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去年5月份美國宣佈華為公司及其多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在經過長時間的博弈最終還是在9月15日生效,我們看到這次華為在手機終端面臨美光公司、三星、LG、SK海力士和臺積電的斷供。

業內分析師指出這次華為手機業務並沒有“B計劃”,最壞的打算甚至是要退出手機市場。面對各方的質疑和猜測華為按部就班的召開了開發者大會,在會上我們看到華為在鴻蒙2.0和車載互動系統上面的創新。這樣的操作也是避開了“無芯可用”的尷尬,另一方面也讓大家看到了華為軟體設計上的不俗表現。

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率先受到影響的卻是美國多家科技巨頭,在九月初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5.7%,相對應的市值暴跌1000億美元。即便是美國對多家科技公司補貼高庫存造成的損失,但228億美元只不過是“杯水車薪”,除了大量的庫存佔用現金流,在市場開拓方面更是喪失了最佳時機。

作為全球先進的荷蘭ASML公司高層宣佈:將與中方加快半導體業務的開展,未來將會在中國設廠改變現在光刻機“一機難求”的情況。德國晶片巨頭英飛凌公司更是直接向中國丟擲橄欖枝,宣稱自己的技術100%可控,言外之意就是想要尋求與中方的進一步合作。3000億美元的晶片進口市場成為吸引國際巨頭在華投資的最大籌碼。

禁令生效還不到一週的時間,像是美國晶片企業ADM和Intel都已經獲得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那可想而知兩家公司在之前就已經提交申請。相比華為的從容不迫,特朗普終於“坐不住”了!

這次晶片恢復供應雖然都是以PC端晶片為主,但從美商務部釋放的訊號來看除了美國企業施加非常大的壓力外,歐洲半導體巨頭的發力也有很大的作用,這次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將會失去半導體市場的主動權。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迎來生機!中科院宣佈後,任正非也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