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陷入困境的傳聞來得猝不及防。7月28日,幾則消息將每日優鮮推至風口浪尖——先是主營業務“30分鐘極速達業務關閉”,後是“裁員500人”“融資未交割成功”“公司原地解散”。曾經的“生鮮第一股”, 在燒光了上百億元融資後,淪落成一地雞毛的局面。

每日優鮮的掉隊,同樣給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為代表的極速達生鮮電商,以及盒馬鮮生、永輝生鮮等新零售業務敲響了警鐘。

每日優鮮的命運,只是競爭殘酷的生鮮電商市場上的一個縮影。從曾經風光無限、百億元加持的明星賽道,到如今行業始終未能擺脫盈利困局,生鮮電商的路到底如何走?

“九死一生”的現狀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除行業“雙雄”皆陷困境外, “呆蘿蔔”宣佈停業、“美菜網”被曝裁員和業務收縮、盒馬鄰里關停等消息也屢有傳出。其實,生鮮電商的江湖一直競爭慘烈,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存活下來的生鮮電商們已經所剩無幾。

困在前置倉

為什麼大多數的生鮮電商都不賺錢呢?這就要回到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來看了。

以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為例,兩者均採用重資產的“前置倉”模式。何為前置倉?生鮮電商企業在離消費者比較近的地方,配置一個小型的倉儲中心。這種模式優勢在於快速送達商品,但其背後卻是高額的履約成本,再加上冷鏈物流的配送要求以及招攬新用戶的優惠政策,造成了他們成本高企的現狀。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相關行業報告顯示,生鮮行業平均毛利為15%,遠低於化妝品等毛利較高的行業。相對較低的利潤和高額的物流成本,使生鮮電商在價格方面始終沒有優勢,這也導致其難以突破客群窄的難題。一些對價格更為敏感消費者,並不會長期使用生鮮電商來購買生鮮,消費群體擴展存在“天花板”。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國內生鮮電商領域,大約有4000多家參與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利潤薄、物流貴、客群窄等“老大難”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制約了生鮮電商的發展。

未來之路如何走?

2005年,中國第一家生鮮電商平臺“易果網”成立。此後幾年,“和樂康”和“沱沱工社”等主打綠色安全食品的生鮮電商平臺相繼出現。2013年起大資本及互聯網巨頭開始重金投入生鮮電商賽道,行業迎來爆發。2013年到2017年,生鮮電商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五年”,如天貓生鮮、京東到家、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百果園、天天果園、本來生活、多點、中糧我買網、永輝優選、大潤發優選等頭部平臺相繼成立。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2018、2019年,資本寒冬來臨,生鮮電商們融資困難,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不計其數大大小小的生鮮電商平臺在悄無聲息中倒閉或者轉型。2020年疫情讓生鮮電商行業再次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頭部生鮮電商平臺業務都實現了大幅的增長,美團買菜上線,拼多多推出多多買菜,滴滴加碼橙心優選。2021年開始在生鮮電商行業增速放緩,新一輪的行業洗牌更加慘烈,裁員、收縮戰線、撤城艱難維持,每日優鮮及叮咚買菜IPO成功,但“流血”上市的背後,揭開了生鮮電商“血虧” 的真相。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今年截至目前,生鮮電商企業融資總額約50億元,比2021年同期減少50%。

從崛起到爆發再到如今的深陷困局,生鮮電商們所面臨的物流與供應鏈問題始終存在。有業內專家認為,從目前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以京東到家、美團買菜、餓了麼買菜等為代表平臺型生鮮電商模式競爭力開始顯現,而前置倉模式目前缺陷已經大範圍暴露,在目前前置倉模式不是生鮮電商發展的最佳模式選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生鮮電商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冷鏈市場的一個痛點的反映——基礎設施,冷鏈裝備、冷鏈供應鏈等,都有很大的痛點需要解決。因此生鮮電商的突破,需要整個行業的市場化過程。隨著資本態度趨於保守,2022年生鮮電商行業將進入更難熬的階段。生鮮電商如何打破“虧損”的“魔咒”?讓人拭目以待。

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哪怕在夏天,它也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