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中國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中國社會高度數字化的十年,而數字化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僅是互聯網,乃至更多數字化企業的中後臺支撐能力,更是驅動他們發展的差異化競爭能力。在全天下都在進行“降本增效”的時候,基於技術是數字化企業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這個重要前提,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降本增效的“本”到底是什麼?

在這十年中,阿里雲用技術陪伴和支撐了很多數字化驅動型企業的發展。在這個“同行”的過程中,從宏觀到微觀都已經充分證明:全方位的技術能力就是數字化企業效能提升的發動機。

01什麼是增效降本的“本”?

數學世界有條公理是“可導必連續,連續不一定可導”,在企業管理世界中,也有一條公理是“增效必然降本,降本不一定增效”。

增效降本是指企業通過新科技、新方法等措施提升技術和管理能力,實現企業總體收益增加和單位產品成本降低的業務結果。

以“降本”為第一優先級目標的企業,往往結果都是出現了“長週期的創新枯竭”的窘境,因為企業經營中“增效”才是“目的”。正所謂“開源節流”這四個字沒有人反過來唸成“節流開源”的道理一樣,任何時候企業的第一優先級都應該是發展。

02 增效必然降本,

降本不一定增效

企業實施增效降本措施的目標是提升經營業績,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其本質包括:

企業總體收益增加,追求全局最優。

單位產品成本降低,促進業務提質。

可持續的效益提升,堅持長期發展。

企業核心能力增強,放大競爭優勢。

為什麼是“增效降本”而不是“降本增效”?

增效在降本之前,強調企業應倡導發展思維和增量思維。通過技術、商業、市場的不斷創新,增強企業核心能力,實現總體收益增加和單位商品成本降低,這是實現增效降本的正確路徑。在實際工作中,如將降本放在增效前面,易於將工作機械的導向簡單的縮減成本,忽視對多種增效措施的主動思考和實施。

03 為了無法測算的成本,重新理解企業科技成本

深入理解企業科技成本的性質、組成和分類,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企業科技成本不僅包括企業科技部門的成本,也包括企業業務部門通過科技能力發展業務的成本。

企業科技成本可以拆解為8個成本維度,其中:IT資源成本、人力成本、數據成本和資金成本與企業科技部門直接相關,是顯性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試錯成本和沉沒成本更多與企業業務相關,是需要被關注的隱性成本。

· IT資源成本:企業用於支撐IT系統建設和運行維護投入的設施費用。自建數據中心的費用和使用雲服務的費用屬於典型的IT資源成本支出。

· 人力成本:企業圍繞IT系統建設和運行維護投入的人力資源費用。

· 數據成本:企業對數據進行採集、分析和使用的費用,包括:數據獲取、處理、分析和搜索等成本支出。

· 資金成本: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費用,包括:資金籌集成本和資金佔用成本。

· 機會成本:企業利用一定資源生產一種商品,而失去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價值最高商品的代價。通過搭建敏捷高效的協同開發平臺,有助於快速驗證多種業務可能性,降低機會成本。

· 時間成本:企業從事一項活動使用時間的成本,即:該時間段內放棄機會的價值。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時間與價值創造密不可分,所以將時間成本從機會成本中分離出來進行關注。

· 試錯成本:企業不斷嘗試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成本。

· 沉沒成本:企業已發生並無法回收的成本,如:維護老系統投入的技術和人力無法重用到新系統中,帶來了沉沒成本。

如何用正確的姿勢來進行“降本”?企業需要建立全局視角的成本結構模型,形成面向業務的成本度量標準,為企業增效降本提供指引。切勿陷入局部降本的泥潭,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04 創業維艱,守成

不易

“少走彎路,就是成功路上最好的捷徑”。

企業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面臨大量的沒有創新性業務價值的 “降本陷阱”。如果將大量戰略性的資源投入到“重複造輪子”、“自建數據中心”等“偽戰略”方向上,不但造成了人力成本、時間成本、試錯成本的大幅增加,同時還放棄了自身原有的邊際成本逐步降低的“核心競爭優勢”。企業管理層應該 “堅決拒絕在非戰略方向上,投入和消耗戰略性資源”。

某頭部互聯網企業投入大量人力及資源進行底層技術自研,並在數據庫技術上取得驕人成績。但數據庫技術距離主營業務較遠,企業管理者對其感知不強。隨著業務發展放緩,企業縮減在底層技術自研上的投入,導致數據庫核心研發人員流失,原來引以為傲的技術轉眼成了公司負累,故障頻發、業務需求無力承接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業務發展,最終該企業選擇使用雲原生數據庫全線替換自研技術。

05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彼得·德魯克曾說:“比效率更重要的是效能,企業真正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所謂“增效”有兩層內涵,一是“增加效率”、一是“增加效能”,其中: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效能追求時間的節省和路徑的優化,創業企業管理層首先應該思考如何聚焦在“增加效能”、如何優化時間成本、如何降低試錯成本等關鍵“效能因素”。

06 快速增長,依賴邊際成本遞減

喬布斯曾說:“提升10倍可能比提升10%更容易”。高質量的“增效降本”是用創新型的技術來實現“數量級式”的效率提高,以實現單位成本下降。

企業通過擴充產品線、提升用戶規模等措施,實現用戶價值創造的邊際成本隨規模的增加而降低,從而開啟企業的高速增長。

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中的份額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也對產品穩定性和用戶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調動企業內外部資源滿足這些深層次的需求,實現產品的品質提升,例如:絲般順滑承接超大併發用戶訪問的能力,抵禦機房級故障的容災能力等,實現與競爭對手拉開能力差距,從而牢牢抓住企業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07 穩步發展,連續創新建立競爭門檻

企業大而全的投入無法帶來突破性成果,必然導致資源的浪費,也必將形成大而不強的結果,損害產品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方向進行高強度投入,非核心能力選擇外部優秀的資源進行合作,是更加高效和長期的增效降本發展路徑。

某頭部互聯網企業自建存儲系統,在支持該企業度過高速成長期後,無法滿足成熟期企業對穩定性和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如:經常出現文件丟失或不可用等故障,嚴重影響了業務可用性;無法使用更新型的機器、無法進行數據分層存儲,導致企業的成本優化方案無法實施。該企業選擇使用公共雲替代自建系統:由雲原生存儲產品保證穩定性,將SLA提升了3個數量級;通過對數據進行精細化管理,採用分級存儲技術大幅優化了存儲成本。

08 穿越週期,持續發展

“能夠穿越週期的都是堅持長期主義,唯有不斷創新才能避免平庸、保持領先”。

企業通過做成第二曲線業務,具備了穿越單個產品生命週期發展限制的能力,使企業基業長青成為可能。在第一曲線業務處於上升階段時,就開始佈局第二曲線業務。兩條曲線同時存在,使第一曲線業務可以為第二曲線業務的發展提供時間和資金支持,也能夠降低企業的試錯成本和時間成本。

09 居安思危,克服路徑依賴發展新業務

讓企業過去成功的方法和路徑,不但不能保證企業繼續成功,還可能導致新業務的失敗。第二曲線業務發展需要新團隊帶來新思考和新方法,開放地吸收企業內外部優勢資源為我所用,配套上鼓勵創新的組織激勵機制等措施,克服企業慣性帶來的路徑依賴,支持新業務突破成長。

某知名遊戲公司在沉寂兩年後,創作出現象級的遊戲大作,憑藉優秀的視覺效果和遊戲質量,快速收穫了上億玩家和數十億美金的營收,正是依靠公共雲的全球資源能力,實現全球五大區服萬臺服務器同時上線開服零故障,為業務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

10 總結

數字化能力已經是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生產力,圍繞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程度和投入方法是企業決策者必修的重要課題。

增效降本的本質是企業總體收益增加、單位產品成本降低、可持續的效益提升和企業核心能力增強。圍繞企業的科技成本投入,除IT資源成本、人力成本、數據成本、資金佔用這些顯性成本以外,時間成本、機會成本、試錯成本和沉沒成本這些隱形投入也很重要,全面而綜合地降低這些成本,進而實現效能的提升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

以雲計算為代表的科技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雲與非雲環境的技術代差在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都在以云為基礎進行開發部署,未來技術創新的戰場一定誕生在雲端。雲計算是先進技術的代表,是最重要的科技生產力,是打破企業技術慣性的工具,是加速企業穿越發展週期的新動能,是企業實現全面增效降本的利器。

相對於企業投入的科技成本總和,尤其是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試錯成本等,雲無疑能大大地縮短週期,同時帶來更好的穩定性,提供更新的技術能力、更好的客戶體驗。

雲不是數字化企業的IT戰略,而是企業級的發展戰略。雲帶來的是綜合成本的降低和成本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演變成雲原生企業,依託於雲的技術和AI,數據等能力進行創新,在最優的成本下推動企業更快地創新與發展,推動更高質量的社會進步。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這個“外行”憑什麼能迎著質疑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