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2911143056927320

    “娃娃家”是最受小班幼兒歡迎的遊戲之一。

    遊戲過程為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環境的各種情境,讓幼兒在自由的角色扮演活動中,創造性地表達自我。

    “娃娃家”遊戲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感、能力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讓幼兒在家的環境中找到安全感小班幼兒剛剛從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還處在分離焦慮時期。

    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群體,他們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這時幼兒在進入娃娃家遊戲時呈現出的情況是:需要教師照顧得多,又依戀大人,常常是集體都來到娃娃家中,表現出很強的從眾心理。

    這一方面需要教師細心照顧,儘快與幼兒建立親密的關系。

    另外從環境的設置上應遵循“軟、圓、矮、趣、變”的原則,創設自由、寬鬆、舒適、安全的遊戲環境,營造溫馨、快樂的“家”的氛圍。

    多提供新奇有趣的玩具,玩具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遊戲的願望,積極進入到遊戲情景中。

  • 2 # 用戶2264619742411764

    小班娃娃家活動反思一:小班角色遊戲娃娃家活動反思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來幼兒園玩角色遊戲的第一個主題,是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最喜歡的主題。但由於幼兒經驗缺失,幼兒在為玩遊戲時經常出現遊戲情節單一,重複性動作多,遊戲時間持續較短等問題。

    本次幼兒的遊戲水平比前兩次提高了許多,首先,幼兒的角色意識增強了,不管是扮演爸爸的還是扮演媽媽或者客人的,他們抱寶寶、喂寶寶的姿勢都更有樣子了,而且基本上懂得自己的任務。其次,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並能在老師的提醒下收拾玩具材料。

    但是也發現了些許問題,由於老師的語速偏快,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聽不清楚問題;輔助材料不夠多;在用禮貌用語問好的時候可以引導每個角色的幼兒都可以進行問好,讓幼兒都能充分運用到禮貌用語。

    在以後的角色遊戲中,我將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讓幼兒在遊戲中發揮自己的職責,體驗遊戲的快樂。

    小班娃娃家活動反思二:《娃娃家》遊戲後活動反思(500字)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玩的區角,但是每次進去總是會發現孩子們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時候就是簡單的擺弄,沒有什麼社會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以一個客人的身份按響了娃娃家的門。孩子們聽到門鈴聲都楞住了,只是對我笑,只覺得稀奇,當然更加不知道該怎麼招呼客人了。于是在區角講評的時候我就把這個作為一個點來進行了交流,沒想到的是孩子們對這個交流點是很感興趣的,還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來。第二天,當我再去娃娃家的時候,已經有幾個孩子知道該怎麼招呼客人了,這就是老師通過遊戲過程中角色參與的觀察方式,平行遊戲的指導形式來促進孩子們遊戲水平的提高的。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們喜歡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這種角色遊戲中,我們老師可以以一種角色來參與到孩子們遊戲中去,從而更深入的觀察孩子,進一步地指導孩子。

    隨著幼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更自由更靈活的教學形式——區角活動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我們不斷地挖掘著區角遊戲的潛在教育價值,也不斷的思考著如何讓孩子在區角遊戲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我工作的第三個年頭,結合自己的區角活動理論的學習,對照自己區角活動中的教育行為,更深入了解幼兒並指導幼兒,促進幼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