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校對:百味

據多家外媒報道,8月29日,擁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的埃隆·馬斯克在釋出會上,向全世界展示了旗下Neuralink公司開發的介面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裝置。此次釋出會受到極大的關注,比起2019年這個產品首次亮相的情況,現在的技術才真正靠近馬斯克的夢想。

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

腦機介面,就是一種通過大腦(人或者動物的)與外部裝置直接連線而實現大腦與裝置之間的資訊交換。這個概念已經存在許久,但是卻不曾被人們熱議,一直到20世紀九十年代後,才慢慢開始出現階段性成果。

在2008年,神經學家發現猴子可以操縱機械臂餵食的技能,這代表著人將動物大腦與裝置相連的實現已成為可能。2016年,馬斯克透露了想實現人腦與機器互動的想法,2019年,他的公司才真正受到關注,原因是因為Neuralink公司使用一個外科手術機器人,把“薄紗細線”植入了生物大腦,並與外部計算機處理單元相連線。

實際上,Neuralink公司並不是孤獨前行。2016年,由馬斯克和其他8人在舊金山聯合創辦的Neuralink公司,不僅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聯合研究,還僱傭了一批在這個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共同參與。

入侵,無創,誰可?

據研究人員介紹,新的裝置採用了無線技術,微型晶片僅有硬幣大小,通過將晶片植入人腦,實現資訊互動。而這項技術比起現有的深部腦刺激技術,對大腦的損傷可能更小。

馬斯克認為,該項技術不僅可以實現直接的腦機通訊,還可以用來檢測身體資料變化,對健康有益。而公眾對晶片的電源能力提出疑惑,馬斯克則解釋稱:顱內晶片獲取電源可以通過面板無線充電。

技術難度並不是Neuralink的晶片最難攻克的問題,而是晶片的插入需要“開啟人類的頭顱”,這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並且一旦植入,神經有被“篡改”的可能,很少人會願意接受。

比起這種侵入式的方式,馬斯克競爭對手的無創耳機似乎更良性一些。Neuralink公司競爭對手NextMind公司代表認為,侵入性植入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可能引起感染、炎症等病症。

不過從馬斯克本人以及Neuralink已經公佈的訊息來看,該公司從事的是醫療方面的研究,可以幫助對抗人類記憶衰退等神經疾病。如果說它的安全效能夠得到保障,那將成為造福人類的偉大發明。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適合年輕人的千元5G手機華為暢享20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