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中國薄弱的基礎技術與基礎工業之下,中中國產晶片的發展尤為艱難。加之海外技術壟斷,以及對中國技術企業的打壓,中國的半導體發展遇到不小的挫折。現在,中國晶片需求量全球第一位,而晶片自給率卻不足30%。這就使得中國每年需要耗費2000億美元,用於進口晶片。

這是中國晶片產業的不足,必須要正視。但近年來,中國也取得了許多值得稱讚的成績,同樣需要重視。近年來,中國在碳基領域的突破引人矚目。5月,北大關於全新碳奈米管制備方法登上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而中科院也因在碳基晶片技術上的突破,而成功刊載於《Science》之上。

近日,北京大學成功研發出抗輻射奈米管電晶體與積體電路,因此登上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碳基半導體抗輻射是一項世界性難題,而北大團隊的成功突破,意味著中國在碳基方面的研究再次取得領先。這一研究成功,在核工業這類高輻射行業有廣泛應用空間。

碳基被看做未來矽基晶片的接替者,是未來晶片行業的一大發展方向。藉助碳基技術,中國晶片產業有望從材料起步,達到完全突破,從而做到直道超車。因此,業界對於碳基技術格外關注。不過,碳基技術距離實際應用,還需要不少的時間。近日,上海新陽在光刻膠領域的突破,更能解燃眉之急。

光刻膠是晶片製造過程中,所需的重要材料,長期被日本企業壟斷。而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新陽已在光刻膠領域小有成就。近日,上海新陽更是將通過向特定物件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最高15億元資金,進一步增強其在光刻膠領域的實力。

據悉,上海新陽募集的7.32億元資金,用作積體電路製造用高階光刻膠研發與產業化專案。多年來,中國中低端光刻膠發展迅速,但在高階光刻膠領域卻遲遲難以突破。若是日企對中國的高階光刻膠出售受阻,那影響不容小視。

已成為中國光刻膠巨頭的上海新陽的這一舉措,無疑將填補中國空白。據悉,積體電路製造中ArF幹法工藝用光刻膠、3D NAND臺階刻蝕用KrF厚膜光刻膠是本次上海新陽高階光刻膠專案的,兩大目標。北大團隊與上海新陽的成績令人欣慰,給中中國產晶片的發展帶來了曙光,也期待更多半導體及相關企業,都取得更多的突破。

最新評論
  • 1 #

    中囯加油!一定能研製成自己的晶片,達到更多的新突破

  • 2 #

    中國加油,晶片加油。

  • 3 #

    能設計晶片,但不一定製造出來。

  • 4 #

    有好訊息,就是幹不出來

  • 5 #

    好好向中國足球學習!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所有人,你手機裡有“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