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者|沙拉醬

編輯|麻吉

“結賬掃碼”在中國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在東南亞,移動支付的普及度還遠未達到天花板的水準。

就算是數字經濟發展較為先進的新加坡,也是在2017年才開始推動移動支付的。

東南亞較高的華人分佈比例、和中國較為接近的商貿文化,以及近年來不斷開放的數字經濟政策,都讓其成為不少中國移動支付服務出海的第一站。

但面對本土化的競爭對手,以及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國移動支付“暗戰”東南亞的贏家,會是誰呢?

移動支付,悄悄打入東南亞

9月20日,主打社交支付和小微商戶移動支付的微信支付,拓寬了在新加坡的使用場景。人們可在全島近萬家小販攤位實現微信支付交易,同時微信支付還向用戶推出“新加坡美食打卡”活動,助力“新加坡美食節”的舉行及新加坡美食佳餚文化的傳播。

而早在2018年,支付寶就已成功接入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8個東南亞國家的業務。

經常往返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陪讀爸爸阿言告訴霞光社,在他經常去的菜市場、小飯店中,仍以現金支付為主,即使是移動支付,也是以新加坡本地的PayNow為主。

PayNow是2017年在新加坡銀行協會(ABS)和當地7家銀行支持下推出的本地移動支付軟件。據媒體報道,PayNow系統交易量自2019年來持續大幅增長,目前新加坡約75%商家都在使用其通用二維碼作為支付方式。

常年在新加坡打工的小龍和李傑則表示,相比小商鋪,大型綜合商場接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比較多。此外,由於很多華人更偏向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華人消費者經常光顧的小食閣,也會部分引入這兩種支付方式。但是,當地人更傾向於使用PayNow、現金或是刷信用卡。

根據FIS的2022全球支付報告,現金支付在銷售總額中仍佔比較高,其中在泰國佔比63.4%,在越南佔比53.8%。

即使真實使用率和滲透率有待提高,東南亞仍成為近年移動支付出海主場,這離不開政策和人群結構兩點核心原因。

政策方面,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多在積極推動移動支付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2020年,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的《經濟復甦計劃》,鼓勵該國電子錢包的發展;菲律賓則計劃數字交易率在2024年達到50%,數字化普及率達到70%。

新加坡在移動支付上的佈局更早。2017年7月,新加坡銀行協會(ABS)聯合幾家主要銀行推出PayNow。並且,新加坡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NETS推出手機錢包服務NETSPay,該平臺支持非接觸支付和二維碼支付等功能。

人口結構方面,東南亞有較多的華人旅客和華人居民,這就讓移動支付在東南亞有了基本的人群受眾。資深產品經理貝貝告訴霞光社,比起歐美和亞洲其他地區,東南亞的市場和文化結構與中國更為相似。“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移動支付、新能源、電商等多個行業選擇東南亞市場作為突破點的原因。”

螞蟻騰訊,花招不同

螞蟻和騰訊,雖同時“出手”東南亞移動支付,但在具體“招數”上似乎略有不同。

螞蟻金服借勢阿里這個大本營的電商屬性,參與東南亞本地企業的戰略投資,用阿里的資源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號召力。

2016年,阿里收購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此後螞蟻金服順勢和Lazada旗下在線支付工具HelloPay進行整合,更名為“Alipay”,徹底將支付寶打造成國際移動支付工具。

不止如此,東南亞很多支付公司的背後,都有螞蟻金服的身影。包括印尼電子錢包DANA、菲律賓電信公司Globe旗下GCash、泰國金融科技公司Ascend Money、馬來西亞Touch"n Go電子錢包、新加坡支付公司2C2P等,螞蟻金服都有參與。

其中,2016年螞蟻金服和泰國支付公司Ascend Money共同創立的TrueMoney,也被稱為“泰版支付寶”,目前已經擁有東南亞多個國家運營電子貨幣的許可證。

而騰訊則更多從業務角度入手,開展自己的佈局。

在這點上,移動支付行業從業者魏靜更看好螞蟻金服的策略。她認為,移動支付自最開始誕生就服務於電商,先有線上購物,再有移動支付,之後才在國內較快地發展,並延伸覆蓋到出行、飲食等等線下與場景。“因此我始終認為,有阿里這個電商大本營做支撐,螞蟻金服以戰略投資方式滲透到東南亞的電商平臺,這是發展東南亞移動支付的極好策略。”

相較而言,騰訊主打的“社交支付”,似乎在東南亞更難突破。

相較於電商的普及和更具兼容性的市場需求,“社交支付”這個場景似乎充滿了“中國味”。這讓騰訊能夠迅速分食移動支付的大陸市場,卻也讓其在東南亞市場拓展中稍顯“水土不服”。

支付出海,道阻且長

首先,是各國銀行以及互聯網科技公司推出的電子錢包和數字銀行。

比如,新加坡電信Singtel旗下運營著電子錢包Singtel Dash、菲律賓電信Globe Telecom推出了電子錢包GCash、由印尼電信Telkomsel以及4家本地銀行在印尼推出的被稱為“印尼國字號電子錢包”的LinkAja。

其次,是東南亞本土互聯網公司所孵化出的支付服務。

比如,東南亞網約車巨頭Grab和Gojek,都推出了打車支付服務GrabPay和GoPay。電商平臺Shopee推出了ShopeePay、有“越南版微信”之稱的Zalo推出ZaloPay... ...未來,本土的電商、外賣、旅居等平臺也有可能孵化出更多自己的支付平臺。

對此,資深產品經理貝貝認為,支付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本質是因為其作為支付工具能夠很好地服務於電商平臺的付款需求,而東南亞本土企業孵化出的支付服務,會是未來大陸兩大巨頭的強勁對手。

第三,則是本土數字銀行。

以數字銀行政策較為先進的新加坡為例,今年6月,綠地金融旗下的綠聯國際銀行(Green Link Digital Bank)成為新加坡首個正式投入運營的數字銀行。9月,網約車巨頭Grab和新加坡電信Singtel合作推出專注於零售市場的數字銀行——GXS數字銀行。

對於移動市場的本土化競爭,貝貝認為,用戶選擇移動支付工具最核心的需求是安全,因而本土工具在這方面大概率會比外來工更具有先天優勢,這種天然親近感在消費者心中很難被突破。

上述陪讀爸爸阿言就表示,自己在新加坡生活了六年,如今移動支付幾乎都會選擇PayNow,核心原因就是認為“本地推出的支付軟件總是更安全”。

而另一個挑戰大陸移動支付行業深入東南亞的因素,是移動支付與金融數字化的政策。

“移動支付所收集的數據涉及到本地用戶的消費數據和金融數據,關於這些數據的處理,以及整個移動支付市場化的進一步政策都取決於當地。”貝貝說,這也是國內移動支付行業在東南亞不得不面臨的變數。

誠然,東南亞移動支付市場的增勢確實令人歡喜。根據倫敦金融公司Boku和數字技術分析公司Juniper Research合作發佈的2021年移動錢包報告,東南亞是全球電子錢包增長最快的地區。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的電子錢包使用量增長超過311%,預計到2025年使用量將超過4.4億戶。

不過,這樣的增速也有東南亞市場原本數字化支付基數較小的緣故,增速並不可以一直保持。在市場增速天花板越來越近、競爭對手逐漸增多,以及政策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支付出海誰能笑到最後,目前還言之尚早。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飛豹”戰機前艙無女飛?她改寫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