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早在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佈擴大對華為的禁令以後,美國各大公司紛紛基於現有的考量而採取了行動。在趁著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前,華為對記憶體供應商、晶片代工方和晶片供應商等合作伙伴提出了加大供應的要求。

隨著9月15日禁令正式生效,部分受美國牽制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紛紛選擇了暫時放棄與華為的合作,但縱觀與華為有密切合作的美國供應商中,英特爾和AMD確是少有的幾家獲得了向華為出貨許可的美國公司。

逃過一劫的英特爾和AMD

AMD和英特爾已經向外界證實,它們已經獲得了對華為出口相關晶片的許可,這也是目前僅有的兩家公開表示可以繼續向華為出貨晶片的美國公司。

作為半導體行業中的常青樹,英特爾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旗下的晶片被運用在各行各業,而AMD近年來也奮起直追,在x86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兩家的主力產品都是CPU、GPU等。

英特爾和AMD顯然是華為PC業務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對於美國政府來說,直接禁止AMD與英特爾向華為出貨,對於華為PC業務絕對是很大的打擊,但事實上美國並沒有這麼做。

英特爾和AMD之所以能夠拿到對華為的出貨許可自然也不是因為美國政府的仁慈,實則是對利益考慮和權衡後的深思熟慮。保證美國企業能夠繼續獲利才是最佳的辦法,所以顯然是不能夠一禁了之。

來自外媒援引Intralink公司負責人Stewart Randall的話稱,美國允許AMD及Intel供貨,意味著美國審批通過的關鍵在於是否幫助華為自己造晶片。而這也是英特爾和AMD能夠繼續向華為出貨的原因。

在美國看來,AMD及Intel等公司對華為供貨並不能幫助提升華為造晶片的能力,只要英特爾和AMD停止供貨,華為的PC業務就將面臨停止,本質上英特爾和AMD的產品在目前的市場上是無可取代的,所以美國希望華為在這方面繼續依賴美國晶片。正因為看準了華為對英特爾和AMD的依賴,所以美國反而放心的繼續賣晶片。

高通美光傷透心

也並不是所有美國企業都有如此待遇,高通和美光就是如此。

在積極申請對華為出貨許可的臺積電、三星、高通、聯發科、SK海力士、美光中,且不說與美國一向親近的日韓供應商,就連同樣作為美國企業的高通和美光,目前仍然沒有收到關於出口許可的結果,業界甚至認為這兩家公司獲批的可能性並不大。

《華爾街日報》此前有過報道,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公司已經不止一次的遊說美國政府,呼籲政府取消對華為的晶片限制。在這一問題上,已經獲批出口許可的英特爾也持有同樣的觀點。

高通CEO表示,美國針對華為的相關禁令可能會把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最終削弱的是美國科技公司的實力。

實際上在美國看來,高通向華為供貨可能會幫助提升華為造晶片的能力,對幫助華為設計、製造自己的晶片產生正面效果。這對於美國希望華為在晶片方面繼續依賴美國的想法相違背,自然不可能獲批,基於這種考慮,臺積電、三星等公司也很難獲得出口許可。

擺脫束縛,自研已是唯一出路

作為目前華為營收重點的手機業務,預計在明年仍然還能夠買到搭載自研麒麟旗艦晶片的手機。在此前的“中國資訊化百人會2020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我們新一代麒麟晶片將會擁有更強大的5G能力、更強大的AI處理能力和更強大的CPU/GPU。但遺憾的是,因為美國第二輪制裁,9月15日之後我們全球最領先的終端晶片就無法生產了,下半年即將推出的Mate 40可能將成為搭載華為自研高階麒麟晶片的最後一代旗艦智慧手機,新一代麒麟晶片將成’絕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

也許餘承東說的很悲壯,但也正是因為在多年前選擇了自研這條路,目前華為的主營業務才不至於被一棍子打死,這也才有了目前華為不妥協的資本。

閉門造車不可取,拿來主義更不可取,想要徹底擺脫束縛,還需要國內各個行業一起努力。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公(域)私(域)合營”,這條路電商能走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