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1月14日,深圳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標誌著深圳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創新應用、深度發展、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背景下,11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高文在哈工大(深圳))進行了一場名為“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的講座。高文院士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細數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並描畫出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藍圖,吸引了近千名師生聆聽。

人工智慧反控制人類?科幻電影誇張了!

人工智慧不再“聽話”,開始反控制人類,甚至帶來災難……很多科幻電影都喜歡以人工智慧的失控為噱頭大做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但高文院士在講座上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要出現那一幕,還早著呢!”

高文院士認為,在人工智慧的概念劃分上,依照人工智慧發展水平可簡單分為“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機器翻譯等單一智慧都是弱人工智慧,遠遠沒有達到強人工智慧的級別。不是很多個弱人工智慧組合在一起就能實現強人工智慧,目前的系統還都做不到。”高文院士從人工智慧的定義入手,讓縈繞在同學心頭的很多迷惑迎刃而解。他說:“現在大部分社會學家和科學家爭論的,根本不是一個人工智慧。對人工智慧抱有懷疑甚至擔心的人,說的都是強人工智慧。事實上,人類現有的技術還遠遠無法實現強人工智慧。”

未來,人工智慧會往什麼方向發展?高文院士表示,這還充滿很多未知數。“雖然未來強人工智慧技術演進和發展的方向存在不確定性,但弱人工智慧廣泛應用,為行業賦能已成大勢”,高文院士認為,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及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慧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這一點毋庸置疑。

第四次工業革命何時來?或許就在十年後!

講座中,高文院士梳理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脈絡,以生動的故事和深入的剖析,讓聽眾理解了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他指出,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中,中國和美國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目前是短板和優勢並存。一方面,強有力的戰略引領好政策支援,種類齊全的海量資料資源,豐富、廣泛的應用場景以及極具潛力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長和聚集將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與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先進地區相比,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存在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原創演算法差距,在高階晶片、關鍵部件、高精度感測器等方面基礎薄弱,缺乏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以及最為嚴重的高水平人才不足的薄弱環節,將會制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

“同學們,你們正處在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歷史時期,它什麼時候到來?我大膽預測,就在21世紀30年代,也就是大約十年後,人類社會即將進入‘智慧時代’”。高文院士語重心長地叮囑同學們要主動擁抱技術革新的潮流,為即將到來的時代浪潮做好知識儲備,打好創新基礎。

高文院士的話讓現場的同學們充滿期待。他們紛紛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院士展開了交流。很多同學表示,自己目前所學專業並不是人工智慧,但是未來,人工智慧將與多個專業產生交集,全面影響人們的生活,儘早了解人工智慧,是適應變革、掌握未來的必由之路。

中國專業人才緊缺?高校要發力了!

在講座中,高文院士透露的一組數字讓人揪心。他表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工智慧人才擁有量超過1.8萬人,僅次於美國,但高水平人才佔比偏低,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人工智慧企業的領軍人才主要依賴從海外回來的華人,本土培育的高水平人才嚴重缺乏。這一現狀,已經成為制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大瓶頸。而為人工智慧發展夯實人才基礎的重任,無疑將落到高校的肩頭。

哈工大(深圳)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王軒表示,正因為感受到人工智慧不可阻擋的發展勢頭,所以早早已經佈局。哈工大於2018年成立了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其中,在哈工大(深圳)校區主要從事5G、物聯網、嵌入式人工智慧、物理資訊融合系統、物理知識圖譜、感知大資料等前沿研究和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裝備等應用研究,首批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的鵬城實驗室(深圳網路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也是以哈工大(深圳)為依託單位建設的。

“我們的計算機自動化、機電、經管、數學,法律等學科,目前都已開展了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王軒透露,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很看好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方向,哈工大(深圳)也計劃加大在人工智慧學科方面的投入。深圳建設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未來學校也將在產學研方面加強與深圳企業的緊密合作,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現場熱烈互動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Mate30 RS保時捷5G版,一個字,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