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美團外賣的Logo是一隻袋鼠,這種動物最鮮明的特徵,是一隻母袋鼠可以裝下N只小袋鼠,看起來仍然像一隻袋鼠。

整個2019年,美團APP就像美團外賣的那隻袋鼠一樣,好像什麼都能裝。

不如先來看一組資料,QuestMobile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團日活使用者數已達到6985.86萬,即將突破7000萬大關,在目前四大生活服務類App中處於首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2019年,餓了麼日活使用者數僅為1097.03萬,美團是餓了麼的6倍。

不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對比太誇張了,博眼球而已。2019年,美團APP把能裝的業務都裝了,不僅贏得並不光彩,反倒露出了所謂“超級APP”的底牌——美團傾其所能,日活躍使用者也才做到7000萬。

01

2018年9月上市後的美團,一面對虧損業務做減法,一面卻又給美團APP做加法——各種業務紛紛裝入美團APP。

最直接的意圖和效果,其實就是導流。

2019年1月,摩拜單車更名“美團單車”,美團App成為唯一入口;4月,美團打車上線聚合模式後,獨立APP此後也悄悄下架,打車功能併入美團APP,10月,榛果民宿也更名“美團民宿”,為美團主App導流……

事實上,整個2019年,包括醫美、買菜、美團大學等功能都不斷被塞進美團App。甚至,有報道稱,為了讓日活更好看,福斯點評也曾被考慮併入美團APP。

美團幾乎把所有產品都整合進了美團App中,直接催肥了美團APP,日活不漲才怪。但是話說回來,這些被裝入美團APP業務首先是良莠不齊,像單車這種業務,一度是燙手的山芋,像買菜這類業務,則極不成熟……業務協同效果如何不說,流量的品質就很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美團對這些業務一刀切,急匆匆地為所謂的“超級App”導流,更像是榨取這些業務的剩餘價值。

2019年,美團一波又一波的業務合併,給美團APP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洪峰,但洪峰過後呢?美團APP真實的日活水平,恐怕2020年才能見到分曉。

02

2019年的美團,可謂問題多多。

整個2019年,圍繞核心外賣業務,美團爭議不斷,從外賣商家一整年的怨聲載道,到年末美團配送員殺人事件再次拷問“美團式盈利”和價值導向……

但“一美遮百醜”,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被盈利、資本鼓吹、管理層預期實現後的愉快情緒所掩蓋、沖淡。

如果說美團高壓的平臺規則,釀成了商家、配送員、平臺之間緊張的三方關係。那麼,美團APP的自我催肥,顯然也是美團“店大欺客”的重要籌碼。

美團外賣“擁有”三大APP

很顯然,一個日活接近7000萬的美團APP,在商家政策、勞資關係中的地位,已經極為強勢,而且可能會變得更加強勢。而如果沒有2019年各種業務的裝入,美團APP日活勢必會大打折扣,這樣一來,美團“挾使用者以令各方”——對商家、配送員的強勢態度,勢必會收斂不少。

做大美團APP不是美團的原罪。

但對於以“超級APP”自居的美團來說,由於“美團式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商家等利益相關方的怨聲載道為代價,所謂的“超級app”也完全是建立在一刀切式的業務整合之上,我們因此有理由懷疑,所謂的“超級APP”對美團來說究竟是意味著一個更加良性的生態,還是僅僅幫助美團獲得了超級霸權?

03

事實上,2019年,美團通過一刀切式的業務匯入為美團APP導流,強推美團APP,勢必會加速暴露出美團業務的結構性缺陷。

美團是格外善於“自我否定”的企業,2019年美團APP作為美團各種業務“唯一入口”的地位空前強化,表面上看,作為“關停並轉”,可以視為美團業務體系戰略收縮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就是對過去無序擴張的否定。

但事實又並非如此簡單,美團的“自我否定”,實際上總是處於搖擺之中——美團一方面對虧損的業務做減法,另一方面,為了短期實現盈利,反又不顧結構性的矛盾、製造了一場美團APP的無序擴張。

這種APP內的業務堆砌,表面上看提升了使用者對美團APP的使用頻次和效率,強化了美團的品牌認知,但是對美團來說,則勢必會加劇業務之間的干涉,特別是在很多業務本身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會長期影響到這些業務本就乏善可陳的創新能力。

首先,美團的業務太複雜,各種業務之間,價值鏈的差異、供應鏈邏輯的差異都是巨大的,邏輯不同,會產生效率上的干涉。事實上,美團之前的業務擴張,由於太複雜了,不存與電商品類擴張同等量級的規模和網路效益,每增加一分產出,可能需要幾倍的投入,當這些邏輯不同的業務整合進入一個APP,業務之間的摩擦還會加劇,從而暴露出美團業務固有的結構性缺陷。

圈子不同,不能強融,尤其是在業務本身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過早強融,會嚴重影響到業務的創新能力。顯然,美團把各種業務裝入一個APP之後,勢必會圍繞為使用者提供“一條龍服務”,想法設法把這些業務“關聯”起來,問題是,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遠景,反而是由於美團各種的業務對很多使用者來說,跨度非常大,關聯的難度非常大,使用者也未必喜歡這種揣度式的關聯,更為關鍵的是,在這些關聯落地之前,由於頻繁的相互制約和干涉,反而嚴重影響到單個業務自身的創新,最終在行業競爭中落於下風。

美團的創新能力一直廣受質疑,雖無從嚴格衡量,但生態構建和盈利能力可以部分說明問題。從2010年美團起家,到2018年上市,一家自詡輕資產模式的網際網路公司,成立8年卻未能盈利,2019年,美團以一種廣受爭議的方式實現盈利——其在平臺利益分配上的過於強勢,說明美團仍未實現生態層面的良性迴圈,更與“超級App”的自我標榜嚴重不符。

真正的超級APP,在盈利能力、生態融合和創新能力上應該是充分匹配的,而一個超級能“裝”的App,在短暫的風光之後,勢必會疲於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結構性內耗。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受夠廠商內建 App 太肥又傷隱私!Google 被要求開放可刪除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