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文 | 黃國榮

他是乘著漁民的木船,隨著解放長山島的大軍打上海島的。他把紅旗插上長山島,把自己的根也紮在了這島上。從住帳篷守衛海島,一直到離休,再沒離開過海島,連自己的孫子,一家三代,都成了這海島的人。他就是我們宣傳處的老處長鄒立德。

都說鄒處長特嚴,對人嚴,對己也嚴。我第一次領教鄒處長的嚴格是一九七0年秋。我提幹不到三個月,宣傳處調我去幫助工作,任務是幫大欽島守備區直屬守備一連排練一個小時節目,參加軍區四好連隊經驗交流大會的文藝會演。兩個月時間,我完成任務回到要塞區機關,正碰上軍區要組織各大單位的人,到南京軍區觀摩文藝會演,學習業餘文藝宣傳隊學演樣板戲,宣傳處領導決定派我去。我非常激動,一是外出觀摩學習開眼界見世面,二是我家是宜興,離南京只幾個小時的汽車,當兵還沒有回過家。鄒處長找我談話,除了強調學習任務的重要之外,明確告訴我不能回家,學習結束立即回來。當時我非常堅決回答了一個字,是!我倒是無所謂,不回家就不回家,自己是剛提的新幹部,又在機關幫助工作,應該嚴格要求。可同事們,尤其是軍區一起去觀摩學習的友軍朋友,說你們處長也太嚴格了,有點不近人情。

這不算什麼,處長對自己的孩子更嚴。一次鄒處長出島下部隊,他兒子也隨船出島。下了船,招待所接鄒處長的小車已經在碼頭等候。與鄒處長隨行的就一個幹事,小車裡有坐位,但他不讓兒子坐小車,要他走出碼頭去擠公共汽車。隨同的幹事說,空著也是空著,碼頭到地方公共汽車停車點有兩三里路呢,別讓他受這累了。鄒處長堅決不同意,說他沒有資格坐這車,不能養成這種不好的習慣。車走了,他兒子就一步一步走兩三里路去擠公共汽車。

到了連隊,基層都知道鄒處長下部隊絕對不在連部吃飯,要與戰士們在食堂一起就餐。連裡不好意思,給鄒處長加了個炒雞蛋。鄒處長只當沒看見,一筷子都不動。連長指導員不好意思,說處長,這不是什麼特殊化,大家一起吃。連長和指導員就先動了筷子。鄒處長不高興了,問,戰士們桌上有炒雞蛋嗎?你們也別吃,晚上讓炊事班倒在大鍋裡炒菜,大家吃。從此,連隊連炒雞蛋也不敢給他加。

鄒處長後來到要塞區後勤部當了副政委。一個連隊幹部不安心部隊工作,鬧著要轉業。鄒副政委聽了很不高興,他坐著小車到那個連隊,把那個幹部拉上車。那幹部不知道副政委要帶他上哪,心裡犯嘀咕。車一直開到了城南的英雄山烈士陵園。鄒副政委把那個幹部領到無名烈士的墓碑前,對那個幹部說,這位烈士是當年解放蓬萊時犧牲的,他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留下,你面對著他好好想想,你鬧轉業應該不應該。我在山下等你,你想通了下來找我。

這些事情開始當作鄒處長的優秀品格傳頌,可是傳著傳著慢慢變了味,到後來竟成了趣笑他迂腐、思想僵化的笑話。後來我們在北京聽說,鄒副政委退下來離休未進幹休所前,機關分蘋果,竟把他的蘋果撂院子裡沒人送。這世道怎麼會變得這樣勢利?

我和陶泰忠都是鄒處長的部下,每次在《解放軍文藝》上發表了作品,我都要寄一份給他。後來我乾脆每期都給他寄。他看得很認真,不光看,看到不滿意的還直接給泰忠寫信提意見,那時泰忠是《解放軍文藝》編輯部主任,雜誌的差錯就是他部下的錯差,部下的差錯就是他的差錯一樣。雜誌寄了一段時間,我收到了鄒處長的一封信,他在信上說,雜誌以後不要寄了,幹休所有許多人,都是你們的老領導,你不可能給每個人寄,只給他寄,不給別人寄,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我看著那封信,沉思了許久。他肯定聽到了什麼,他想的不是他自己,更多的是為我們著想。

去年初,他給我和泰忠分別寄來一封信,他是當地書法協會的會長,他們要組織搞一個以海島為主題的書法展覽,讓我們寫字,同時也幫他們向名家索求作品。我和泰忠都準備幫他們索求一些作品。

鄒處長來了北京,不巧我正出差在外,未能見著他。泰忠他也沒見,只是臨走打了一個電話。鄒處長說是為書法展覽的事來京,順便到301醫院檢查一下身體,說身體很好,什麼問題都沒有。還說書法作品不著急,一時還搞不了。

後來泰忠問我,我的“日子三部曲”給沒給鄒處長寄。我說還沒有。泰忠說,要是寄一套給鄒處長,他看到一定會高興的。於是,我立即找出書,寫上字,蓋上印,寄給了鄒處長。書寄出去之後,一直沒見迴音。我想,鄒處長肯定在讀,讀了他肯定要來信,或許會給我提許多意見。

我終於收到了信。一看信封是蓬萊第一干休所的,但不是鄒處長的字,我急忙打開。一看信,我的頭一下炸了。信是幹休所一個戰士寫的。他說寄來的《兵謠》、《鄉謠》、《街謠》都收到了,遺憾的鄒副政委沒能看到,數月前他就去世了。說鄒副政委到北京是特意上301是複查病,他患的是癌症,已經擴散,回去就住進軍區總醫院搶救。書他先拿著看,然後再交給鄒副政委家。

我立即打電話給泰忠,他也非常吃驚。鄒處長到北京一個字都沒露,還說身體很好,沒什麼問題。他太會替人著想了,他說了實情,除了讓我們牽掛、悲痛,又有什麼用呢?他是來向我們告別的。

他就這樣走了,無牽無掛不給別人添一點麻煩。可他哪知道,他的部下有多少遺憾無法彌補。

(寫於2005年3月)

作者簡介:黃國榮,筆名秋野,江蘇宜興人,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原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專業技術四級等職,軍銜文職二級,職稱編審。

1978年開始文學寫作,發表、出版文學作品800餘萬字。短、中篇小說《山泉》《晚濤》《尷尬人》《履帶》《平常歲月》等獲期刊優秀作品獎、全軍文藝創作優秀作品獎;《兵謠》《鄉謠》《碑》獲總政全軍文藝創作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一等獎;中篇小說《蒼天亦老》獲總政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鄉謠》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極地天使》獲《人民文學》2015年特別獎;《城北人》獲加拿大“大雅風文學獎”提名獎。長篇小說《兵謠》《碑》選入《中國軍旅文學經典大系》、《百年百部紅旗譜》、《百年百部紅色經典》等叢書。電視連續劇《兵謠》、《沙場點兵》分獲飛天獎、金鷹獎、最佳收視率獎、“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韜奮基金會副秘書長,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文創系外聘教師、特聘專家,編撰《經典軍事文學作品研究》教材、《圖書編輯學》教學講義,獲中國出版科研院人才庫證書。2018年被中國發行協會、中國新華書店協會評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圖書發行業致敬影響力人物。

壹點號海島尋夢

9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童年擷趣: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