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剛剛過去的618大促,本應該是商家賺的盆滿缽滿的時期,但從最近幾天的訊息來看,陸續有天貓店家在知乎上發出各種靈魂拷問,為什麼運營這麼難?

小編倒是認為,店家覺得運營難,無非是算來算去不賺錢。那麼,大家吐槽的“難”背後到底有什麼問題呢?

從知乎裡的提問和回覆來看,有人說作為小賣家,真的是很難做,淘寶、天貓的運營模式就是這樣,需要店家自己做選擇,什麼品類、什麼渠道之類的,並沒有實質性的資料參考,弄不好的話,消費者也不買單。

不過,小編身邊的幾位京東的店主朋友卻反映不一樣,他們從事的只是服裝、小家電之類的實體小生意。聽他們說,京東無論日常運營還是618、雙11這些節日促銷,給出的優惠促銷都很實在直接,這樣我們的買家也有保障。

另外,雖然小編朋友的公司不是什麼大公司,品牌也不大,但是京東會通過大資料,洞察使用者需求,跟朋友公司合作生產定製的產品,所以很好賣。

小編查了下,京東在很多傳統實體經濟產業方面,的確有不一樣的運營模式,比如小編的京東品牌商家朋友所說的家電,今年在京東618大促期間,聯合國內外知名家電品牌廠商提供C2M反向定製的京品家電,銷量佔到了整體成交額的25%。

說來說去,個人覺得應該是現代零售電商平臺的模式出現問題,像淘寶、天貓一直是以原來的單一模式跟商家打交道,吸引力會越來越小,效益空間變窄的情況下,還沒有更新的方式來拓展,可能就很難再有新的經濟推動力了。

不過像京東這種通過大資料手段,反推傳統實體產業的做法,確實比較靈活,品牌商家會有新的入駐生機,發展起來會更長遠吧,你認為呢?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繼實體店之後,“這一行”也面臨危機!除了電商,還有這幾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