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觀察者網消息,美國當地時間9月27日,國會兩黨多名議員一起向總統拜登提交了一封聯署信。在信中,這些議員敦促拜登針對有關中國的投資行為下達更為嚴厲的行政命令。在這封聯署信上千名的有佩洛西、舒默、科寧以及共和黨議員費茨派垂克。他們表面上在擔憂美國的經濟,製造業和工作崗位等問題,但是核心問題最終還是回到了對中國的遏制上來。

這封聯署信中寫道,當美國將製造業和科學技術轉讓給其他國家的時候,正在上海美國自身的製造業、工人、供應鏈等等各方面。他們還認為白宮早就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干涉。而實際上,在上個世紀,美國工業製造業發展到了頂端,他們當時認為這種高汙染、高耗能,又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產業已經不適合美國了。

因此,他們將這些苦活、累活開始向亞洲地區國家轉移,也就是所謂的製造業轉移。而美華人則集中主要精力在金融、科技和服務業等輕資產高利潤行業進行投入和發展。數十年來,儘管美國沒有直接參與太多的生產製造,卻享受了最上游的發展果實,賺取到了最大的利潤,美國也得以維持其繁榮。

但是現在,美大陸部社會矛盾愈演愈烈,過度依賴印錢的模式已經無以為繼,因此美國政府希望通過製造業迴歸來增加工作崗位,以緩解嚴重的大陸矛盾。實際上,製造業迴歸在特朗普時期就開始進行了,只不過,現實要比他們的想象殘酷許多。

現在的美國並不是製造業最理想的投資地,簡單來說,製造業需要較低的人工成本,較高的效率,發達的社會供應鏈體系,以及廣闊的市場。而這幾個方面,美國都不佔有明顯的優勢,尤其是在人工方面,美國工人工資很高,他們遠不如亞洲工人吃苦耐勞,也沒有歐洲技工沉澱多年的技術水平。

所以,美國的製造業迴歸,並不順利。不過,美國政客卻非常看重這一戰略,堅定地推動製造業迴歸。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亟待解決的大陸就業問題,另一個就是要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

美國在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對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就是歐盟。二者之中,美華人最為忌憚的就是中國。中國發展的成績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實力,並且中國經濟狀況良好,不受美國的威脅和控制,大有全面趕超美國的趨勢。

美國目前在平等的規則之下,已經無法與中國進行正面競爭,所以他們轉而採取非正規、不平等的手段進行干預和限制中國。此次國會議員聯名上書,儘管說的很隱晦,但目的很明確就是限制美國企業甚至於其他國家的機構對中國進行投資。

因為他們發現此前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美國和歐洲仍舊有很多機構加快對中國的投資速度,這一點對於美國來說非常不利,因此他們希望拜登能夠通過行政命令來阻止國外機構投資中國。

當然,這個要求非常蠻橫,執行起來也不太現實,白宮方面並未做出迴應。美國的另外一個競爭對手是歐盟。很久以來,歐盟才被美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只不過這個對手既是自己的盟友,也沒有安全方面的威脅。

美華人現在感覺無法將企業從中國撤回美國,而歐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企業苦不堪言,正是招攬這些製造企業的好機會。於是,美國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向歐洲製造企業拋出了橄欖枝,以穩定的環境和較低的能源價格吸引這些企業。

目前已有大量歐洲企業對遷移到美國感興趣,並且已經有企業正在搬遷了。對此,歐洲媒體非常憤怒,美華人正在“挖牆腳”。他們驚呼:歐洲的經濟將因此而遭遇衰退.美華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連盟友也不會放過,此類事情已經發生了不止一回了。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開發一個帶積分的商城小程序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