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昨天上海中小學生試執行網課,家長們經歷了一天的雞飛狗跳。電視、電腦、手機、ipad輪番上陣折騰地爹孃精疲力盡。隨後,一些眼尖的家長髮現微信出了新功能:上課直播跟健康收集。前者用來上課,後者目測具有打卡功能。

難道微信這是要搶釘釘的飯碗,吃釘釘的飯,讓釘釘無飯可吃?微信難道你忘了釘釘自從接下給小學生直播上課,收集作業的活,所經歷的一切了嗎?

當初教育部剛提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後,釘釘就雀屏中選,成了第一隻在風口裡飛起來的豬。(飛豬旅行,我不是針對你)。那時的釘釘按耐不住滿心的歡喜,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惹到了最不能惹的一個群體:小學生。

帥不過3秒,釘釘立馬見識到了史上最嚴重的網暴。從一個接近5分的口碑軟體,一路被刷到了接近0分的垃圾軟體。就連釘釘引以為豪的logo小翅膀都被黑成了新冠禍首蝙蝠的樣子。

釘釘不甘心,釘釘被激起了強烈的求生欲,先是拉下臉線上賣萌,說自己還是個5歲的寶寶,求放過。看小學生依然不為所動,乾脆出了個視訊線上跪地喊爸爸……

對手都卑微到跪舔了,換了任何一個成年人,哪怕心裡依舊不爽,嘴上也只能大度:算了算了,翻篇吧。

偏偏對手是小學生,至今這篇都沒翻過去,釘釘的評分也就始終沒突破1.5分。

釘釘的遭遇有人同情嗎?沒有人同情,各種教育APP和直播平臺、溝通軟體此時對釘釘的感想只有5個字或1個字:“羨慕嫉妒恨”或者“恨”。

於是當各地教委紛紛放出風聲,敲定3月2日正式雲開學的時候,所有相關不相關的APP都像鯊魚嗅到血一樣一擁而上。

釘釘:pick me!我是天選之子。評分雖不行,上課第一名。

bilibili(嗶哩嗶哩):我有群眾基礎,我的使用者是小學生的爹爹和媽媽,直播不卡頓,回看2倍速,I can,I up!我行,我可以!

曉黑板:我可以模擬上課舉手,老師點名才回答。我,為線上教育而生。

騰訊課堂:我,我努力過了,小學生都喜歡QQ,你們考慮一下。

微校:我希望用我的人多一點,但是也不要太多,別超過伺服器最大負荷。最好的情況是:我能負擔500人,線上人數499。

微信沉吟不語,看著小弟們歡呼雀躍,這幫小崽子們瓜分的都是他的蛋糕。微信很篤定,他不喜歡正面出擊,向來都是降維打擊。

我問過一個初三學生,他告訴我:這兩年過年,長輩都喜歡用微信發壓歲錢,年三十還有長輩在群裡發200塊一個的紅包,大家拼手氣搶。雖然QQ也能發紅包,但長輩不在那兒發。

這次網路直播大戰,微信也是不聲不響地出了“上課直播”跟“健康收集”功能。微信的使用者數量太龐大了。作為一個有正常社交的成年人,手機裡可能沒有釘釘,卻必定有微信。老師也一樣,如果微信一開始就有直播課的功能,其他軟體根本沒機會。

但我卻發現新功能詭異的一點:並不是所有的群都有這個功能,只有確實是具備教育功能,有老師的群才有這個功能。

我微信裡大概有大大小小不下100個微信群吧,有親友群,媽媽群,閒聊群,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業務群。不是所有群都有上課直播功能,只有確實是跟孩子學習有關的群才有這個功能。

起初我以為是根據群人數決定的,這也是最容易區分的引數,但很快就發現並非如此。開通直播功能的群最多有100多人的,最少有隻有7個人的。

然後我以為是群暱稱的關係,是不是有XX媽媽,XX爸爸這樣的更容易開通。也不是,幾個媽媽群都沒有開通這個功能。

說回雲開學,如果跳出純粹的學習視角來看,就能發現:

首先,這是一波拉動內需的好機會啊!

本來大人小孩宅在家裡,基本也不花什麼錢,也不幹什麼事兒。大家都不花錢意味著很多小企業活不下去,國民經濟就停擺了。而一旦小孩都雲開學,教育培訓機構跟平臺立馬獲得一次集體洗牌的機會。

各大APP面前也多了一塊巨大無比、香噴噴的大蛋糕。這個市場是憑空出現、從天而降、還未被完整瓜分過的藍海。一個新的風口產生了,原本就做好了準備的釘釘第一個一飛沖天,其他小平臺也艱難地一邊做準備一邊往風口爬,而本來就已經是航空母艦的微信也並不打算放棄,它想的不是要分一杯羹,而是挖走大半壁江山。

這次疫情確實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怨天尤人不是中國人的作風,對整個國家來說更是失之東籬收之桑榆,能找補一點是一點。餐飲業損失了,線上買菜賺了;汽車賣不掉,咱就改生產口罩;線下教育涼涼了,線上教育正紅火,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雲開學還從意想不到的方面拉動了內需。從昨天試課,我身邊的媽媽就開始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買買買,而且全是數碼大件: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印表機、投影儀甚至電視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雞血的父母才是第一生產力。

最後,一家有一個或者兩個需要上網課的小孩,爹孃就死心了,不會老惦記著帶他們出去東遊西蕩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AppGallery才是華為釋出會背後的主角,能靠它甩掉Google Play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