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8月12日,位元組跳動以數億元對價完成對百科名醫的全資收購,據天眼查披露的收購金額為5億元。集流量與資本於一身的位元組跳動入局網際網路醫療,一時間成為各媒體的熱議話題。

其實,網際網路大佬入局醫療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2014年,以BAT為首的網際網路巨頭就開始佈局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因此,2014年也被稱為網際網路醫療元年。雖說網際網路醫療倍受資本青睞,熱錢湧進,燒錢換流量,明星專案頻出,但其普及率卻不高,據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2009年的移動醫療滲透率為0.52%,而2018年為0.85%,八年的時間滲透率僅提高了0.33%。

1

有業內人士指出,位元組跳動在網際網路醫療賽道有革命性的看點包括:一是基於資訊流和醫學知識圖譜,特別適合大資料應用;二是基於使用者習慣滲透和患者教育,可能形成最大的、豐富的患者組織。針對網際網路醫療專案的這些模式和變化,將徹底擺脫當前一些網際網路醫療專案缺少透明的醫學知識圖譜,業務展開強烈依賴於現去捕捉、拉攏醫生等弊端。

但各類提早佈局的玩家們,都在用自己的策略打差異化,但只憑借一起收購,位元組跳動在醫療健康賽道里還算不上“重磅玩家”。位元組跳動要面對的不僅是先入局的巨頭,還要平衡這個領域的專業化和商業化。這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成功先例的難題 。

2

線上的專業度仍難以與線下媲美一直都是令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十分頭疼的事。比如,線上問診等環節可能存在交流不夠深入,了解病情有阻礙等方面的弊端;而科普內容也有可能存在知識謬誤等原則上的問題,最典型的是,丁香醫生實驗柿子和螃蟹能不能一起吃的視訊被打臉事件,已為業內熟知。

由此,可能會給網際網路醫療打上信任度不夠高的標籤,從而影響使用者對行業本質的認知,阻礙行業良性迴圈的建立。畢竟,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最終都是需要依仗消費者來支撐。

除此之外,變現難也是網際網路醫療的通病。當前網際網路醫療的虧損已是行業普遍現象,業內頭部平臺平安好醫生,5年累計虧損了近40億;阿里健康作為業內市值最高的玩家,同樣連年虧損;曾經似乎能給行業帶來一絲盈利前景的微醫,在2016年對外公佈了全面盈利的訊息之後,截止目前從未對外界公佈這一資料;此外,有訊息傳微醫將推遲上市時間至2021年初,且不論訊息真假,但這可能會使得外界更加關注它的基本面。

由此可見,雖說無數的資本、公司和創業者前赴後繼投身其中,但網際網路醫療的商業模式,盈利問題仍然困擾著整個行業。

網際網路巨頭們擅長找到使用者的痛點,卻難以在醫療健康領域找到自己的支點,位元組跳動作為網際網路醫療的新人,前人沒有留下完美的成功案例,可以說沒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條件。前輩們熱錢湧進,燒錢換流量,明星專案頻出也沒能挽回局面,或許比起“如火如荼”,“細水長流”才是這個行業未來的主要節奏。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門店引流難?他們正在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