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即使在今年這樣的經濟寒冬中,人們“剁手”消費的熱情卻依然不減。但在過去一年中,無論是一二線市場還是下沉市場,流量紅利都在消退,躺著賺錢的好時候已經成為過去,單純的廣告投放、商品推薦已不足以滿足增長需求,精細化運營成為必然趨勢。於是,各大平臺在流量戰場上持續廝殺的同時,內容成為電商競爭的新戰場。

什麼是內容電商?

簡單來說,內容電商即通過優質內容吸引目標粉絲群體,並根據粉絲需求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產品或服務,推動粉絲轉化為最終消費者的行為。

內容電商為產品和使用者搭建了高效的溝通橋樑,對內容變現及電商流量獲取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內容平臺和電商平臺都開始為內容和電商的結合各自發力。

一方面,內容平臺逐漸打通電商渠道,不斷完善自身的商業化營銷產品。另一方面,近年來電商平臺也開始向內容靠攏,例如內容電商平臺小紅書的火爆。

那麼,與傳統電商相比,內容電商有哪些優勢?

1. 更能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

跟傳統電商相比,內容電商的形式非常多樣,你能想得到的內容形式(文章、帖子、圖片、視訊、直播等)都可以從中插入商品出售獲利。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看直播、自媒體文章或各網站帖子的過程中購買商品,這使得消費者的購物行為(shoping)和購買行為(buying)大規模的分離,原因就是這樣的一種電商模式更能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2. 使用者黏性高

因為內容電商的形式多樣化,很容易讓消費者忘記商品的價格,看到好的、能夠吸引自己的商品時,就更容易促成交易。

這種模式非常適合用來推廣單價偏高、非剛需的商品,而且使用者的黏性會比較高,當對某種內容或社群產生感情就會長久信任。

內容電商在近兩年已經逐漸發展起來並擁有成熟的生態。從淘寶最初嘗試微淘、淘寶二樓、淘寶直播等在平臺內將內容與電商的結合形式開始,到現在直播帶貨、KOL內容帶貨成為促進電商銷售增長的一大主要動力,內容電商徹底打破了過去“內容——廣告——轉化”的多環節鏈路,幾乎所有的內容平臺都可以變成電商平臺。不難看出,內容電商已經成為電商中的一大發展趨勢。

除了電商平臺內容化之外,還有內容平臺電商化。淘寶、京東可以生產內容,抖音、小紅書可以賣貨,愛奇藝這樣的長視訊平臺也可以讓使用者一邊追劇、一邊種草、一邊下單。真正實現了內容即廣告、內容即轉化。

舉個例子,《奇葩說》第六季開播恰逢去年“雙十一”前夕,借節目熱度為電商大促預熱助攻再合適不過。去年11月6-7日,京東就請來“老奇葩”肖驍和顏如晶化身京品推薦官,連續進行了兩場妙趣橫生的“開槓”直播,實現了節目熱度與京東站內營銷活動的深度串聯,成功為站內引流。

在節目中,馬東的花式口播加上“一時京東一時爽,一直京東一直爽”的內涵slogan,從一亮相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無處不在的品牌露出,京東還與海瀾之家、江小白等節目超級贊助商進行聯動,同時為平臺引流、為品牌帶貨,實現品效協同。

《奇葩說》通過打通會員權益的方式,藉助愛奇藝的優質內容力為電商平臺獲得更多優質、高黏性使用者,無疑是一種高效且“三贏”的方式。

從這些也不難看出,無論是內容電商、內容植入還是與內容平臺的會員權益合作,電商與內容的結合一直在嘗試開拓內容營銷的邊界——基於內容,而不止於內容。

總體來看,內容電商通過社交的手段,實現了內容與電商的完美結合,成為電商領域快速崛起的新星。但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逐漸見頂,整體線上購物滲透率也遭遇成長瓶頸,內容電商這種新形式能否持續增長,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把握使用者需求,追隨消費升級趨勢,做高品質、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是內容電商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家電數碼科技眾星閃耀 CES2020你最關注的這裡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