡量選擇多個牌子,因為不同品牌的飼料所含成分區別很大,多種飼料的搭配餵食可以有效的保持營養的均衡發展,使三湖慈鯛變的更健康,並提高馬鯛魚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有很多魚友喜歡在網上網購飼料,因為價錢比是面上的便宜很多,但有的飼料為了節約成本,在飼料中大量加入麵粉類成分充當餡料,這樣的飼料基本沒太多的營養價值,而且在入水時會快速溶解,汙染水質。所以在選擇飼料時盡量購買高質量的飼料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 2 # 用戶560028363158

    最好別混養馬鯛‍那東西攻擊性還是比較強的 而且不造景不好看 造景的話 不適合或者說 兩者需要不同的環境要求要知道鸚鵡魚能和什麼魚混養,首先就要弄清楚鸚鵡魚的體型、習性。鸚鵡魚屬於中型魚,而且是很具備攻擊性的魚兒,喜歡追逐驅趕別的魚餌,在飢餓的時候會吃小魚小蝦。一般來說,能與鸚鵡魚混養的可以是地圖、戰船、菠蘿、火口、龍魚、藍鯊等中大型魚,然而不能與那些體型小的魚耳,如孔雀魚、七彩鳳凰混養。

  • 3 # 用戶3210214732740352

    答:可以 但是大小要差不多 相對而言鸚鵡魚凶猛一點 最好養的鸚鵡魚小點

    鯛魚生活習性:

    銀鯛為中上層魚類,適應生長水溫在18—36C之間,最佳的生長水溫為24—32C,最低的生存水溫為12—15C,當水溫降到15C時,魚類開始停止攝食且少動或不動,潛入水體中下層,當水溫降至12C時,魚類開始死亡。銀鯛能耐低氧,不怕肥水,適宜pH值為7—8。銀鯛喜集群,雜食性,魚苗階段以浮游生物為食,魚種及成魚階段以各種麩皮、糠餅、青草和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的蛋白質含量要求為25%—33%。該魚性成熟早,繁殖季節在每年的4—10月份,生長速度快,一般當年繁殖的魚苗,經過4—5個月的養殖,每尾體重可長至0.5公斤。該魚抗病能力強,為上尚未發現有任何病害,另外,該魚容易捕撈,起捕率達90%以上。

    鸚鵡魚生長習性:

    該魚體呈長圓形,甚側扁。頭短而高,背緣呈銳嵴狀,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頜齒1行,錐狀,內側常具1行至數行小齒,前端各上大犬齒1對,口角無犬齒。前鰓蓋骨光滑,體被中大圓鱗,頰部一般無鱗或僅在眼後下方有鱗,側線中斷,側線鱗18~22+4~9。背鰭Ⅱ,Ⅶ~12~13,第1和第2鰭棘延長呈絲狀,與後方各鰭棘相距頗遠,有很低的鰭膜相連,臀鰭Ⅲ~11~13,尾鰭圓形。體側具4條橫帶,背鰭第6~7鰭棘下方1黑斑。

    鸚鵡魚能用咽部的板狀齒磨碎食物及珊瑚碎塊。體長可達1.2公尺(4呎),重可達20公斤(45磅)。體色不一,同種中雌雄差異很大,成魚和幼體魚之間差別也很大。鸚鵡魚可以食用,但整個類群經濟價值不大。帶紋鸚嘴魚(Callyodon fasciatus)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鸚嘴魚,長46公分(18吋),雄魚綠橙兩色或綠紅兩色,雌魚為藍色和黃色相間。大西洋的種類有王后鸚嘴魚(Scarus vetula),體長約50公分,雄性體色藍,帶有綠、紅與橙色,而雌魚呈淡紅或紫色,有一白色條紋。

    鸚鵡魚在仔魚時期並不具有成年鸚鵡的形態,三週後仔魚的外型才會逐漸變化:頭部隆起,身體變圓,體色也由黑變灰再慢慢變紅。壽命可達4~5年,但3令以後的鸚鵡魚生理機能就會出現衰老癥狀,失去觀賞和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