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9年,美團宣佈Web網站、APP、線下觸點和互動入口全面變黃。隨之而來的,是美團實現從流量到品牌的一體化。

2020年3月10日,支付寶也宣佈“變身”,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宣佈支付寶App將進行改版升級,強化生活服務,並確立了“打造全球最大的數字生活開放平臺”的最新目標。

改版後的品牌色不僅由淺藍色變成亮藍色,首頁還新增了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生活服務版塊。

支付寶入局本地生活,意味著阿里開始與美團短兵相接,強勢侵入對方在本地生活領域的份額。

阿里的野心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無論是十年前數度投資美團(後馬雲9億美金賣出美團所有股份),還是扶持口碑,收購餓了麼,都是為了補全這塊拼圖。

自2019年以來,阿里生態就開始為餓了麼口碑訂單和使用者進行輸血。

根據阿里財報,2019年第一季度,大約30%的餓了麼總訂單是通過支付寶和淘寶App生成的;2019年第三季度,餓了麼口碑餐飲配送業務的新增使用者中有約39%來自支付寶App。

根據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檢測平臺Trustdata統計,2019年第三季度,美團外賣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60.1%提升至65.8%,競爭優勢進一步得到穩固。

而極光大資料釋出的《2019外賣行業下沉市場分析報告》也顯示,下沉市場中首選美團外賣的使用者佔比達73.7%,首選餓了麼的使用者佔比僅為24%。

另一方面,據QuestMobile釋出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團日活使用者數已達6985.86萬,即將突破7000萬大關。而同期餓了麼日活使用者數為1097.03萬,僅為美團的1/6,在目前四大生活服務類APP中處於第三位,甚至低於福斯點評的1317萬。

一個數千億規模的市場,外加海量的物流、使用者資料,奈何餓了麼口碑不爭氣,於是阿里準備動用支付寶這個大殺器親自下場。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支付寶團隊在合併整合餓了麼口碑團隊上花了很多時間很巨大的精力。

那麼,“複製”美團的支付寶能否超越美團?以下我們逐一來分析。

本地生活值得重視,收購業務卻乏善可陳

我們先來看一下組織、人事部署。

今年2月24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宣佈全資收購客如雲。成立於2012年的客如雲一直致力於為餐飲、零售、美業等連鎖企業,提供軟硬一體的SaaS整體解決方案大概服務超過了50萬家商戶。

阿里收購的金額據傳在8億元左右。

從佈局上來看,在客如雲的收購完成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形成餓了麼到家業務、口碑到店業務、蜂鳥本地即時配送和客如雲數字化工具為一體的產品佈局。基本上做到了“完美複製”美團點評的產品佈局,但光有產品是不夠的,本地生活領域本質上是一個服務,而服務是需要“品質”的,品質則需要時間。

所以到隨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迅速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3月6日立即宣佈了口碑和餓了麼融合並調整為三個事業群:到家、到店、商家中臺和創新;另有三個事業部:物流事業部(即時配送事業部),新零售和生活服務。

人事方面,阿里對於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也進行了多次升遷和任命。

2020年1月8日,據相關報道,螞蟻金服CEO胡曉明(花名孫權)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王磊繼續擔任本地生活服務Quattroporte,或向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和胡曉明雙線彙報。

另外,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各項業務佈局,未來或許將由胡曉明來牽頭協同,下一步將對飛豬、淘票票進一步整合,以此全面對抗美團。

3月6日,有訊息稱,原車好多COO雷雁群目前已經加盟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任副Quattroporte,職務為餓了麼線下負責人,負責地推團隊。原餓了麼團隊王景峰、徐贇贇、郭朋、陳章慶四個大區經理將在雷雁群入職後,改向雷雁群彙報,雷雁群向王磊彙報。

值得注意的是,3月6日,阿里官方還發布的全員郵件宣佈了新一批晉升為M5-M7的管理層人員名單,其中,王磊晉升為M7(資深副Quattroporte),淘寶天貓Quattroporte蔣凡、阿里創新事業群Quattroporte朱順炎也晉升為M7。

三人的晉升,也意味著阿里把本地生活業務的權重擺上了與電商同重的位置。

但重視是否就有效?也未見得。

即便是阿里本地生活業務現在的骨架核心餓了麼在收購前都尚有衝勁,在高調委身阿里後反而頹勢盡顯,在地方業務上與美團拉開了不小的距離。

親兒子口碑不給力,養子餓了麼又開始顯露一副紈絝相,本地生活這個局阿里不想丟,所以只好讓集團最有“出息”支付寶出手相救了。

定型的支付工具,轉型恐不易

如果你在3月10日支付寶開完釋出會後更新下載了最新版本的支付寶,恐怕會發現首頁應用中心的佈局,從之前的12個,變成了15個,這和美團的首頁佈局是一模一樣的。

預設增加了多個生活服務板塊,包括外賣、美食/玩樂、酒店住宿、市民中心等入口。官方的說法是讓第三方服務獲得更多曝光的機會,不知道你們的感受如何?反正我不喜歡,堂堂阿里居然抄美團的作業?

本地生活會成為下一個優酷嗎?眾所周知,優酷併入阿里後,從當年視訊行業的老大,到現在被愛奇藝和騰訊視訊超越和壓制,而且近期高層變動讓優酷的內容戰略又一次擱淺。優酷的沒落是個既成事實,業內普遍已經並不看好。

根據《財經》雜誌去年對餓了麼CEO王磊(花名昆陽)的一次採訪,在涉及到市場份額、預計投資力度的問題時直言:“我們已不再關注份額。”此間的話語耐人尋味。

要知道此前,餓了麼的重點一直就是奪回市場份額。王磊認為外賣市場“50%是競爭的分水嶺,我認為到50%之後,競爭的主動權就有了”。但多年來,餓了麼從未到達過這個“分數線”,和美團的差距一直在15%到20%之間。作為追趕者,顯然餓了麼的戰略有極大的問題。

業務做成這樣,阿里集團肯定不能無限期地給時間給耐心。支付Bora統籌接,重新梳理業務,往好了說是志在本地生活,開創新局面,其中恐怕也有阻止餓了麼口碑下滑,最終陷入投資虧損變成壞賬的擔憂,畢竟不是沒有先例。

既然是競爭,另一方美團還是要提一提的,過去美團點評+微信支付VS餓了麼+支付寶的局面現在變成了支付寶直接下場撕美團點評,未來的局面很可能變成支付寶與美團的直接競爭,餓了麼被逐漸邊緣化。

如果對手換成支付寶,局面是否完全不一樣?

支付寶的優勢其實一直在線上,而美團點評的優勢是線下。本地生活本質上是一個線下消費完結的場景,美團點評App上積累的商家和使用者評論全是完成過消費行為,這些交易與評論是有學習和習慣成本的,在經過十多年的積累後形成一個正向迴圈並構築起非常高的壁壘,按照曾文正公的說法打的是呆仗,但非常有效。

而支付寶是一個支付工具,也是一個金融工具,使用者可以用它支付,商家也可以用它交易,但這些行為是簡單的、直接的,不宜繁複的。在它原有的基礎上加上覆雜的功能會出現什麼效果?還記得兩年前開放社交功能後引發的危機嗎?在離錢最近的App裡聊天會導致什麼,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全鏈路數字化美團做了多年,留給支付寶的時間不多了

無論對於美團還是支付Bora說,未來的本地生活肯定不能圍繞規模和價格戰展開,這是上個時代的玩法。

轉型是勢在必行的,美團進入SasS領域其實早於餓了麼,但在營收上卻沒有更顯著的體現,這說明在競爭的長尾中,通常佈局打呆仗需要耐心,畢其功於一役。

阿里顯然看到了餓了麼早已阿斗扶不起,除了擴張線下堆規模降佣金幾乎沒想法,戰鬥力還不行,完全沒有戰勝美團的能力,所以欽點支付寶下場,也是堆資源堆入口堆流量堆武器。

此前一位參加餓了麼商家大會的餐飲商戶對於餓了麼的多渠道入口,表現出了好奇,並且願意嘗試。

不過,更吸引他的主要原因還是餓了麼降低佣金的做法。

據說支付寶升級的釋出會有近2萬企業通過直播“雲參會”,不知道這些數字的真實性,但是我很好奇支付寶的介入是否一件1+1+1+1大於4的事,畢竟過去淘寶天貓的商家和美團點評和餓了麼是非常不一樣的兩個群體。

不過既然牛皮放出來了,我們也不能低估阿里的決心和能力,畢竟是阿里不是嗎,馬雲不是說他吹過的牛都實現了嗎?

相比馬化騰倒是相對務實一些,2019年,大批網際網路企業宣佈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對於這樣的轉型,馬化騰的說法是:原來做遊戲,就是躺著賺錢,現在做產業網際網路,就是做髒活、苦活。

不過,線下的戰役恐怕早已結束,畢竟天花板太低,剩下的只有打掃戰場。真正的戰役恐怕還要回歸線上,如何從一家“流量化”向“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是決定未來的成敗關鍵。

這一點王磊可能看的比較清楚,他知道單憑餓了麼自身是很難完成這個轉型去對抗美團點評的,畢竟人在屋簷下,不管是收購整合還是資料業務的打通主動權也都不在自己手裡了。

本地生活全鏈路數字化的核心SaaS系統,包括從選址、供應鏈,到預訂、排隊、叫號、掃碼點單、點餐、收銀POS,後端供應鏈進銷存、後臺運營與營銷、即時配送、支付、評價、會員管理等環節才是未來的大殺器,直接決定了商家的運轉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這件事,美團點評已經做了很多年,支付寶餓了麼剛剛準備開始做......

關於未來,我們只能說,留給支付寶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強大的競爭對手來了——美團閃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