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而這一次,轉型升級側重的可能就是服務提升,物流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而這一次服務體驗的升級,是以京東為首的自營物流獲勝?還是菜鳥物流的網路效應更勝一籌?

01、“吊車尾”的京東物流總算翻身了

2020年3月2日,京東釋出了2019年Q4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235億人民幣,在淨服務收入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16.8%、2018年的27.0%大幅增長至2019年的35.5%。

京東自建物流的快速響應獲得了社會的一致認可,在武漢抗疫的表現,也獲得了鍾南山院士的肯定。

依靠京東自建物流的良好效應,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淨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至少10%以上,京東物流開始成為了京東發展的關鍵王牌。

不過京東自建物流在一開始,卻沒有被市場看好。剛開始自建物流的時候,劉強東做出了預算:需要花10億美元。投資人一看這個數字,都要哭了,你連2000萬美元都沒有融到,現在說要花10億美元。

在央視《對話》欄目的採訪中,京東的投資人徐新曾提到,當初問劉強東為何要做物流,劉強東回答是:“對於電商75%的投訴都是對於快遞員工不滿意,這是一個行業痛點。”

同時,當初京東的電子產品在快遞過程中,由於其單品較為昂貴,經常被偷,令京東與快遞公司都很頭疼。

於是, “願做出海蛟龍,不做南河刀鰍”的劉強東拿出了他的霸氣,開始了中國版“亞馬遜”的創造。

02、中國物流的攪局者也是開創者

作為電商來說,其產業鏈大概分為上游供應鏈體系建設、中間平臺建設、下游物流服務三個環節。

供應鏈建設決定平臺商品的多樣性,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對於平臺建設十分關鍵,下游的物流服務則是直接與使用者打交道,給予使用者的體驗又直接影響到平臺留存,物流服務成為了使用者口碑的關鍵環節。

十年前的中國電商,其物流效率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電商購物體驗,一個快遞往往要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夠到貨,購物一時爽,等貨太煎熬。

亞馬遜的崛起其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其大力打造物流建設,為使用者提供了最好的物流服務。

京東想要模仿的恰恰是亞馬遜的這種自建倉儲物流的模式,拿著10億美元的投資,京東開始了對中國物流的改造。

2010年,京東推出“211限時達”,即使用者在晚上11點前下訂單,就能在第二天下午3點前收到貨;使用者在中午11點前下訂單,就能在當天收到貨。

這一變革,也就演變成了中國電商日後的一個服務標杆“次日達”。

中國電商使用者頭一天買東西,第二天即可送達,其使用者體驗得到大幅提升,京東也在這期間通過物流這一獨特王牌,逐漸站穩了成為了電商中崛起的重要一極。

不過京東的自建物流模式,一直以來也是其引起爭議的一個點。

03、是王牌也是拖累

自建物流能夠為使用者帶來良好的物流體驗,但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是一個絕對燒錢的活兒。

《阿里巴巴正傳》一書中,作者方興東引用了與馬雲私人聊天時的一段對話,馬雲說:“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

京東物流2018全年虧損超過23億,而且是連續第十二年虧損,如果扣除內部算,2018年京東物流虧損超過28億。

連劉強東自己都表示如果繼續這麼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

燒錢打造物流為京東帶來了口碑,但同時也成為了京東的一個死結所在。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京東的外部威脅現在越來越大。

2013年5月28日,阿里、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組建“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股權結構中,天貓投資21.5億,佔股43%;圓通、順豐、申通、韻達、中通各出資5000萬,佔股1%。

同時,通過強大的資本運作,阿里買出“快遞王國”,逐漸補齊了自己的物流短板。

2007年,投資百世快遞,直到2017年百世上市,阿里連續6次增資,股份佔比(阿里+菜鳥)已高達29%;

2015年,阿里戰略入股圓通;

2018年5月,阿里巴巴、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

2019年3月11日,阿里巴巴又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

自此,除了韻達之外,“四通一達”全部納入了阿里的菜鳥網路麾下。阿里自己的物流帝國也自此建立起來了。

在2018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曾表示,阿里巴巴將投入千億人民幣來打造國家智慧物流骨幹網,上千億不夠就投資幾千億,把大部分投資都用在這上面。

國家智慧物流骨幹網將由兩部分組成:國內24小時必達的網路,沿“一帶一路”、按eWPT在全球實現72小時貨運必達。

京東有錢,阿里比他更有錢,自建物流費時費力還不如用錢買來得快,京東虧損十年打造的物流服務體驗,阿里通過整合後,已經快速縮短了與京東的物流體驗差距。

京東能夠次日達,阿里現在的商超也能夠辦到,平臺的其他商家通過“四通一達”也能夠在2-3天內到達。

阿里通過資本運作,逐漸補齊了木桶的最短板。同時,相對於京東,阿里還有著自己的“殺手鐗”,那就是阿里雲的資料能力與菜鳥網路的結合。

隨著物流技術的升級,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機器人和無人車等技術已經在物流行業開始規模應用。

而十年磨一劍的阿里雲將成為未來菜鳥網路的中樞,通過強大的資料能力,進行更好的整合,發揮出網路效應。

而京東消耗十年打造的物流體系,現在正在被阿里逐漸蠶食,而京東想要進一步投入長線戰爭,就還得繼續加大投入。

一邊喊著京東物流不能虧損了,一邊又沒辦法不得不長期消耗,對於京東來說,真是兩難。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屋漏偏逢連夜雨,亞馬遜賣家:我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