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近日,浙江師範大學2022屆本科生畢業生鄭靈華,在互聯網上發表了自己拿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去給病床上的爺爺看的照片,卻被惡意盜用編排,導致事主被網友造謠辱罵。

  一夜之間,一張溫馨的照片,卻因染了粉紅色的頭髮,得到了許多惡意的評論:“一個研究生,把頭髮染的跟酒吧陪酒一樣”“吃人血饅頭”“拿自己爺爺炒作”“老爺子走慢了”,更有甚者,將鄭靈華與爺爺傳成“老少戀”。他們拿著一張普通溫馨的照片,發揮自己無窮的想象力,任意編排照片上的人,不曾考慮代價。面對這樣令人髮指的網絡暴力,多少普通人能完全不受其影響?

  遭遇網暴後數連多日,鄭靈華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嚴重失眠,吃不下飯。她也從未想到,自己只是分享與病重爺爺的生活點滴,怎麼會遭到如此大的惡意揣測和攻擊?鄭靈華維權的路仍在坎坷的進行著,“我不會倒下的,更不會自殺”。鄭靈華的堅強感動了許多網友,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

  近些年來,網絡暴力事件頻發。杭州女子去快遞被造謠出軌,找不到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患上抑鬱症,甚至在事件澄清後,仍遭到陌生人鄙夷的目光;抑鬱症網紅羅小貓貓子直播中自殺悲劇;上海女孩給快遞小哥打賞200元被網暴跳樓,網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更多的施暴者沒有遭到懲罰,仍抱著鍵盤徘徊在互聯網中,等待著下一次“出擊”。

  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大都不堪回首,很多人表示精神上的蹂躪比現實中的暴力更可怕、更令人絕望。很多人抱著法不責眾、轉發無罪的心態,以及查不到自己的僥倖,明目張膽的幹著傷天害理的事情;很多平臺抱著流量至上的理念,對顯而易見的網暴置之不理,這些都給網絡暴力提供了滋生土壤,讓現在“鍵盤俠”盛行,使網絡空間充斥著戾氣,成為一些人發洩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變得烏煙瘴氣。

  網絡世界,網絡平臺理應守護好精神家園。網絡平臺是信息內容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做到有責、負責、盡責。對網暴問題“露頭就打”真正立起“網絡防火牆”,架起“網絡高壓線”,讓網暴行為在網絡世界成為“過街老鼠”,沒有立足之地。

  當然,網絡世界,作為網民的每一個人,都應帶有善意,傳遞溫暖,而非惡意揣測。任由網絡抹黑,網絡暴力蔓延,每一個我們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網絡暴力受害者。杜絕網絡暴力,不僅是遵紀守法,更要遵德有德,文明互動,理性的發表觀點,把控自己的言論邊界,莫要在網上煽風點火。不要以為“言論自由”,就可以肆意妄為,要時刻記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不要讓自己成為網絡暴力的施暴者。

  “其實,則趁隊起鬨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樣。數不在少的。”魯迅先生的話,放在今日卻依然適用。治理網絡暴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迫在眉睫。莫要再讓無辜者飽受網暴之苦。治理網絡暴力,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把控自我的言論邊界,以身作則!

來源/作者: 劉家琪

4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父親車禍去世後,母親扔下她和弟弟跑了:誰拿了18萬賠償金誰養