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研發,我還是想做研發。”

即使已成為兩家上市公司的創始人,當朱江明被問到如果不考慮年齡、財富,最想幹什麼崗位時,這位橫跨安防、電動車行業的雙料創業者、億萬富翁、技術大佬沉思片刻,如是說道。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掌門人相比,零跑創始人朱江明身上有著典型的工科特色:喜歡技術解決問題,不喜歡研究人,是IT領域名副其實的大佬,但卻幾乎找不到什麼媒體曝光。朱江明也太低調了,創業20餘載,上市公司CTO,胡潤百富榜“認證”的億萬富豪,谷歌上卻只有不超過10頁搜索結果(還包括一位同名的戰地記者和另一位心理學家)。

而在輿論場渙散的注意力之外,零跑已悄然躍起:進入2022年後銷量穩定佔據第一梯隊,全球首發可量產無電池包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引領全球動力電池進入全新3.0時代,累計產量邁過10萬輛“新勢力生死線”,9月28日晚上剛剛發佈的中大型智能豪華純電動轎車C01預售期間收穫超過10萬訂單,憑藉這一系列亮眼的表現,零跑汽車更是在9月29日成為繼“蔚小理”之後第四家登陸港股的中國新勢力車企......

但僅在三年前,蹣跚上路的零跑和朱江明幾乎承受了整個汽車圈最洶湧的惡意。彼時,行業政策轉向,新車銷量遇冷,企業資金鍊吃緊......誰能想到,佈局了六大研發領域,經過五年多準備,規劃了四款車型,亟待一鳴驚人的零跑卻險些在起跑線上一切清零。

2020年春節,疫情襲來,萬物靜默。世界留給了朱江明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朱江明獨自面對深淵。

而在熟悉朱江明的人看來,這樣的低谷在他的人生戰績中幾乎從未有過。

本該最會講故事的人卻只講技術

當朱江明踏入汽車行業,適逢“互聯網造車”興起,風向對朱十分不利。

人們拿著PPT登上講臺,講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故事。講者動容,資本狂喜,觀眾窒息。理科出身的朱江明顯得落了下風。

其實,要說講故事,他朱江明也能講。眾所周知,零跑的技術背景來自大華。大華是全球頂尖的物聯網智慧互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內領先的交通智能綜合管控方案提供商,全球排名第二的安防設備製造商,在嵌入式、AIoT、視覺識別、人工智能領域深耕多年。而朱江明是大華的CTO。只要他願意,什麼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車路協同、人類出行大未來......如果撒開來講故事,相信車圈沒人能講得過他。

但他不愛講這些。

朱江明帶著零跑不去國外“求神拜佛”,沒有在斯圖加特、聖何塞、慕尼黑建立任何海外“研發中心”。他選擇自主研發,而且研發路徑不是“偏軟”的全棧自研,是覆蓋整個產業鏈條的“全域自研”。

他喜歡講如何依託中國製造優勢,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智能程度,如何利用大華嵌入式能力,如何做智能集成化,如何在中中國產業鏈中挑選頂級供應商。

比如,為了追求產品一致性,朱江明選擇了中國做發動機自動化生產線最好的大連豪森為工廠定製電驅動力總成一體化流水線。

為了實現真正的全車OTA升級,朱江明充分發揮“IT大佬”的能力,指導品牌從MCU(微控制單元)層面入手構建同平臺體系,最終達到從座椅控制器到後視鏡控制器、整車控制器、電機、電控等等,只要是車上能用到軟件的地方都能夠OTA的程度。這一點的確超過了一些僅靠預埋幾個傳感器等待後續升級的品牌。而正是由於對全產業鏈的掌控,零跑自己研發的大燈等零配件成本甚至比競爭對手低數百元。

不講故事,喜歡做事。朱江明說,他這是“IT人造車”。

疫情“幫了”我

2012年,新能源車發展正式列入國家級“發展規劃”。朱江明看到機會,決定造車。起初以汽車事業部的形式在大華內部存在,三年後,“零跑”正式成立。

一開始,他與合作伙伴決定先造“微型車”。想法很簡單:“兩個小牛電動車拼起來就是一個微型車”。然而由於政策等原因,這個計劃最終胎死腹中。好在朱江明同時有一個“為中國年輕人造自己的AE86和mustang”的想法,同步也在推進轎跑S01的量產計劃。於是,在2019年初,零跑在水立方發佈了第一款產品——純電轎跑S01。

然而,盛大的開篇卻並未迎來良好的開端。S01發售前後遭遇了一系列不順。當時,距離第一批新勢力成立已過去四五年時間,大眾與新勢力的蜜月期早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冷眼與質疑。與眾多競爭對手一樣,零跑也遭遇了銷售遇冷,融資受困,資質難產,圈內冷嘲熱諷等問題。

一時間諸多難題襲來,零跑面臨了創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回想到創業初期大華內部不少反對聲音認為“汽車這個產業太大了,我們碰不起!”,難道真的應了這句話?朱江明陷入了創業以來的至暗時刻。

當時,朱江明身上的壓力巨大。壓力來自資金鍊,來自輿論,也來自團隊的兄弟們。

零跑曾分享過一張創始團隊的合影,裡面有一多半的人是直接跟著朱江明從大華過來的。他們親眼見證朱江明在大華連戰連捷,事情幹一件成一件,這些兄弟們是衝他朱江明來的,這份信任他辜負不起。

但是支撐也來自兄弟。當零跑融資遇到困難,大華時期一同創業的好兄弟傅利泉允諾,如果再融不到錢,就算只靠私人注資也要讓企業撐過三年。

何去何從?一切還要朱江明自己一個人決定。2019年底,疫情突然來襲,全社會進入“靜默期”。朱江明在家中足不出戶閉關一個月,獨自面對深淵。

這一個月,他從頭開始梳理品牌的規劃,梳理零跑的技術儲備,梳理成本控制能力。當時,S01發佈已近一年,下一款產品純電小車T03也即將發售,預期會產生不錯的市場效果,而旗艦級的中大型SUV車型C11也在研發之中。是繼續主打轎跑,還是徹底轉向小型車,或是打造中大型旗艦車型?朱江明必須為企業決定未來。

最終,近三十年的創業經歷讓他相信:中國研發,可以。中國製造,能行。他決定,在當前產品T03發佈之後,立即衝擊山頂,直接把下一款產品推到極致,打造華人的豪車。因此,C11要成為一款國民級的豪華車型,還要與寶馬X3,奧迪Q5,奔馳GLC Coupe同臺競爭。很難,但是朱江明要上。

多年的研發經驗讓他深知:只要掌握核心技術,就能掌握定價權,就可以讓C11用一半的價格造出BBA同等豪華配置的產品。朱江明說,C11在設計之初就決定採用以往豪車才有的前雙叉臂後多連桿底盤。有了豪華底盤做基礎,內飾、電控等各方面做相應的調整就比較容易。同時充分分析產業鏈預測整車成本,通過自研、創新等方式降低成本,達到豪華配置的極致性價比。

最終,2021年9月28日,零跑C11發佈,硬是以15.98萬-19.98萬的售價躋身中大型豪華純電SUV行列。C11目前位列中級純電SUV銷量第二,超過了蔚來ES6等對手。行業和消費者給出的評價是,C11是一款“滿配”車型。

從0到1,兩次

實際上,朱江明的篤定並非沒有原因。早在創辦零跑之前,朱江明已是兩次創業成功的億萬富翁。

第一次,與摯友傅利泉共同創辦大華,朱江明是企業有且僅有的一名技術員。那個時候,中國企業對於“安防”的概念都很模糊,行業幾乎是外企的天下。朱江明帶領團隊先是攻克了安防領域的多媒體技術,開始生產視頻監控,DVR等拳頭產品。數年後,朱江明率團隊攻克了HDCVI技術,併成為國際標準。而朱江明本人也成為了嵌入式算法和計算機底層芯片級軟硬結合的權威。朱江明帶領的大華研發團隊從1個人到10個人再到3萬人。技術上的硬實力讓大華突破了外企包圍圈,奠定了大華安防行業全球第二的根基。

意外地是,“功成名就”的朱江明中途還不安分地來了個“二次創業”。他帶領一票兄弟殺入了電視機頂盒領域。當時,朱江明的部門獨立核算,他開始轉變身份,操心企業營收、負債、經營。當年的機頂盒領域競爭何其激烈,朱江明帶領團隊做到行業前五,順水推舟賣給摩托羅拉。兩年半後,朱江明帶著頂級跨國企業的管理經驗“衣錦還鄉”回到大華。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大華上市,後來成為安防行業全球第二,朱江明進入2013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那一年朱江明47歲。

第二年,48歲的朱江明拉開“IT人造車”的大旗,踏入純電汽車領域再次創業。

“損失了初速度,得到了加速度”

“IT人造車”的特點結果導向,從產業鏈經驗豐富,對產品製造有洞察。比如,朱江明很早就也看到了純電汽車在車身結構上的硬傷。

全球首款無電池包CTC技術

一直以來,車身結構是純電汽車“不能說的秘密”。因為電池包平鋪在底盤上,與底盤是承載關係,增加了底盤的負重,也讓車體更寬更胖,通過性更差。如何解決這一技術難題?CTC技術是答案之一。簡單來說,零跑無電池包CTC技術就是將電池的電芯直接集成在汽車下車身中,取消了獨立電池包,解決了電動汽車車身結構的痼疾。早在2015年,朱江明就從手機電池從分體式進化為一體式獲得靈感,創業之初就佈局研發。2022年,6年研發終成正果,零跑全球首發了無電池包CTC技術。

實際上,突破CTC技術,研發本身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考驗車企在電池行業裡的話語權。一般來說,電池包被認為是電池生產企業的“勢力範圍”。但朱江明認為,與電池企業相比,整車企業在設計上擁有更強的CAD和CAE(工業仿真)技術。

在一體式的製造上,也有最先進、噸位最大的衝壓設備,和精度更好的焊裝設備。只有整車廠商主導CTC技術才能做出重量更輕,剛性更好的汽車。最終,朱江明成功說服合作的電池廠商,讓零跑主導了CTC技術研發與製造,完成了這次關鍵技術突破。

朱江明喜歡舉例子,而他的例子往往也都理性而準確。在新的宣傳片《破風》中,他用自行車運動的破風手來比喻零跑在行業裡領頭。他用“失去了一些初速度,但得到了更大的加速度”來比喻零跑創業之路一開始的艱辛與現在的順暢。如今,零跑連續兩月位列新勢力交付量第二。朱江明的堅持,對技術的信念,“全域自研”的優勢,最終在市場和消費者這裡得到了肯定。

這一肯定離不開零跑C01的支撐。

在零跑C11發佈會整整一年後,2022年9月28日,零跑又發佈了旗艦轎車產品C01,依然是全系滿配,並且還搭載了CTC電池技術,再次被評為“良心”。

除此之外,這又是一款價格驚豔的豪華車型。起售價20萬區間內,麂皮絨頂棚、Nappa真皮方向盤、星空全景天幕……80項智能豪華配置,28個高精感知硬件,23項智能駕駛功能,別人選配他全系標配。

這一次,朱江明的自研和供應鏈功夫愈發純熟。零跑提出了“豪車平權”的說法,或許這是普通人入手豪車最容易的一次。

“我手抖怎麼辦?”

然而,IT大佬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誰能想到,在常人看來已經是成功企業家的朱江明,第一次在零跑發佈會上臺前竟然會手抖。

朱江明是一個成功的技術人、研發人、IT人,但他也有IT人的侷限。比如,在創辦零跑之前,除了大華的招股書上,我們幾乎找不到他個人的公開表態和宣傳。以上市公司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地位來說,他異乎尋常的低調。朱江明曾對媒體坦言,第一次發佈“凌芯”時,他甚至發現自己的手在抖,還詢問身邊人“我手抖怎麼辦”。

從上臺手會抖,到積極迎接挑戰,承擔更多責任,帶領公司全面提升。即便從外人的角度看,他的確不如某些BOSS那麼能層出不窮地製造話題,但也屬於“把做市場營銷的錢拿來造車了”的那一類。總的來看,無論是零跑還是朱江明本身,他的底色仍是技術,是全域自研,是自研自造,更是垂直整合。

尾聲

很多人問過朱江明,但他從未對外解釋過自己造車有什麼“初心”和使命,也不解釋為什麼在財富自由之後還要邁上新的舞臺。

他曾說過,在大華時有一個千億市值的夢,可安防行業整體市值只有千億,汽車業有大得多的體量。無疑,汽車是一個更大的舞臺,大到足以改變華人的生活,改變中國製造的全球話語權。如果說工程師是一種創造產品改變世界的職業,那麼沒有比汽車行業這個舞臺更適合“超級工程師”朱江明。

外界看到的是多面的朱江明。而我們最終看到的是一個挑戰者朱江明。這是一個外行迎著質疑實現夢想的故事。

可這夢想的動力是什麼呢?有人問過王石,在功成名就後是否想過去過充分實現自我的人生?王石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自己在經歷了哈佛煉獄般的留學之後才有了“活出兩次人生”的感覺。

或許有的人終其一生都要在挑戰中證明自己,或許零跑就是朱江明的“兩次人生”。

如今,承載著朱江明技術理想的零跑C01上市發佈,朱江明本人也敲響了零跑汽車在港交所上市的鐘聲,零跑的勢能被再次推高。行業仍面臨諸多的變數,他和他的零跑也將迎來新的挑戰。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美縫蠟是幹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