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者|魏曉

根據市場訊息,過去幾個月來,騰訊一直在推動鬥魚與虎牙的合併,或最快在今年底、明年初將完成合並。並且騰訊亦尋求成為合併後公司的最大股東。

可見,馬化騰整合遊戲直播賽道的決心。

而一旦鬥魚、虎牙完成合並,這將會是首次由騰訊一手主導完成的投資標的網際網路整合併購。

在這背後騰訊的投資策略亦發生了悄然轉移,相較以往的廣撒網,騰訊開始收網。

合併邏輯

推動鬥魚、虎牙合併,騰訊的動機很明確。

一方面,騰訊希望儘快結束遊戲直播賽道“左右互博”的局面。

基於過往內部賽馬文化,同時在外部投資策略中騰訊又信奉全面落子,多點開花,於遊戲直播賽道,騰訊不僅分別投資了虎牙、鬥魚,亦在內部扶持出企鵝電競,以逐鹿並實現對市場的全面佔領。

但尷尬在於多點開花後,尤其是虎牙、鬥魚均成長為行業頭部並完成上市之時,新的問題暴露在大家長騰訊面前。

目前虎牙、鬥魚同質化嚴重,並且作為獨立的上市公司都有業績壓力,需要對彼此的投資人負責,這導致在同一個盤子掘金的雙方在競爭層面是勢同水火。

放在增量市場,騰訊還可以放任虎牙鬥魚自由競爭,但誰都知道,現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的退潮,整體市場早就不可逆地邁入存量時代。虎牙鬥魚的激烈競爭,對於騰訊而言會產生更多的內耗,比如抬高主播簽約成本等,從而影響騰訊的整體利益。

另一方面,即便虎牙、鬥魚在當年的遊戲直播混戰中突圍而出,雙方此前共拿到遊戲直播市場80%的市場份額,但目前遊戲直播賽道本身卻正在被以快手、B站、位元組跳動為代表的新生代玩家所強勢進攻。

且不說虎視眈眈的位元組跳動本就是騰訊目前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快手、B站雖然也有騰訊的投資,但一個事實是騰訊在快手、B站上並未取得足夠的話語權。

直觀體現是,在2019年第四季度,快手遊戲直播宣稱日活已經超過了鬥魚和虎牙的日活之和,但騰訊對快手的投資比例卻是屢談不攏。

這意味著在遊戲直播賽道上,騰訊仍然不能完成理想中的收割市場。

於是推動虎牙、鬥魚合併,通過整合降低內耗提高戰鬥力,也就提上馬化騰的日程。

在大股東意願強烈牽頭推動的背景下,對於虎牙、鬥魚而言,其實根本沒有選擇空間。

目前騰訊已實現控股虎牙,擁有虎牙50.1%的投票權,並且截至2020年3月31日,騰訊擁有鬥魚38%的股份,是鬥魚第一大股東。這是表面上,騰訊擁有的籌碼。

本質上,對於虎牙、鬥魚這種遊戲直播平臺而言,騰訊本就控制著核心內容命脈——遊戲。

兩者合併,並與企鵝電競進行整合基本已成定局,即便多方有可能依舊保留原有品牌,如何爭奪並保證彼此在將來合併後的權重話語權,才是虎牙、鬥魚當下的頭等大事。

孰強孰弱

還是讓資料來說話。

市值層面,目前虎牙55.11億美元,鬥魚46.96億美元,兩者相差不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鬥魚逐步拉近與虎牙的市值差距,主要是得益於今年以來累計收漲約75%,而虎牙今年以來累計收漲僅為40%。

營收層面,虎牙2020年Q1總營收為24.119億元人民幣,同比47.8%,鬥魚2020年Q1總營收22.78億元,同比增長52.98%。營收規模也是相近,並都擁有一定較高的增速。

雙方均高度依賴直播收入,虎牙當季直播收入22.7億元,佔整體營收比重94%。鬥魚當季直播收入21.13億元,佔整體營收比重93%。

盈利層面,Non-GAAP下,2020年Q1虎牙淨利潤2.63億元,鬥魚淨利潤2.97億元。在淨利潤上,鬥魚首次超過虎牙。

在使用者規模上,截至2020年3月31日,虎牙直播月均活躍使用者數1.51億,移動端月均活躍使用者數7470萬,付費使用者數610萬。鬥魚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量為1.581億,移動月均活躍使用者數達到5660萬,平均付費使用者數量達到760萬。

在付費使用者數量和使用者運營深度方面,兩家公司總體趨勢與以往一致,鬥魚付費使用者數量更多,但單使用者付費額相對較低,虎牙則與之相反。虎牙本季度ARPPU為372.9元,鬥魚本季度ARPPU值則達到278元。

雙方同時面臨使用者天花板。環比來看,虎牙平均月活相對上一季度僅增加100萬,鬥魚平均月活相對上一季度下滑770萬。

甚至就連遭受監管處罰上,兩者的步調也是出奇的一致。

6月23日,國家網信辦釋出訊息稱,已於近期對國內31家主要網路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進行全面巡查。其中,發現虎牙、鬥魚等直播平臺存在傳播低俗庸俗內容,未能有效履行企業主體責任,國家網信辦表示,已依法依規約談上述平臺企業,相關企業將被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使用者註冊、封禁主播等措施。

整體來看,虎牙、鬥魚在各個維度層面資料差距並不明顯。這意味著在即將合併的這段時期,雙方都勢必更加積極競爭,以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的籌碼。

騰訊收網

積極推動虎牙、鬥魚合併背後,當用戶時長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競爭主要維度時,騰訊向外界傳達了其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戰略/財務投資者角色這一強烈訊號。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騰訊表現出來的投資策略是財務性的、戰略性的投資,並不謀求控股權。

這種投資風格,用馬化騰自己的話來說便是,將半條命交給生態合作伙伴手上,騰訊去賦能合作伙伴。

而不像阿里通常以全盤收購的方式將投資標的納入到整體版圖中。

業內亦時常拿騰訊與阿里就投資風格方面進行對比,稱前者來自金星,愛神,風格內斂,徐徐佈局綿裡藏針水滴石穿,稱後者來自火星,戰神,風格外向,攻城掠地呼嘯而來旌旗招展。關鍵區別就在於是否追求控制權。

但現在,騰訊的投資策略趨向於更加主動,開始強調追求控制權。

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騰訊的確收到了極高的投資回報。根據騰訊Quattroporte劉熾平所說,截至目前,騰訊投資企業總計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160多家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

但這同樣是雙刃劍。

資本投資產生的回報,相當於他人藉助騰訊的資本、流量完成突圍,這並不代表騰訊本身創新力,甚至一定程度上伴隨著騰訊在投資生態合作伙伴中取得了大量成績,騰訊在資訊流、短視訊等多個新興賽道頻繁失手,產品戰鬥力出現了肉眼可見的下滑。

另外,即便投資標的在外界看來以“代理人”身份幫助騰訊在某些權重賽道卡位,並實現與強敵對抗,比如拼多多、京東之於電商之於阿里,快手之於短視訊之於抖音。

但事實上,騰訊對這些優質的新興明星網際網路公司是缺乏足夠的話語權。

在移動網際網路越發呈現無邊界競爭趨勢下,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早已沒有“站隊”一說,彼此都互為競爭對手。

所以,騰訊主動求變。

今年3月拼多多的定向增發,以及今年5月京東的增發,6月蔚來的增發,騰訊也都進行了增持,這讓它所持有的股份不被稀釋,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比例,保持較高的話語權。

同時加強自身體系控制。

除了推動虎牙、鬥魚、企鵝電競合併之外,今年4月份,騰訊以強硬的姿態接管閱文,再到今年7月底,騰訊發起了對搜狗的全資收購,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騰訊正從“非正式帝國”轉變為“正式帝國”。

只是在這一過程中,難免震盪。

閱文的吳文輝已經出局,到了虎牙、鬥魚、企鵝電競這裡,究竟又會是誰落寞出局。

(實習生朱君亦對本文有貢獻)

最新評論
  • 1 #

    兩者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虎牙,主要是沒有那麼多的廣告,介面看著舒服一些。

  • 2 #

    怕是以後要花錢看直播哦

  • 3 #

    合併了,直播行業就又是在騰訊的手裡。真的佩服馬化騰 大佬

  • 4 #

    鬥不過,就收購,很騰訊

  • 5 #

    難受,合併了看誰是個問題,好主播太多了,看不過來

  • 6 #

    文森特逃脫鬥魚訊息又來麼

  • 7 #

    所以,熊貓TV是騰訊搞倒的?

  • 8 #

    最頭疼的就是主播可,失去了議價能力。

  • 9 #

    以後會不會看直播也要會員!不然廣告不斷?

  • 10 #

    什麼時候tx才能倒閉

  • 11 #

    那以後是不是就叫豆芽直播了?

  • 12 #

    所以大仙又變成鬥魚了

  • 13 #

    以後就叫豆芽直播

  • 14 #

    沒有競爭怎麼有進步呢

  • 15 #

    480P以後免費720P會員制1080P超會專享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通達信手機APP指標,惡狼主圖指標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