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依是我家的

    司南

    北斗星是自遠古時起人們用來辨識方位的依據。司南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導航裝置,兩者結合既彰顯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又象徵著衛星導航系統星地一體,為人們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行業特點,同時還寓意著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名字—北斗。

  • 2 # 無憂的藝術家7c

    史上最早的導航是我們華人發明的,按四大發明的名稱叫指南針,按中國古代的叫發叫司南。司南最早可追溯到中國上古黃帝時代,傳說黃帝與蚩尤發生了戰爭,蚩尤有引發大霧的本領,可導致敵人辨別不了方向引發混亂以致戰敗。

    黃帝為戰勝蚩尤發明了司南車,為軍隊指引方向,戰勝了蚩尤,這可以說是導航的最早記錄。

  • 3 # 濤聲依舊98226

    司南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發明的一種指導方向的導航儀。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

    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實物在四川成都。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現比喻行事的準則;正確的指導。

  • 4 # 釣地鼠

    當然是司南,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發明的一種指導方向的導航儀

  • 5 # 用戶9392370205602

    GPS系統

    美國國防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Defense, DOD)於 1973 年決定成立 GPS 計劃聯合辦公室,由軍方聯合開發全球測時與測距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系統

    20 世紀後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 年年底,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即北斗一號( BeiDou navigation demonstration system,BDS-1),向中國提供服務。

    GLONASS系統

    1976 年蘇聯政府頒布建立 GLONASS 的政府令,併成立相應的科學研究機構,進行工程設計。1982 年 10 月 12 日,成功發射第 1 顆 GLONASS衛星。1996 年 1 月 24 顆衛星全球組網,宣布進入完全工作狀態。

    Galileo系統

    歐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European 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E-GNSS)就是 Galileo。Galileo 笫 1、2 顆試驗衛星 GIOV-A 和 GIOV-B 已於 2005 年和 2008 年發射升空,目的是考證關鍵技術,其後有 4 顆工作衛星發射,驗證 Galileo 的空間段和地面段的相關技術。

  • 6 # 朝暉64752848

    1、全球定位系統(GPS)1973年11月

    特點: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的導航、定位和定時等多種功能。能為各類靜止或高速運動的用戶迅速提供精密的瞬間三維空間坐標、速度矢量和精確授時等多種服務。

    2、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1993年開始

    特點:工作不穩定,衛星工作壽命短,用戶設備發展緩慢,生產廠家少,設備體積大而笨重,採用的是FDMA,所以用戶接收機中頻率綜合器複雜,兼容接收機,需解決兩系統的時間和座標系統問題。

    3、伽俐略衛星導航系統(GNSS)1999年

    特點:將來精度最高的全開放的新一代定位系統。“伽利略”系統的地面系統部分主要由2個位於歐洲的“伽利略”控制中心(GCC)和20個分布全球的“伽利略”敏感器站(GSS)組成,另外還有用於進行控制中心與衛星之間數據交換的分布全球的5個S波段上行站和10個C波段上行站。

    4、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2000年

    特點:用戶定位的同時失去了無線電隱蔽性,這在軍事上相當不利;由於設備必須包含發射機,因此在體積、重量上、價格和功耗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系統容量:每小時540000戶。原子鐘等關鍵組件到現在還需要依賴進口。

  • 7 # 撂刀

    GPS

    美國於 1973 年開始研發GPS。從 1978 年發射第1顆 GPS衛星,到 1994 年完成21顆工作衛星及3顆備用衛星的配置,1995 年4 月美國國防部正式宣布 GPS 具備完全工作能力。GPS單機導航精度約為10米,綜合定位的話,精度可達厘米級和毫米級,但民用領域開放的精度約為10米。在北約轟炸南聯盟和海灣戰爭中,美軍第一次讓世界看到了由精確制導武器展現出來的超強打擊能力,讓世界為之震驚。

    格洛納斯

    格洛納斯(GLONASS)是蘇聯在1976年啟動的項目,歷經20多年的曲折歷程,雖然曾遭遇了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不景氣,但始終沒有中斷過系統的研製和衛星的發射。終於1996年1月18日實現了空間滿星座24顆工作衛星正常地播發導航信號,使系統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格洛納斯也是和美國的GPS一樣由21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組成。

    伽利略

    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由歐盟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1999年啟動,一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截止2016年,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全部30顆衛星(調整為24顆工作衛星,6顆備份衛星)計劃於2020年發射完畢。2019年7月14日,伽利略系統技術故障導致部分導航服務中斷,2019年8月18日恢復正常,著實讓歐洲人捏了把汗。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意義在於,歐盟將從此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有助於打破美國GPS導航定位系統的壟斷地位,從而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獲取有利位置,併為將來建設歐洲獨立防務創造條件。

    伽利略與中國

    2003年,歐洲人主動邀請中方加入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中方欣然接受。2004年中歐正式簽署技術合作協議,中方承諾投入2.3億歐元的巨額資金。2005年,伽利略首顆中軌道實驗衛星發射,歐盟開始排擠中國。投入巨額資金(中國當時實際投資了7000萬歐元),卻得不到與之相稱的對待,中國不但進不到伽利略計劃的決策機構,甚至在技術合作開發上也故意設置,中方十分不滿,于是決定自主研發。

    2007年發射的第四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北斗系統開始激活。到2007年底,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中軌道導航定位系統,標誌著北斗系統在技術和規劃上的重大突破。直到2008年,伽利略系統的第二顆實驗衛星才升空,此時距上次發射已經有差不多四年時間,比最初的計劃推遲了整整五年。北斗二號橫空出世,不僅使歐洲伽利略系統準備與美國GPS一爭高下的願望大打折扣,也沖淡了伽利略未來的市場前景。北斗二號在技術上比伽利略更先進,定位精度甚至達到0.5米級,令歐洲人深受震撼。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通用的程序,中國已經向該組織通報了準備使用的衛星發射頻率,這一頻率正好是歐洲伽利略系統準備用於公共管理服務的頻率。頻道是稀有資源,佔得先機的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擁有最好的使用頻率,中國所看中的頻率被認為是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的次優頻率。按照誰先使用誰先得的國際法原則,中國和歐盟成了此頻率的競爭者。然而,中國在2009年發射三顆北斗二代衛星,正式啟用該頻率,而歐盟連預定的三顆實驗衛星都沒有射齊,注定敗下陣來,失去對頻率的所有權。

  • 8 # 鯤鵬翅展

    GPS起始於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佈設完成。

    格洛納斯(GLONASS),是俄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的縮寫。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作用類似於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最早開發於蘇聯時期,後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範圍已經拓展到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GPS、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37個國家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簽下了合作協議。隨著全球組網的成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未來的國際應用空間將會不斷擴展。

    “伽利略”衛星導航 定位系統的建立將於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衛星高度為24126公里,位於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

  • 9 # 泙瀞洳氺80469915

    1、美國GPS

    由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設計、研製,於1993年全部建成。1994年,美國宣布在10年內向全世界免費提供GPS使用權,但美國只向外國提供低精度的衛星信號。據說該系統有美國設置的“後門”,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可以關閉對某地區的信息服務。

    2、歐盟伽利略

    歐盟於1999年首次公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其目的是擺脫歐洲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打破其壟斷,組成“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該項目總共將發射30顆衛星,位置精度達幾米,亦可與美國的GPS系統兼容。

    3、俄羅斯格洛納斯

    “GLONASS ”是由俄羅斯單獨研發部署的衛星導航系統,該項目啟動於上世紀70年代俄羅斯有22顆Glonass衛星在軌運行,但僅有16顆運轉正常。該系統需要有18顆衛星才可滿足繼續為全俄羅斯提供導航服務的需求,至少需要24顆衛星才提供全球導航服務。

    4、中國北斗

    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運行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