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無不受到來自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約束,面對這些約束自己是去“被動接受”好,還是“主動適應”好呢?。

俗語道:“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去適應環境”。

職場中,規章制度、業務操作系統、上級的支持力度、同事的配合程度等,都對自己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約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擺脫和抗拒的環境條件。

那麼,職場中應該如何去適應環境呢?

1、被動接受

有的人,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約束,只是被動接受。

這當然也是一種適應,而且在短時期內他們還活得更瀟灑,“既然領導不支持、同事不配合,那我就少做甚至不做”,何而不樂呢?

但這樣的被動適應,無疑地被環境所綁架,不僅使得近期工作進度、中長期發展目標都難以如期完成,而且還會常常遭遇憋屈、焦慮等負面情緒的侵擾。

2、主動適應

有的人,面對來自各方面的約束時,採取主動適應的方式,調動可調動的一切資源,想方設法去擴展自己的工作和發展空間。

他們既不能突破規章制度、業務系統的規範底線,在與上級、同事溝通時還不能挑戰和諧,當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

但是,只要他們能克服困難找到繞過這些阻礙的路徑,盡力如期完成工作進度,就能較快成長和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正如古有“鑿牆借光”今有“走廊借光”,所內涵的精進邏輯正是我們應對約束的最佳路徑。

(網絡圖片)

這位同學,在規定時間寢室關燈後,不懼寒冷到走廊借光以完成自己擬定的學習計劃,當然沒有已進入溫暖被窩的同學們那麼舒服,但他的這種堅持是不是會讓自己的學業進步更快呢?

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外賣投訴中的惡意“碰瓷”該治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