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 | 南方

編輯 | 美齡

11月14日,潘石屹迎來56歲生日,他在微博宣佈打算學習新語言——Python。並且在第二天向大家解釋了為什麼要學習Python的理由,“今天,我們要讓機器聽我們的指揮,我們就要學習機器能聽懂的語言。這類語言也在不斷的進化中,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語言。我們選擇了進化最好的一種:Python語言。”還抱怨說自己正在學的課程編的真不好。網友吐槽說,“地產商來搶飯碗了”!

潘石屹,當今中國最活躍、最具鮮明個性的房地產企業家之一。作為地產大佬,潘石屹這兩年頗有些“不務正業”,跨界生活不可謂不豐富,比如他人盡皆知的攝影愛好,他說,“我希望通過人物來記錄這個時代”,還做了《潘談攝影間》與自己的大佬朋友們對話。

就在前不久的10月底,SOHO中國被爆考慮以80億美元甩賣資產,隨後批鬥聲滔天,到處都充斥著“別讓潘石屹跑了”“別讓潘石屹、張欣兩口子跑了”的討伐之聲。其實從2014年以來,關於“潘石屹跑路”的聲音就一直沒有斷過,頻率大約是一年一次。兩年前,潘石屹做過一次正面迴應:“我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我不會跑。”這次潘石屹並沒做過多的解釋,只轉發了集團宣告:“我司經常探討交易機會,但不知道要賣樓這事。”甚至連評論都沒寫,然後繼續樂呵呵地“帶貨”,推銷老家天水的蘋果。

縱觀富豪榜,鮮有人能做到像潘石屹這樣向公眾敞開自己。他不愛談財富,卻把個人愛好極大限度的展現在公眾面前。搞攝影、當木工、賣蘋果、上綜藝、秀主持、演電視劇,沒有一點兒架子。無論是什麼領域,只要他想去玩的,總能樂在其中。

搞木工製作,在木工房一呆三四小時,把木工活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為了喚起人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和溫暖的情感”,還順便把任志強也帶入了坑;搞攝影,成為“被賣房子耽誤的靈魂攝影師”,“原來很多不往來的朋友因為攝影成了好朋友,原來的仇人也變成了朋友,郭廣昌因為外灘專案和我打了3年官司,一張照片,我倆化敵為友”;把跑步變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為了重新做一些吃苦的事”;拍電影、做節目、上綜藝,“笑”果意外地不錯。

要不是這兩年的SOHO“清倉甩賣”,大家都快忘了潘石屹是個地產商,而且是個從農村奮鬥起,並且取得了成功的傳奇地產商。

1963年,潘石屹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潘集寨村,家境並不好,他自己也在自傳裡就寫過:“童年的我,沒有電,多少個夜晚除了數天上的星星,就是聽媽媽講月亮的故事”。雖然家境貧寒,不過潘石屹從小就有學霸的基因,以不錯的成績考入了蘭州的中專。潘石屹後來回憶,去蘭州的車站上,父親告訴他一句話,“你要出門了,不管在什麼時候,沒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這句話,在成功之後,潘石屹也時常提起。

中專畢業後,潘石屹以第一名的成績被石油管道學院錄取。當時還是包分配的年代,進入石油管道學院意味著畢業後會順利進入石油系統,而石油系統即便在今日,也是香餑餑,被人看做鐵飯碗。畢業後,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的石油企業工作,那裡是華北油田的所在地。

可潘石屹並不滿足,在機關單位做了幾年,他並不想繼續這種一眼能望到頭的工作,於是在1987年,他辭去了鐵飯碗,果斷南下,前往改革的最前沿——深圳。到深圳後,潘石屹搬過磚,還做過電話銷售員,但最終也沒有取得什麼成績,成為了深圳的一個過客。1989年,他隨同一位老闆(牟其中)轉而來到海南。

此後的故事,大家似乎都耳熟能詳,他通過易小迪,結識了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等幾個意氣相投的朋友,他們共同創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公司(萬通前身)。其中,王功權是法人代表、總經理,馮侖和劉軍是副董事長,王啟富是辦公室主任,易小迪則是總經理助理,潘石屹主管財務,於是成就了“萬通六君子”的傳奇故事。

與所有商業大戲一樣,這6人最終因權利與利益切割的問題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不過他們“以江湖方式進入,以商人方式退出”,也算是商業史上的一段佳話。多年後,他們六人再次在潘石屹的鏡頭下聚首。

萬通六君子

這張名為《萬通六君子》照片中,潘石屹將自己置身於鏡子中,“因為我既是一個拍攝者,也是一個被拍者”,而馮侖則是後期P上去的,“因為他要趕飛機”。站在房改30週年的節點上,這幅照片的意義顯得更加深遠。

現在,“萬通六君子”各人有了各人的事業,只剩潘石屹和易小迪還堅守在房地產行業裡。不過,這兩年來看,潘石屹的房地產生意開始不大如意了。

人民日報曾評價:“在中國房地產界,潘石屹無疑是個另類。在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程序中,潘石屹的每一個建築作品都以城市標誌性符號引領這個城市的建築潮流。”事實上,真正做到引領潮流的是張欣,SOHO中國的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她是潘石屹的妻子,負責建築的設計、工程。

1994年,潘石屹在一個飯局上見到了張欣。此時的潘石屹已經在地產界混出了名堂,不過,在劍橋大學畢業的華爾街精英“海歸”張欣的眼中,這個甘肅天水農村出來的小子,還只是個“土鱉”。

看上去“老實巴交”的潘石屹對張欣一見鍾情,認識四天就閃婚,潘石屹說這是運氣,“最重要的是魄力”。當張欣妹妹第一次見到這個姐夫的時候,竟用一首歌來表達她的失望之情:“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他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結婚1年後(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並逐步成為國內地產界的一個重要品牌。

在中國建築時代的大環境下,SOHO中國精準地把握契機,堅持獨特創新的建築理念。SOHO中國的每一棟建築都不同,這是潘石屹引以為傲的事,“我覺得在房地產界,像SOHO中國這樣能像不斷追求時裝一樣,不斷追逐建築產品,基本上每年都出一個款式的,可能也只有我們一家”。

21世紀初的幾年中,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集中亮相,潘石屹和張欣夫妻檔在商業地產領域的地位穩固,一時之間,風光無兩。2005年,張欣取代潘石屹執掌SOHO中國,潘石屹把他的全部財產放在了太太張欣名下,正式成為“無產階級”。

張欣和潘石屹的角色分工明確,張欣負責設計,而潘石屹掌管銷售、推廣和政府關係。多年以來,常常是張欣雕琢出一個概念,潘石屹來銷售它;她喜好前衛,他將其成功推入市場。對於外界傳言的張欣“強勢”,潘石屹在相處中有自己的智慧,“強勢、弱勢都是表達方式,不要太在意這些事情,個人的很多東西常常都是不重要的,如果太注意個人的話,通常會一事無成。”

相比生意,潘石屹似乎更願意向外界展示自己五光十色的生活。雖然潘石屹這兩年“不務正業”,似乎並沒有發多少心思在主業上,但他總能換著花樣地為自己的產品代言,就連他的好朋友任志強都說他“賣東西很厲害,是天生的二道販子”。這也讓SOHO中國業績不斷被趕超的過程中,始終不消失在公眾視野。

2012年之後,SOHO中國從“開發-銷售”轉型為“開發-自持”,潘石屹也完成了從“地產大亨”到“包租公”的轉變。7年過去,SOHO中國手裡的物業資產幾經甩賣後,最核心資產僅剩9處,公司營業收入從巔峰時期2012年的153.05億元,縮水至2018年的17.21億元。

潘石屹一直給自己貼著謹慎保守的標籤,低買高賣、安全保值是最基本的商業思路。在他看來,靠債務槓桿堆砌的繁華終歸要黯然退場。至於“跑路”的傳聞,老潘估計沒時間搭理,畢竟他還得忙著推銷家鄉的花牛蘋果呢。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公考乾貨」計算機基礎知識及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