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導語:如果繼續“簡化”拼多多,把它和普通的傳統電商相提並論,那就註定看不到它未來巨大的潛力空間。

過去的一個月,對中國大多數公司來說,節流、降薪,保證現金流,是主流的關鍵詞。

但在3月11日, 拼多多(NASDAQ:PDD)創始人黃崢 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提到:“拼多多要給大部分團隊成員加薪。”

這在外界看來多少有些不可思議。

這次的“逆行”,一部分原因是對抗疫期間堅守崗位員工的感謝。另一部分的原因藏在近期釋出的財報裡:僅用4年GMV就突破萬億,使用者規模已經超過京東,接近6億,這些資料無一不在佐證拼多多的想象空間。幫助拼多多獲得這一成績的,正是它旗下的員工。所以留住了人才,就是留住了未來。

拼多多的員工接近6000人,平均年齡僅27歲,人均創造GMV近1.7億。這般優異的成績,外界卻很難接觸到。

所以在拼多多沒有主動公佈這些資料前,外界都是把它對比一般電商平臺,如阿里、京東,這種理解或多或少都有些“簡化”拼多多了。

01 長期主義

拼多多從誕生以來就被貼上了各種標籤,但隨著一份份財報的釋出,外界的認知正不斷被顛覆。

成立後兩年上市,4年GMV突破萬億元,成長為中國三大電商之一。逐漸長大的拼多多沒有放慢腳步,而是不斷拉近了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3月11日,電商平臺拼多多(NASDAQ:PDD)釋出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這份財報讓人驚喜之處,不在於拼多多進入五環之內,超京東趕阿里,而是讓外界看到了拼多多更遠的未來。

下面先給這份財報劃重點。

財報中最大的亮點在於,平臺成交額邁上“萬億”新臺階,全年GMV(成交總額)達人民幣1006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4716億元增長113%。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四季度這份財報中,拼多多的使用者數取得了快速的增長。無論看活躍買家還是月活使用者數(MAU),拼多多已經是中國第二大的電商平臺。

截至2019年底,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單季度淨增4890萬,較上一年同期淨增1.67億。

2019年第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使用者數達4.815億,單季度淨增5190萬,較上一年同期淨增2.09億。

對於達到近6億使用者的拼多多,增加這些使用者的留存率、復購率,之後變現率、ARPU(每使用者平均收入)都將會提高。

同時,營收穫得了翻倍增長。2019年第四季度,平臺實現收入107.9億元,全年實現收入301.4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30%。

拼多多的營收主要來自線上推廣服務費和佣金費。最新財報顯示,2019四季度,拼多多近90%的總收入來自於線上推廣服務費,而平臺交易服務佣金收入佔比為10%。

隨著使用者量級和收入量級達到一定的規模後,網際網路的規模效應會產生巨大的威力,增加消費觸點,使得收入結構多元化,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在這個季度,這種趨勢已在逐漸顯現,拼多多的虧損在不斷收窄。

非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拼多多第四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8.15億元,較去年同期19億元的的虧損大幅收窄。

未來,拼多多受益於規模效應和邊際效應,邊際成本也會迅速降低。

也就是說,目前外界所關注的不利因素,比如收入結構,以及盈利能力等,隨著規模拐點的到來,都會有更大程度的改善。

堅定不移的追求使用者、營收的雙增長,不在乎短暫的盈利,是拼多多堅持長期主義的體現。

02 出現偏差的理解

近期的財報電話會議中 ,拼多多的管理層提到:“電商行業的滲透率只達到了25%,但是我們並不急於在行業內競爭,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繼續與使用者建立信任,增強使用者粘性,給使用者提供有趣和互動性強的體驗。”

拼多多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使用者身上,不急於在行業內競爭,但外界卻常把拼多多與阿里、京東作對比。

表面上看,大家都是電商,但是這三者間的比較是不恰當的,其中有兩個原因:

【1】拼多多和阿里京東的發展階段不同

目前外界把一家成立才4年的公司和其它成熟平臺相對比,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企業的成長階段不同,就需要從不同維度來進行觀察。

貨幣化率(營收除以GMV)一直是衡量電商平臺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投資者對拼多多的期待。

目前拼多多的貨幣化率只有2.99%,而阿里則達到6.58%,外界以為這是二者商業化變現的主要差距。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和阿里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從黃崢的說法來看,拼多多今年的主要目標仍然是“投資”在使用者身上,即繼續通過補貼的方式吸引新使用者和提高活躍使用者的復購率。

對於拼多多目前所處的階段來講,其每使用者平均收入大約是阿里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未來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2】拼多多和阿里京東的性質不一樣

不同於阿里、京東所代表的傳統電商,拼多多從一開始誕生,就代表著“新電商模式”。

傳統電商是人找貨,使用者通過搜尋、瀏覽發現商品。所以,傳統電商,強調無限的供給,以便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

新電商模式則是以人為核心的電商生態,把商品主動推給消費者。所以,以新電商模式為代表的拼多多,一直講的都是優化上游,和工廠合作。

新電商模式在提供給消費者品質好、價格實惠的產品時,具有發現式購買、去中心化流量、社交裂變等競爭優勢。

同時,拼多多使用獨特的流量分發邏輯,壓低了流量成本,商品成本以及中間商差價,獲得了低成本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和阿里、京東有著本質的不同,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

綜上兩點可以看出,拼多多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使用者資料和收入增長資料。對比競爭對手在同樣階段的情況,可以看到拼多多在這個階段恰恰是做到非常好的。

比如,四季度中,阿里、拼多多、京東三大電商平臺的單季淨增使用者分別為1800萬,4890萬和2760萬,拼多多的新增使用者是另兩家的兩倍,在三大電商中繼續維持年活躍買家增速和淨增絕對數的領先優勢。

拼多多僅成立4年的時間,市值就達到快380億美元,而京東成立22年,目前市值560億美元。

從GMV看,拼多多僅用4年就突破萬億交易額,阿里巴巴和京東突破萬億的時間分別是14年和20年。

忽略過程,把成熟期拿來對比成長期,這樣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03 新電商、新世界

作為新電商模式的代表,拼多多的未來有很大想象空間。

目前資本市場把拼多多簡化理解為一般性的電商平臺,並將拼多多和這些平臺的資料對比,是非常不理性的。

因為一般的傳統電商平臺,只是在“羅列”產品,等著使用者來搜尋。

拼多多則不同,其新電商模式,一方面可以“優化”產品,篩選商家,定製產品,把價格下降來;另一方面可以主動推送並覆蓋所有階層的使用者。

【1】滲透到產業鏈各個環節,製造“低價爆款”

拼多多新電商模式的核心,在於“低價爆款”產品的打造。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定製化產品,加上壓縮供應鏈。

以來自江西的“紙巾”爆款“可心柔”為例,2016年入駐拼多多,在僅僅兩年內,賣出了2.61億包紙巾,稱得上江西製造業的一個小傳奇。

通過銷量和資料,可心柔的電商負責人吳立營發現許多拼多多使用者更在意價效比,覺得大張紙巾浪費。

為此,工廠特地推出180mmX122mm 的小規格竹漿本色抽紙,並將生產線遷移到原料供應商理文集團的園區內,運輸成本從300元/噸,直線下降到"8元包郵"。

拼多多公佈的資料顯示,兩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孵化出近千家類似可心柔與植護的“拼工廠”,並且訂單量實現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爆發式增長。

在新電商模式中,商品的呈現形式更多的是以單品而不是品牌,以往以品牌為顆粒度的多SKU模式下,對品牌的產能要求很高,成本開銷也很大。

而拼多多深入產液量打造的“低價爆款”,側重SKU的深度而非寬度。品牌可以將產能集中到2-3款核心產品。

這樣,一方面可以縮減產品線、壓縮中間環節、提升規模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穩定了供應鏈,讓工廠面對原料、人工成本波動風險時,有了更強的抵抗能力,同時,少SKU模式庫存更少。

同時,拼多多對入駐商家是不收取任何進場費的,也不收取佣金,節省下了渠道成本,品牌就可以給到消費者更低價格的商品,從而打造出一個個爆款。而對於平臺來說,也因此收穫了大量的流量。

【2】“下沉”、“上浮”覆蓋所有階層的使用者

新電商模式和傳統電商的另一個區別,就是可以主動推送並覆蓋所有階層的使用者。

在熟人流量上,拼多多開發了邀請拼單、砍價免費拿、助力享免單、天天領現金等功能,使得使用者可以把拼多多帶給身邊最熟悉的人,包括好朋友、親人、鄰居、同事等。

在半熟人流量上,拼多多開發除了遊戲意味更濃的多多果園、多多愛消除、金豬賺大錢等功能。

在陌生人流量上,拼多多使用陌生人拼單功能,給使用者帶來實惠的同時,會讓使用者對拼多多生態產生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有助於使用者的留存。

打下了下沉市場半壁江山的拼多多也在逐步進軍一二線城市。截至2019年二季度,拼多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GMV已經近半。

從財報上看,拼多多的確通過“百億補貼”提升了一二線使用者的信任,人們願意在拼多多上花更多錢了。

在百億補貼推出後的三個季度裡,拼多多每個季度新增的月活買家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而在推出前,增速已經降至歷史最低點。

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較上一季度淨增4890萬,多於阿里巴巴的1800萬、京東的2760萬,開始衝刺“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一個好兆頭是,拼多多營銷費用率呈現出下降趨勢,2019Q4與前7個季度相比也處於較優值,這意味著每一筆營銷支出,都能換來更高的營收增長。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拼多多這種新電商模式,顛覆了使用者和平臺之間只是簡單購買關係,而變成了一種生活模式。

新電商和傳統電商這種基因級別的區別,可以從拼多多上面巨大的鐵粉數量可以看出來。

而且,隨著公司不斷開發出來多元的流量切入方式,覆蓋所有階層的使用者,以及2B產業鏈,它的未來將會是一家世界級的電商平臺。

如果不理解拼多多的新電商屬性,繼續“簡化”拼多多,僅僅把它看作一個傳統電商,那就註定看不到它未來巨大的潛力空間。

--END--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在中國鼠年春節釋出LGBT題材廣告,為中國防疫帶來春天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