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屬於Windows 7的時代,終結了。

就在今天,微軟將正式停止對Windows 7系統(簡稱Win7)的系統的更新維護服務。

服務停止後,微軟不會再對Win 7有相關的技術支援、軟體更新或程式修正,也就是說,使用者如果繼續使用,電腦的安全問題將受到威脅,Win7系統不再安全了。

時代的進步不容許老舊的事物存在,Win 7還是走上了之前Windows XP的老路,它的十年霸主之路也沒能逃脫XP的命運。

十年Win 7該退休了?

迄今為止,Win 7 在中國已經走過十餘個年頭。

2009年10月23日,微軟於中國正式釋出Win 7並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營銷活動。Win 7發售僅兩天,就出現了“一貨難求”的局面,當時微軟還被指飢餓營銷。

此後,在PC端作業系統上,Windows 市場老大的地位一發不可撼動。Win 7更是將前輩Win XP遠遠地甩在了後面,佔據了作業系統的半壁江山。

一直以來,Win7深受廣大使用者的喜愛。

首先,Win 7穩定。我們都知道,Win7的十年霸主之路並不是說說而已,經過了這麼些年的優化和修復,Win7已經非常穩定了,在系統執行中很少會出現BUG或者系統卡死的情況。Win7的穩定可以說是人們選擇使用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相反,Win 10的出場堪稱一場災難,卡頓、強制自動更新……給了很多使用者糟糕的“第一印象”。

其次,直至現在Win 7都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用”的作業系統。其中,Win7的媒體中心功能深受使用者的喜愛,使用方便,資訊顯示直觀。

但再大的市場也禁不住微軟狂推Win 10的決心。

市場調查機構Netmarketshare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Win 7仍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市場佔有率高達 43.38%,而Win 10份額僅為32.08%。

要知道,在此之前Win 10已經讓使用者“免費”使用了三年,成績著實尷尬。

近年來,微軟更是加大了對Win 10的宣傳。

2018年12月,Win 10終於實現反超,佔據39.22%市場份額,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Win 7 36.9%的市場份額。

或許是Win 10的反超堅定了微軟“拋棄”Win 7的決心。

2019年1月15日,微軟官網發出宣告,給出一年過渡期,2020年1月14日起,微軟將停止支援Win7,不會提供安全補丁或更新等服務。

截至2019年12月,Win 10系統市場份額佔比達到54.62%,Win 7位居第二,佔26.64%,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依然有超過57%的使用者在使用Win 7。

因為對微軟而言,終止Win 7是一個讓客戶走向現代系統的絕佳機會,而且這個機會估價約1000億美元!

“如果您的PC和軟體已超過四年,那麼就該轉移到新的Windows 10裝置了。現代Windows裝置管理起來更便宜,執行速度更快”。

只有在終止對 Win 7的支援後,微軟的許多客戶可能才會破釜沉舟尋求硬體升級——而這恰是微軟提高銷售額的大好機會。

此外,從技術層面來講,Win 7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功能所需了。

目前主流PC使用的底層是UEFI,還有少部分電腦使用的是傳統BIOS,而UEFI則需要Win 8以上的作業系統才能支援。

此前Intel已宣佈決定在2020年之前封殺UEFI對於傳統BIOS的相容功能,停止支援0、1、2三種級別的UEFI BIOS相容性,將無法通過開啟CSM來啟動作業系統。而前面三種相容方式以及CSM可以讓新電腦支援 Win 7 系統。

也就是說,英特爾的決定成了微軟拋棄Win 7的最後一根稻草。

使用者為什麼放不下Win 7?

但對使用者來說,使用Win 7可能只是習慣遺留的產物,現在的計算機使用者不外乎有四類。

第一類使用者:把電腦當作純粹的工具。

他們大多不太懂電腦,不關心用的哪個系統、哪個軟體、要不要升級之類的事情。如果遇到使用問題,他們一般會叫懂電腦的來修,然後只要好使了就行。對他們而言,要問是Win7好用還是Win10好用,他們中的大多數壓根沒啥感覺,要麼就是不在乎。

第二類使用者:懂一點電腦,偶爾會鼓搗一些系統軟體。

這類使用者是目前各個公司的中堅力量,各個行業的主要電腦使用者。不過他們用電腦的主要任務依然是完成工作,追求的是系統穩定、使用習慣的長久保持,以便可以以最高的效率處理任務。

他們對電腦軟硬體的考慮模式是這樣的:能不能用?夠不夠用?是否經濟實惠?能否保證高效率的工作?正因為對計算機有所了解,他們對軟硬體的升級更持謹慎態度。

他們深知生產環境的改變會影響效率,因此往往在尋找到一個比較高效穩定的計算機配置後,就不願意再有所改動。這也是“刪了Win 10裝Win 7”的最常見原因。

第三類使用者:有足夠探索精神和精力的年輕人。

他們喜歡新事物新玩具,天然的對新興科技有好感,自身承擔的工作壓力還沒有太重,因此永遠衝在體驗新技術的第一線。無窮無盡的升級,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對他們來說,升級更多的是一種樂趣。

當然,或許是接觸的社會較少,他們也不太理解其他人對待計算機的不同態度。

第四類使用者:程式設計師們。

身處開發的第一線,他們是站在開發者這一邊的,自然認為升級有著理所應當的必要性。對他們而言,他們會認為其他使用者不升級是一種無知的行為,認為其他使用者不懂升級帶來的好處。他們往往會認為,只要是計算機使用者,就必須用IT從業者的眼光來衡量計算機的好壞。這是最大的分歧所在。

對於相當大一部分計算機使用者來說,他們並不在乎買來的電腦裡是什麼系統。

能不能用?能用。

夠不夠用?夠用。

那就行了,其他都是多餘的。他們是用電腦的人,不是玩電腦的人。

就好比國內印刷行業,很多企業還在用Adobe CS3,對,既不是比較新的CC,也不是最多見的CS6,是“歷史頗久”的CS3!

文化公司在沒有PDF格式的情況下,為了出一本書,就要把自己的Indesign CC先轉換成CS4格式,然後再轉換成CS3格式,然後印廠才接收。

印廠為什麼不升級,很簡單,還有使用者在用CS3,他們升了級,就沒法接這些使用者的活。而這些使用者往往是一些老牌出版社,都是大客戶。你升了級還想不想過了?

那麼為什麼那些客戶還不升級?因為很多企業裡花錢是這個思路:老的還能不能用?能用你為啥要花錢買新的?新的好不好用?什麼還要重新適應培訓?我扔了用熟了的工具花錢買個新的,居然還沒原來的好用,這錢誰批的?為什麼要批?

不光是老牌出版社,大多數國企更甚。

此外,在很多非IT公司裡,大多數員工的生產工具無非就那麼幾個:上網用的瀏覽器、辦公用的Word+Excel+PPT、溝通用的qq、msn、微信客戶端,再加上一些常用小軟體,僅此而已。

這些東西,裝在Windows XP、Win7上和裝在Win10上能有多大區別?

很多我們的所謂需求,都是生產商替我們開發出來的。廠商們要吃飯,要通過不斷兜售新產品來掙錢,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他們才有可供滿足的目標。

最現實的案例,就是防毒軟體。

當年國內殺軟競爭,於是網路裡病毒不斷翻新,因為大多數病毒出自殺軟公司之手,這叫培養市場。後來360一免費,把殺軟市場掀了桌,馬上流行病毒減少了七八成。為什麼,無非利益而已。

因此,在質疑別人的奇怪舉動前,請先想想你的目的是否與對方相同。目的都不同,行為自然有所差別。也應該時刻搞清楚,自己的行為是真的出於自己的判斷,還是誤做了別人的營銷工具。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比支付寶集五福更實際!微信這波現金福利必須領,錯過了可別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